哺乳期怎么避孕最好
有些寶媽會問在哺乳期需要避孕嗎?如果懷孕了對身體有些什么影響呢?那么在哺乳期怎么避孕才是最好的呢?
寶寶才剛拍完百日照,媽媽竟然又有身孕!在婦產科門診,抱著小嬰兒、挺著大肚子來做產檢的孕婦并不少見。母乳喂養雖可起到自然避孕的效果,但時效有限,且常有漏網之魚。哺乳期應采取積極避孕措施,否則一旦懷孕,不利于健康。此外,哺乳期孕媽要有計劃地安排寶寶斷奶。哺乳時間短產后兩三月即恢復排卵
甘甜的乳汁是每個媽媽給寶寶最珍貴的禮物,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部均推薦純母乳喂養應持續到六個月;在逐步添加輔食的同時,母乳喂養可持續到孩子兩歲以后。哺乳期持續的時間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媽媽會到6~12個月。有些母乳喂養的媽媽甚至會喂到孩子三歲后自然“離乳”。
如果哺乳頻率高、乳汁充足的線個月卵巢才開始排卵,有可能再次妊娠。但有些人乳汁較少,或哺乳時間短,這實際上給大腦發出“已經為孕育下一胎做好準備”的信號,因此,產后很快就會排卵。在采用奶粉人工喂養或者母乳和奶粉混合喂養的媽媽中,有的人甚至產后兩三個月就來月經。因此,把來月經當成需要避孕的標志是不科學的。有的哺乳媽媽沒有月經,實際上也已經開始排卵。
產后恢復排卵并不影響母乳喂養,但必須注意避孕,特別是許多媽媽會在產后三個月恢復性生活,如果不采取措施,則很容易懷孕。細心的媽媽們會察覺到,本來充足濃厚的奶汁怎么會越來越少,越來越稀。也有些粗心的媽媽因為忙于照料嬰兒,甚至直到妊娠四五個月顯懷時才驚覺又要當媽。
在哺乳期懷孕對母嬰雙方都很不利。對媽媽來講,不單要照顧在襁褓中的嬰兒,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而且腹內又有一個新生命要孕育,很容易造成過度疲勞,體力下降,抵抗力也會下降。同時,懷孕后由于奶水稀少,營養下降和口感變差,母乳喂養只能停止。嬰兒出生才幾個月,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此時由于媽媽又要孕育小弟妹而乳汁減少,無異于口中奪食。即使乳汁還沒減少時勉強哺乳,可能會因為強烈的乳頭刺激使得胎兒流產早產。
一旦意外懷孕,在胎兒和嗷嗷待哺的寶寶之間要做權衡。如果嬰兒年齡太小,媽媽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沒有為再度妊娠做好充分準備,最好不要勉強,及早人流,不會影響哺乳。但流或引產對哺乳媽媽則有一定的風險,會對剛剛恢復的子宮內膜造成,嚴重時還會引起盆腔炎、輸卵管炎等并發癥。
如果第一胎是剖宮產,流或引產對子宮的就更大,特別是以前有過多次人流或二次以上剖宮產,最怕出現一種情況:這次懷孕的胎盤正好長在上一次剖宮產的傷口上。由于傷口周圍的子宮內膜薄弱,胎盤就會向子宮肌層生長形成“植入性胎盤”。一旦出現“植入性胎盤”,那么無論是人流、引產還是足月分娩,都有可能造成大出血,甚至是失血性休克,危及孕婦生命。
為了母嬰的健康安全,哺乳期的媽媽一定要注意避孕,更要講究避孕方法。常見的口服避孕藥可以通過乳汁對寶寶造成影響,所以不能采用。在哺乳期內避孕的方法推薦工具避孕,如男用或宮內節育器。
男用簡單方便,但要注意使用前捏癟頂端的小囊排出空氣。后,在生殖器尚未軟縮之前,按住套口與其同時撤出。
放置宮內節育器也是哺乳期常用的避孕方法,一次放置如果合適的線年。常用的宮內節育器有圓環形金屬節育器、宮形節育器、T形帶銅節育器、塑料節育器、含藥活性節育器等。其中,金屬單環或T形帶銅節育器更適合哺乳期女性。
放置節育器對放置時間有要求。如果產后月經已經恢復,則在月經干凈后7天以內;如果哺乳期月經未恢復,則應排除妊娠后才可放置。正常分娩者可在產后三個月放置,剖宮手術后半年放置為佳。不過,如果有生殖器炎癥,如急/慢性盆腔炎、炎、急性宮頸炎和重度宮頸糜爛;生殖器腫瘤或生殖器官畸形如子宮縱隔、雙子宮、雙角子宮;子宮口過松、重度撕裂、重度狹窄;惡露未干凈或不規則出血;等,則不適合采取宮內節育器。
采取宮內節育器避孕,必須先到正規醫院檢查以排除禁忌癥。術后有少量出血及下腹不適為正常現象,如有出血多、腹痛甚至發熱等應及時就診。術后一周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兩周內避免性生活和盆浴,保持外陰清潔。放置節育器后應定期進行B超或X線檢查隨訪,直到取出。
哺乳媽媽懷孕后,如果寶寶已經滿六個月,添加了輔食,在奶量減少的情況下,可以逐步增加配方奶以及輔食攝取量。如果寶寶沒有滿六個月,則要更加耐心,應漸進式斷奶,切忌忽然喊停。可以在斷奶前設定一個訓練期,讓其他人來喂配方奶,讓孩子逐步接受奶粉和瓶喂方式。
- 標簽:剖腹產后怎么避孕最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