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音樂胎教會致使孩子耳聾
更為嚴重的是,高分貝的噪聲可損害胎兒的聽覺器官。如讓胎兒聽了不合格的胎教音樂磁帶,尤其是音頻高達4000~5000H赫茲的胎教音樂磁帶,則是樂聲變噪聲,對胎兒無疑是種惡性剌激。
尤其是孕婦直接將心形或啞鈴形的傳聲器放在腹壁上,聲波便可長驅直入進入母體宮腔內,由于胎兒的耳蝸正處于發育階段,內耳基底膜上面的短纖維極為嬌嫩,當受到高頻聲音的剌激后,很容易遭到損傷。輕者,孩子出生后可能聽到說話聲,但卻聽不見高頻的聲音;重者將會給母腹中的小寶寶造成一生無法挽回的聽力損害,出生后因喪失了聽力,永遠墜入無聲的世界,遺憾終生。因此專家不主張將傳聲器緊貼在孕婦的腹部,尤其是不合格的胎教音樂磁帶,讓胎兒聽了有害無益。
有的準媽媽會問,讓胎兒聽合格的胎教音樂總會對提高智商有一定的益處吧?請聽聽有關專家說的話,美國科學家在2001年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人們如果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商而刻意讓胎兒聽音樂,很可能是徒勞的。哈佛大學的沙布里斯教授指出,讓胎兒聽10分鐘莫扎特創作的樂曲,似乎不會對提高他們的智商和邏輯思維能力起多大作用,并不會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出現奇跡。道理何在呢?
科學告訴我們,當受精卵到子宮安家落戶,發育為胚胎后,此時,父母上輩的智力遺傳基因早已在胎兒細胞內的核酸之中,在脫氧核糖核酸(DNA)長長的由核苷酸組成的雙螺旋的鏈上,A、T、G、C四對堿基,就已嚴格地按照生物學規律,早已安排好了座次,
所有的生物遺傳基因,其中包括胎兒神經系統的結構機能及智力水平等,已貯存于DNA的核苷酸鏈上的排列順序之中,基因便按照嚴格的遺傳密碼進行自我復制,從而使后代表現出與親代相似的各種性狀。而不是像人們所想像的那樣,讓胎兒聽聽音樂,就會使智力遺傳密碼改變。那早已排好順序的堿基對也不會因音樂而顛倒過來,3.5萬個基因的表達水平也不可能聽從音樂的指揮而提高。
這樣講,是不是對胎兒就不需要進行胎教了呢?不是的。有關專家指出,我國數千年傳統的母教式胎教,是科學的符合優生的。那就是要求孕婦在整個妊娠期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