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浙江綠谷探“兩山”轉化:紅綠融合托起“金山銀山”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6-23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新網麗水6月22日電 (邵燕飛 范宇斌)發軔于浙江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其轉化實踐正在華夏大地鋪展開來,各地紛紛奮力開辟高質量綠色發展新境界。

  在浙西南,江浙之巔、六江之源,孕育著“中國生態第一市”麗水。光輝的革命歷史、豐富的革命精神,締造了浙西南革命精神。而今,延續“紅色基因”的浙江綠谷,正以“紅綠融合”的澎湃動能,爭當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探路者、模范生。

  麗水市委書記胡海峰表示,要以實際行動弘揚踐行偉大的“浙西南革命精神”,讓紅色精神綻放出新的時代光芒,匯聚起“麗水之干”的磅礴偉力,為“麗水之干”注魂、賦能、立根。

  護綠為本 筑牢發展“生態底色”

  山重重,水重重,云淡風清洗碧空,啼鶯伴道中。走進麗水,綠水青山盈目,讓人心曠舒懷。

  生態優勢是麗水最大的優勢,為守好這片占浙江陸域面積六分之一的綠水青山,麗水歷屆市委、市政府都把將生態保護作為第一責任,牢牢守住生態良好這一“紅色底線”。

  從2003年確立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綠色興市“三市并舉”發展戰略,到2008年在全國率先制定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綱要,建立了一整套從生態管控、審計到考核、問責的制度體系,再到2016年提出打造全國生態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雙示范區”……十多年接力護綠,讓麗水成為“兩山”理念的重要萌發地和先行實踐地。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初夏,蓮都區老竹鎮荷花競相開放、嬌艷動人,而在美麗壯觀之余,這些荷花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將目光從山村轉向僑鄉大地。千百年來,“稻魚共生系統”演繹著青田人與自然相處之道,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今日青田,以強化稻魚產業品牌建設,深挖“稻魚共生系統”農旅融合發展,探索“稻魚共生系統”全產業鏈式發展模式,實現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護綠”不僅是麗水的一家之寶,獨木不成林,慶元的親水亭便是見證。建于2014年的親水亭,見證著慶元開展“五水共治”以來,投入數千萬進行生態農業改造和生活污染面源治理,也見證了浙閩兩省人民共護一江清水的堅定信心。

  紅綠融合 拓“兩山”轉化通道

  坐擁經濟發達省份浙江的“最大一片綠水青山”,麗水提速“兩山”轉化的探索對該省乃至全國都頗有意義。

  2013年,浙江省委對麗水作出“不考核GDP、不考核工業增加值”的決定,鼓勵麗水輕裝上陣聚力綠色發展,但不等于麗水不要GDP。

  然而,綠水青山不會自動帶來金山銀山。麗水不斷探索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過程,既是綠水青山的價值實現過程,也是打開“兩山”轉化通道的應有之義。

  山貨走出山門,“山景”變“錢景”。

  2014年,麗水市政府主導推出了全國首個覆蓋全區域、全品類、全產業的地級市農業區域公用品牌——“麗水山耕”。截至目前,“麗水山耕”會員903家,建立合作基地1122個,銷售額累計約129億元,產品溢價率超30%,品牌評估價值達26.6億元。

  眼下,越來越多的紅色鄉村在綠水青山間重放光彩。

  重走一段紅軍路、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吃一餐紅軍飯、聽一堂革命歷史課……觸摸歷史脈搏,追憶烽火歲月,“紅色之旅”正在麗水大地如火如荼地上演,“紅綠融合”發展讓鄉村重現生機。

  吳畬村是青田革命老區根據地之一,近年來,吳畬村完善紅軍村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了新時代黨性教育基地。

  “如果說綠色是吳畬的衣裳,那么紅色就是吳畬的靈魂。將兩者有機結合,一個全新的吳畬就此誕生!钡澩l黨委組織委員王一微介紹,吳畬發展以紅色為核心的文化旅游產業,成為了老區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去年,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73000元。

  誠然,綠水青山賦予“紅色基因”本身就是一種競爭力。

  龍泉住龍鎮西井村村民用蜂蜜為紅軍戰士療傷的故事,賣俏了農家的土蜂蜜;云和小順抗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梅灣紅色古村游學帶火了云和梯田和民宿經濟;在遂昌,以“紅色古鎮”王村口鎮為核心,串點成線,打造出紅色旅游景觀帶……

   “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

  翻看麗水去年的“成績單”: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2%,增幅位居浙江第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22元,增長10.2%,增幅連續十年位居浙江第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15年浙江第一;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11年浙江第一……

  數字的背后,是麗水對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的積極探索。

  據了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麗水樣板”成功入選“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麗水也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

  2100萬畝森林資源“活樹變活錢、葉子變票子、資源變財富”在麗水化作現實:在全國率先建立隨時隨地可查詢的“數字檔案”——“林權IC卡”,推進山林“四權分離”。

  村民變創客,青山展新顏。山城龍泉通過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培育林業改革綜合體、林下經濟預期收益貸款、林地經營權流轉證制度、村級惠農擔保合作社、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等方面先行先試,源源不斷釋放著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從“山溝溝”到“綠富美”,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返鄉創業,開展“拯救老屋行動”,投身“休閑+創業”產業。從走出大山到重回大山,這不是人生的循環,而是歷史的進步。

  越變越美的大花園,也給賦予麗水人走向世界的自信。

  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法國巴黎誕生了一個“畫我家鄉、走向自然”的巴比松畫派。100多年后,甌江之畔,一個小鎮激起歷史的回響。古堰畫鄉,風景如畫,這些年吸引越來越多的畫家來此寫生,形成了“麗水巴比松”,并帶動當地文旅融合。

  紅色浙西南,綠色新麗水。以“麗水之干”擔綱“麗水之贊”,傳承“紅色基因”,提速“兩山”轉化,放眼未來,麗水正愈發自信。(完)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