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美”讓就診更舒心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7日17時訊 看病方便了,不用排長隊,通過一個手機APP就能享受到智能導醫、掛號、繳費等一站式就醫服務;環境更美了,醫院內干凈整潔,綠植環繞,呼吸著新鮮空氣,看著醫護人員的笑臉,連生病后的焦慮都可以緩解幾分;人心更齊了,不僅有營養豐富的食堂和送餐服務滋潤著大家的胃,更有形式多樣的主題文化活動撫慰著大家的心,讓守護患者健康的信念更加堅定……這樣的美好場景如今正真真切切地發生在開州區人民醫院。
開州區人民醫院航拍圖 醫院供圖
2018年6月,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印發《重慶市“美麗醫院”建設實施方案》。自此,“美麗醫院”建設成為我市醫院衡量群眾就醫獲得感的新標準。一年多來,開州區人民醫院始終聚焦環境美、服務美、人文美“三美”醫院建設,不斷改善就診環境,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增強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
如今,隨著開州區人民醫院順利獲封“美麗醫院”,開州區群眾也收到了一份“大醫精誠,止于至善”的滿意答卷。
更美麗
見縫插綠愛綠護綠 就醫環境不斷優化
一走進醫院,映入眼簾的就是滿眼綠色,各種綠植盆景高低錯落有致,彰顯著勃勃生機。看到這樣的場景,您的心情是否也舒緩了許多呢?一年多來,隨著美麗醫院建設的不斷推進,開州區人民醫院的整體環境也得到了不斷提升和優化。
以“造綠”運動為例,目前醫院的綠化面積已經達到5.58萬平米,綠化率達到了36%,醫院也多次獲得重慶市園林單位、生態文明示范醫院、群眾身邊的美麗醫院等榮譽稱號。
醫院隨處可見的綠意 攝/薛傳真
原來,受地形影響,開州區人民醫院可綠化面積較少。為了進一步改善醫院環境,醫院引入了專業的園林管理團隊,按不同綠化區域的條件、不同季節及植物生長習性,因地制宜地進行了樹木花草培植。與此同時,把造綠的范圍擴展到了屋頂花園、植物墻,搬進了醫院門診大廳、走廊、辦公室以及病房中,通過見縫插綠,達到四季常綠,綠色常在的目的。
醫院門診大廳 醫院供圖
除了造綠行動,打造整潔明亮的醫院環境更是在醫院環境提升的重中之重。為此,醫院除了全面引進專業物業公司進行醫院保潔、醫療廢水廢物、病媒生物防治管理等規范化處理外,更通過多種形式,在醫院職工和患者中廣泛開展了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引導大家對五大類垃圾進行有效的投放和處置。與此同時,針對醫院環境清理采取了定員、定崗、定目標的“三定”模式,確保垃圾不落地,為廣大群眾創造更加優美、干凈、整潔的就診環境。
更便捷
掛號繳費看報告 一個手機全解決
“媽,我看了您的檢查單了,還是有些感染,不過聽醫生說問題不大,等消炎了就能出院了。”
“你上班這么忙,照顧我這還得來回跑……”
“真不耽誤,現在這繳費、看報告用手機就能解決了,您踏實養病就行,以后我教您用,很簡單的……”
這是開州區人民醫院信息科科長羅勇和母親的對話。就在一周前,母親因為呼吸道感染住進了醫院。雖說羅勇就在醫院上班,但繁忙的工作讓他難以抽身每天陪伴。所幸“智慧醫院”啟動建設后,“重慶市開州區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的投入使用,讓看病變得更加智能快捷。通過一個手機注冊信息后,就能享受到智能導診、掛號、繳費、查看檢查報告、個人病歷等一站式就醫服務。而且,每個就診者的賬號還可以同時關聯幾位患者,時刻了解家人的健康狀況。
“重慶市開州區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開展的智慧便民服務 受訪者供圖
不耽誤工作,還能時刻了解母親的狀況,說起智慧醫院的建設,作為負責人,同樣也是受益者的羅勇感慨萬分:“去醫院,掛號難、排隊時間長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所以在智慧醫院建設之初,醫院就經過研討,確定了以病人體驗為中心,以智慧便民為抓手,方案先行,有序逐步推進智慧醫院建設的目標,就是為了通過整合資源,不斷提升診療服務便捷化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這也是開州區人民醫院啟動智慧醫院建設的初衷。
如今,開州區人民醫院已經實現了暢通兩大預約渠道(公眾號預約、自助機預約)、建成三大支付平臺(窗口掃碼付平臺、自助機支付平臺,公眾號服務平臺)以及推送兩大重點清單(費用清單和醫技報告清單)等諸多功能。與此同時,還建立了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后勤業務的智能運營,為能耗分析和量化科室考核指標提供數據支撐。
志愿者正在指導患者使用自助機繳費 醫院供圖
目前,醫院的98臺自助設備已經安裝調試完成,覆蓋全院全業務流程。在此基礎上,今年年底醫院還將陸續完成“等級保護、靜脈配置、移動醫生、體檢系統、配套硬件”等業務。此外,“藥師前置審方、移動護理、人事管理、母子健康管理、透析管理、高值耗材管理”等功能也預計在2020年進入實施階段。
更貼心
院前提醒院中陪伴院后隨訪 患者享全程呵護
提升患者就醫體驗,除了智能就醫服務外,醫院推出的全程護理理念也受到了患者的一致點贊。
對此,今年9月剛在開州區人民醫院生完寶寶的李久美深有體會:“我從懷孕到生寶寶都是在開州區人民醫院就診的,每次醫護人員都特別熱情。因為我是高齡產婦,所以孕期總有各種各樣的擔心和問題,可是醫護人員都會特別耐心地解答,而且通過醫院開設的孕婦學校課程,我學到了很多,也平穩度過了孕期。”
產科護士開展護理工作 醫院供圖
李久美口中的孕婦學校就是醫院產科專門為孕媽媽們設置的,只要是在醫院就診的孕婦均可報名參與。孕婦學校每周定期開課,內容涵蓋圍產期保健及母乳喂養知識教育等方方面面。正是在這樣的全程陪護下,作為高齡產婦的李久美也慢慢放下了顧慮和擔心,現在她和寶寶一切都好。
其實,不只是婦幼等特殊人群可以享受到這樣的特別關照,在開州區人民醫院,隨著護理服務要求的不斷改善升級,所有入院的患者都能享受到院前、院中以及出院后的一站式護理服務。
醫院駐村扶貧干部等接送病重空巢貧困患者入院治療 醫院供圖
從提升護理服務態度方面,醫院推出了護理工作“三嚴禁、四主動、五要求”的要求,“三嚴禁”就是“嚴禁工作不認真,嚴禁解釋不耐煩、嚴禁操作不規范”;四主動則要求護理人員“主動接待病人,主動巡視病房,主動交流溝通,主動護送出院”;五要求則是要求“一個微信,一個稱呼,一聲問候,一聲關懷,一聲謝意”,將患者滿不滿意作為護理考核的金標準。在提升護理規范方面,則全面實行SBAR溝通模式。由傳統的交班人被動接班變為接班人和交班人主動溝通,按照規范的交接要求,明晰患者的情況和需求,切實做好無縫對接。此外,考慮到病人出入院手續繁瑣,醫院也進一步簡化了出入院流程和轉院流程,最大限度為患者提供方便。
“雖然這樣一來,護理工作繁重了不少,但是我們和患者關系卻越來越密切了,看著患者露出的笑臉,再累也值得”,對此,開州區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表示。
更暖心
食堂讓胃暖起來 家文化讓心聚起來
“燈更亮了、飯更香了、心更齊了”,說起對開州區人民醫院的印象,這是在醫院工作了5年多的病理科醫生王丹最想說的話。“燈更亮了”說的是醫院正在籌備的夜間景觀工程;“飯更香了”說的是一直以來醫院給他們提供的堅強后盾;“心更齊了”則表明的是全體醫護人員以院為家的深厚感情。
5年前,王丹從老家河北來到開州區人民醫院,本來以為只是一次短暫的工作之旅,可是5年過去了,她卻在這里安了家。和她一樣,目前開州區人民醫院有14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為什么這么多的異鄉人可以踏實地在這里安家?答案很簡單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