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學前媽媽要實施挫折教育
一直以來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下成長的孩子,許多都沒有受到過什么挫折,一直覺得自己是最好的,所以心理的承受能力差。有些家長采取的賞識教育方法是,無論孩子做什么事情,做得如何,都千篇一律用“你太棒了、真不錯!”之類的詞語表達贊賞。雖然這些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但空洞的評價也會造成孩子對自己的正確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一旦當孩子面對更公允的評價時,孩子會發現自我評價和實際能力的巨大落差,而難以承受這種“突如其來”的否定。從而打擊了孩子原本脆弱的自信心,或者變得更加任性,不能面對現實問題,甚至朝著相反的方向:更加自負,盲目自大。所以家長的評價要具體,要讓孩子能正確認同自己的優缺點,認同別人的長處。同時給與孩子一個具體并能力達到的努力目標,鼓勵孩子完成目標。
從上面的這個例子我們就能夠看出,沒有進行過挫折教育的孩子在入學之后一旦遇到不如意,就會產生極大的影響,進而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媽媽們是育兒的主要參與者,相信一直以來,媽媽們對于孩子的照顧都是無微不至的,而對于挫折教育這方面卻遠遠不夠,所以,當孩子到了快要入學的年齡之后,媽媽們一定要將自己對孩子的愛變換一種形式,有意識的對孩子實施一些挫折教育,只有這樣,才是對孩子入學后的生活最為有益的。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