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聽話未必是好事兒
一、尊重孩子,不要老想著控制他/她
父母要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同一地位去對待,不要總擺出一副長輩架勢,用長輩的威嚴去震懾他/她,而是要像《爸爸去哪兒》中的林志穎和張亮父子,把孩子當成朋友,放低姿態去了解他們,不隨意替孩子決定事情,尊重他們的選擇,并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他們想做的事。
二、允許孩子自主選擇
俗話說得好:距離產生美。父母與孩子也是一樣,雙方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做到“親密有間”,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留適當的空間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父母還是不放心,可以在旁引導,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意愿去選擇興趣愛好。
三、允許孩子有不同于父母的見解
父母雖然經驗豐富,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孩子身上,可以在某些事情上給予孩子一些建議,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并能和他們愉快地溝通,然后交換想法,從而通過這種方法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
四、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
父母是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一世的,所以在給他們創造了一定的物質條件的基礎上,更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性格和生活能力。雖然現在的大多數孩子都是養尊處優的,但是父母絕對不能溺愛他們,要讓孩子去艱苦的地方體驗生活,從而讓孩子學會獨立,不僅能在生活上獨立,也能在精神上獨立,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脾氣甚至欲望。
五、鼓勵孩子接觸新鮮事物
常言道:“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家長不能因為一些未知的事情就去否定孩子的現在,要鼓勵他們去接觸新鮮的事物,因為新事物的吸引力是父母無法給予的,它們的魅力也是孩子無法阻擋的,當孩子走進大千世界,他們肯定會擁有一生難忘的體驗。
溫馨提醒:小孩子一味地太聽話未必是好事,逐漸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明白事物的道理更有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所以爸爸媽媽們一定不要因為寶寶不聽話就生氣,而應該給寶寶多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