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奕夫妻對罵你們想過孩子嗎
孩子會效仿父母相處模式,出現(xiàn)人際交流障礙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的行為和相處會讓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吵架亦不例外。孩子會學習父母的這種方式并運用于自己的人際交往模式之中,比如罵臟話、動粗,沒有辦法和他人平心靜氣溝通。而且,不排除孩子會在將來的親密關系或者婚姻關系中重演類似于父母的這種模式。原因就是孩子對于這方面的學習模版太少了,面對類似問題的發(fā)生很容易觸發(fā)他的情景反應,從而做出自己經驗中對于類似問題的處理方式(即使個體認為不對,可是在沒有其他的方法候選之下,還是會很別扭地運用這種方法)。
莫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么都不懂,其實小孩對于吵架中情緒的感知能力是十分敏感的,對父母吵架涉及到自己的部分尤其如此。小時候,我們總能從父母的爭吵中偷聽到一些話,比如“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都和你離婚了。此時,小孩常會產生“我自己是父母的負擔”這種想法,自責和自罪的感覺比較強烈,“我不能讓父母因為我離婚,肯定是因為我表現(xiàn)的不好,不夠聰明,不夠乖”。他會考慮去討好父母,維持在他看來因自己而起的紛爭,從而導致他在人際關系中出現(xiàn)問題偏向于自責,并去迎合別人,甚至充當爛好人,只為了維持和他人的親密關系。
此外,如果父母為了子女堅忍這段不可能再繼續(xù)的婚姻,同樣會禍及到孩子。大家本能地認為離婚是件壞事,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但其實這個家庭并不健全,在一段痛苦的婚姻中堅守反而是特別糟糕的教育方式。那樣的家庭氛圍看似“完整”卻十分壓抑和冷漠,成年人容易低估孩子的敏感度,以為他們感受不到。雖然孩子們確實沒法清晰地理解和描述家庭氛圍,可正因為如此,這個階段所經受的情感沖擊才是成年后最難化解的心結。
家庭紛爭不可避免,而且如上文所說,充分表達的爭吵要好過掩藏矛盾的一團和氣。問題的關鍵是吵架后夫妻能否有效化解矛盾,如果雙方都能做出讓步,沒有長時間的冷戰(zhàn),吵架給孩子帶來的并非全是負面影響,至少他能感覺到沖突的存在,并且知道在日后如何去處理它們。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黃奕夫妻對罵最受傷害的其實是孩子,所以我們要正確對待矛盾,正確解決矛盾。因此,家庭戰(zhàn)爭也要遵守一定原則,考慮孩子的處境,盡量減少對孩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