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教育狂”式的父母嗎?
與此同時,激烈的競爭、人際關系的淡漠、環境污染,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日趨惡劣,孩子們在享受父輩們幼時從未享受過的豐富的物質及精神產品的同時,也正在承受著父輩們想象不到的精神壓力。
他們從踏入小學校門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競爭的起跑線上。而學校、家長傳統而片面的教育觀念,以分數高低論英雄、以升學率高低論優劣的不 適當教育觀念,嚴重妨礙了教育者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這種過分關注智育和分數,實際上是剝奪了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機會,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不正常 的生長環境。
2、過高期望。過高期望是對青少年的“精神虐待”,易造成他們心理扭曲和損傷。高期待已成為困擾我國未成年子女父母的主要心理情結。激烈的擇業 競爭迫使上海的學生和家長做出這樣的選擇: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進入高一層次的學校深造,將來就業時將會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因此,有90%以上的家長期望 子女能入大學深造。
據調查,幾乎是百分之百的家長認為“最高興的事情”是孩子學習成績好,而“最惱火的事情”則是孩子學習成績差。
不難想象,這種心態對孩子將意味著怎樣的精神壓力。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這種錯誤教育方法,是對孩子的“精神虐待”,其危害遠大于嬌寵溺愛,甚至 于體罰。“精神虐待”有多種表現,有些家長當發現孩子的思想違背自己的意志時,就會以警告、恐嚇、揭短等方式對孩子實施精神壓力,以制服孩子。還有像故意 貶低孩子的能力,如拿別的孩子的優點來比自己孩子的缺點,這種比照又往往用諷刺、挖苦等形式,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優點,從小就產生自卑意識。
心理學研究已表明,一個自尊心從小就受到挫折的孩子,會出現很多心理和行為上的障礙,諸如自我否定、缺乏愛心、焦慮等心理疾病,長大也難以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