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
現(xiàn)在的家長壓力很大,工作非常忙碌,很多時候,他們不能詳細地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在學(xué)校里有什么樣的活動,這時,同孩子的交流就非常重要。但是,相當(dāng)多的家長抱怨說,他們不能從孩子嘴里問出太多有價值的信息。問孩子,你今天在幼兒園里有什么活動呀?孩子說沒活動。老師今天教什么了?沒教什么。今天同誰玩了?沒玩。但是,別的孩子會興高采烈的向媽媽描述,今天體育課老師帶我們玩游戲了,我今天畫畫了,等等等等。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呢,很多家長,把原因歸咎于孩子的表達能力,認為是孩子不會表達描述,說不出來。表達能力不同的孩子,的確會有溝通的不同,但是,除了表達能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長有沒有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習(xí)慣,家長有沒有鼓勵孩子溝通。
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慢慢有了自我的主見,他們不再對爸爸媽媽言聽計從,一般十幾歲的時候,是同父母矛盾最多,沖突最大的時候。全國婦聯(lián)曾經(jīng)做過一項調(diào)查,32.35%的母親與孩子存在溝通的障礙,沒找到好的溝通方法;21.47%的媽媽認為孩子不對自己說心里話; 51.24%的媽媽不清楚孩子最大的壓力是什么;58.09%的媽媽無法察覺孩子情緒的變化;為了了解孩子,83.5的媽媽每隔一段時間要去同老師交流。
合格的父母,不僅是孩子的保姆,也是孩子的老師,更是孩子的朋友。學(xué)會與孩子的良好交流可以把父母的愛和期望充分傳遞給孩子,并為孩子提供最適當(dāng)?shù)某砷L環(huán)境,最愉悅的生活空間,以及最適宜的學(xué)習(xí)機會。
我們以前提到過樂樂的問題,對于樂樂來說,他的媽媽用自己的時間表來要求樂樂,她希望樂樂能像個大人一樣,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讓她操心。她對孩子有很多的不理解。如果她能耐心同孩子溝通,她就能更容易走進孩子內(nèi)心。溝通越通暢,理解越多,教育效果越好。
魯迅先生說:“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蠻做,便大礙于孩子的發(fā)達。”理解是雙向的,父母要理解孩子,孩子也要理解父母,而理解的橋梁就是溝通。
小葉最近很痛苦,她女兒不愿意上幼兒園已經(jīng)斷斷續(xù)續(xù)有一個月了,每天早晨起床,孩子就開始哭鬧,說什么也不愿意去幼兒園。小葉的第一個反應(yīng)是老師對孩子不好了,她從孩子那里問不出什么,就去幼兒園,同老師溝通。老師向她保證,絕對沒有懲罰過孩子,或?qū)⒆佑腥魏尾缓玫膽B(tài)度。老師說以后會耐心觀察孩子,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原因一直沒找到,但孩子不去幼兒園卻愈演愈烈了。經(jīng)常看到著急上班的小葉,在幼兒園門口同大哭大鬧的女兒進行拉鋸戰(zhàn)。硬把女兒塞進幼兒園后,女兒會像剛?cè)雸@的孩子一樣,哭鬧不休。她會一個人在幼兒園哭一上午,不參加任何活動,然后老師給小葉打電話,請她把女兒領(lǐng)回去。小葉想了很多辦法,老師也不停地安撫女兒,但是,孩子就是不配合。最后,小葉沒辦法,她只好請假在家陪女兒。苦惱的小葉撥通了心理咨詢的電話。這是她最后一根稻草了。就是這根稻草幫助了她,心理咨詢師說,有時候,孩子面對特別恐懼的事情,他們不愿意說出來,寧愿把它壓在心底。但是這種恐懼還在,還困擾著他們,他們會因此而倍受折磨。心理咨詢師知道小葉的女兒喜歡畫畫,就告訴她,孩子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可以把她最隱蔽的心理畫出來。但是,你一定不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在試探她,毫無戒備的狀態(tài)下才能最好的表達內(nèi)心,否則,前功盡棄。
晚上,已經(jīng)焦頭爛額的小葉把女兒抱著懷里,兩個人一起畫畫。畫著畫著,小葉對女兒說,你給我畫一幅幼兒園的畫吧,畫在幼兒園里最高興的事情,和在幼兒園里最害怕的事情。女兒畫了幾道水波紋,在水波紋下面有一個小孩子好像在游泳。小葉看不懂,女兒說,在幼兒園上游泳課的時候,她沉底了,嗆了很多水,游泳老師跳下去把她撈上來,老師說不要告訴媽媽。那天晚上,女兒就像被打開水龍頭一樣,向小葉傾訴了她的害怕和擔(dān)憂。女兒在哭,小葉也在哭。除了心疼女兒,更多的,是因為她對自己一直以來,沒能進入女兒的心里,沒能及早幫助女兒而內(nèi)疚。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講,如果你想讓別人向你敞開心扉,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不要先入為主,把你的想法觀點強加給某人或某事;第二,請一定要安靜、用心地傾聽。對于大一點的孩子來說,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把所有的心里話都說出來。不需要你給出什么主意,只要你能夠認真聽,他自己有時候都可以把困擾他的心結(jié)打開。而對于小一點的孩子,找一個他最放松的時間,找一個他最放松的方式,讓他把內(nèi)心表達出來,這樣你才可以幫助他。所以,你也要了解孩子,知道什么樣的方式孩子最能表達自己。
一般來說,不愿意同父母交流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都是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不擅言辭。但是,根據(jù)行為學(xué)分析,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更喜歡畫畫。所以,心理學(xué)中一個很重要的了解對方心理的工具就是圖畫,畫畫可以反映出很多內(nèi)心中隱蔽的東西。
除了畫畫,做互動的情境游戲,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方式。讓孩子扮演老師或別的什么角色,而你自己扮演孩子,這時,你可以從孩子怎么對待你,知道他受到過什么樣的待遇,或者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朵朵的媽媽最近準備給朵朵換幼兒園了。朵朵現(xiàn)在一個非常有名氣的私立幼兒園,幼兒園的老師很年輕,平時媽媽去接朵朵,同老師溝通得也很好,老師笑瞇瞇的,總在夸獎孩子們,朵朵也很喜歡老師。但是,媽媽還是發(fā)現(xiàn)了朵朵新添了很多壞毛病。朵朵和媽媽玩在幼兒園上課的游戲,朵朵做老師,她讓媽媽背著手,認真坐好,自己則拎著根小教鞭,圍著媽媽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她會突然抽一下媽媽的手,說,讓你把手背后面,沒記性呀。上課游戲進行中,媽媽的手機響了,媽媽請假要接電話,朵朵很不屑的對媽媽說:“你以為你是誰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家爸爸有錢,有本事。就你還想跟人家學(xué)!”看著目瞪口呆的媽媽,朵朵得意地笑:“看看你那一口大黃牙。”朵朵媽媽問朵朵,老師這樣對你嗎。朵朵很得意的說:那怎么會呢,我這么乖,老師只對淘氣的小朋友這樣。最讓朵朵媽媽瞠目結(jié)舌的一次是母女倆彈琴時,朵朵對媽媽的表現(xiàn)表示滿意,她夸獎媽媽:“不錯,今天你不是豬腦子了,你要總這么努力,以后就能變成猴腦子了。”一些不稱職的教師,會有很多不合格的舉動,平時他們在家長面前也會掩飾自己,但是,他們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在孩子身上有所反映。所以通過互動情景劇來觀察孩子,會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
其實有很多時候,溝通的障礙,來自父母對孩子的草率。任何孩子的兒童時期,都是喜歡同父母交流的,但是父母對交流溝通的不重視,阻礙了孩子繼續(xù)同父母溝通交流的意愿。因此,相當(dāng)多的父母會發(fā)現(xiàn),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己越來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溝通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