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兒童的心理需求
就已經接近了。這個時候的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的個體,需要建立起對自己的認知。然而,由于此時的他還無法準確客觀地評價自己,所以他會留意身邊的人尤其是父母家人對他的評價。如果他發現他人對他的評價是聰明可愛的,他就會覺得自己是聰明可愛的;如果他發現他人對他的評價是愚笨、不討人喜歡的,那么這種評價就會成為他對自己的印象。
NLP的理論認為,人是可以靠自己學習的。每個孩子從出生起就具備了學習能力,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發展,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為他提供助力,為他的努力加油喝彩。無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在心理上都擁有一種“想要的”,這是行動的動力來源。成熟的成年人可以自動生成這種想要的進而發出行動,而孩子這種的形成則需要家長的引導、激發和鼓勵。只有在正向積極的激勵下,孩子才會源源不斷地形成,最終在中獲得發展。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里,家長可以隨時引導孩子想要的。這種的外在表現非常簡單,比如不依靠大人的幫忙獨自穿衣服、吃飯,有禮貌地對待他人等等,但是父母要知道的是,只有當這些行為是孩子發自內心真實需求而做出來的時候,他才能完成好這些行為,并將它們固化為穩定的行為習慣,從而為將來的發展打好基礎。那么,如何才能讓孩子形成這樣一些真實的需求呢?關鍵正是在于父母的正向激勵,特別是當孩子在4~5歲這個階段,就更需要父母不斷給予積極的肯定、欣賞和贊美。
當孩子到了四五歲的時候,他已經建立起了自尊心,認同也在快速發展著。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希望被認可、被欣賞、被贊美的心態很強烈,當他們獲得想要的肯定、欣賞和贊美以后,他們的認知、內在動機、自尊和自信水平就能得到快速發展,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大有裨益。
孩子的發展機會都是不可逆的,因而抓住孩子的黃金發展時期趁勢教育就顯得極為重要。誠然在4~5歲這個年齡段,父母要多鼓勵、多贊揚、多肯定、多欣賞孩子,但也要選對方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很多家庭里都會用到的對待孩子的方法,媽媽了孩子之后,爸爸就去反過來稱贊他。也許對一兩歲的孩子來說,這樣能起到作用,但是四五歲的孩子就不一定會買賬,因為這時他已經懂得去懷疑這種毫無理由的稱贊了。因此,要肯定和贊揚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必須要給出具體的理由,讓孩子感覺到大人對自己的態度是誠懇的、真切的,讓他明白被肯定、欣賞和贊美的理由,比如告訴孩子“你知道自己把玩過的玩具好,真是好孩子”,這樣就能讓他在積極的肯定中確立以后努力的目標。如果只是毫不負責地胡亂表揚一番,那非但不會達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極有可能產生反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給孩子的所有正向激勵都一定要適度,以防過猶不及。如果不論什么時候都去稱贊他,甚至就連他做錯事的時候也鼓勵他,那也是毫無益處的。此外,還需要父母的是,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成為孩子沉重的心理負擔,永遠不要拿別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作比較,要以他自己本身的情況來考慮是不是應當給予肯定、欣賞以及贊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