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防信息化軍工板塊活躍 六股布局機會
軍工板塊基本面提升 關注自主可控標的
近期受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市場風險偏好處于低位。在一些經濟領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的同時,軍工板塊2019年的景氣度正在好轉,疊加國企改革和軍工資產證券化的推進,行業基本面將不斷提升。
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背景下,我國對于自主可控的扶持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軍工中的自主可控標的有望受益。另外受市場風險偏好壓制,部分優質標的已進入估值底部區間,可關注布局機會。
行業活力被激發
近日行業基本面,特別在航天細分領域方面,航天發射常態化表明軍工行業景氣度正在繼續好轉。第45顆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北斗在軌衛星已達38顆,全面建成后精度優于0.5米。近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透露,我國今年還將發射6-8顆北斗三號衛星,明年計劃再發射2-4顆北斗三號衛星,至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北斗三號系統建設。行業高層人士還預計,到2035年,中國還將以北斗系統為核心,建設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PNT)體系。
與此同時,軍工行業改革此前處在規劃、試點階段,隨著改革進入縱深,2019年有望在資產證券化、軍工混改和軍民融合等方面取得突破,改革紅利的逐步釋放將充分助力行業發展,國企改革和軍工資產證券化的推進,行業內生動力和活力有望進一步被激發。
國海證券表示,需求方面,軍隊加快轉型發展,裝備需求持續提升;采購方面,軍改不利影響消除,進入五年計劃后半段,采購有望進一步加速;改革方面,國企改革、軍工科研院所改制、軍民融合等改革持續推進,行業發展紅利不斷。而外部基本面因素的變化,有望加速自主化發展,基于上述判斷,看好軍工行業發展。
中信證券則指出,長期來看,國家戰略的調整、技術水平的提升和軍費投入的持續增長預計將驅動海軍和空軍核心裝備、信息化、無人化裝備等需求持續較快增長,看好未來5-10年軍工行業的發展。
聚焦國防信息化
截至5月28日,中信國防軍工指數今年以來上漲21.31%,位列29個一級板塊漲跌幅第8位。國防軍工三級行業中,航天軍工上漲28.56%、兵器兵裝上漲23.37%、其他軍工上漲21.67%、航空軍工上漲14.76%。
多家券商不約而同表示,在外部基本面因素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可以關注軍工電子元器件自主可控領域的機會。浙商證券分析師武雨桐認為,近期受外部基本面因素影響,軍工作為技術高度自主可控行業受到較高關注,整體走勢強于大盤,特別是軍工信息化標的漲幅較大。軍工行業因其特殊性,海外采購渠道常年受到制約,產品自主可控程度較高,訂單確定性強,在當前較為特殊的背景下顯示出行業比較優勢,建議關注相關白馬標的。
中泰證券稱,國防信息化板塊前幾年受軍改影響訂單受到沖擊較大,隨著軍改影響逐漸消除,疊加自主可控與高端升級的多重利好,或將迎來補償式采購,重點關注雷達、軍用連接器等領域。
國海證券認為,高科技產業作為我國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我國大力發展的意志堅定,當前背景下,政府有望進一步加大對自主可控的扶持力度,軍工半導體相關標的有望受益,推薦關注國睿科技、四創電子、航天電子等。國海證券還表示,近期市場調整幅度較大,由于軍工行業受外部擾動小、增長確定性高,推薦投資者關注部分進入估值底部區間優質標的的布局機會,如中直股份、中國海防、中航飛機等。
最新最及時的公司消息和各類大事件最先知道,馬上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或各大應用商店搜索“證券之星App”下載。
第1頁:軍工板塊基本面提升 關注自主可控標的第2頁:國睿科技動態點評:子集團組建開啟新階段,市場改善驅動業績回升第3頁:四創電子:2018年四季度業績超預期,資產注入預期強烈第4頁:航天電子:業績受普利門拖累有所下降,關注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進展第5頁:中直股份:關注主機廠5月的機會第6頁:中國海防:內生增長與注入預期雙輪驅動,低估的船舶電子信息行業龍頭第7頁:中航飛機事件點評: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影響利潤大增
國睿科技動態點評:子集團組建開啟新階段,市場改善驅動業績回升
國睿科技 600562
研究機構:國海證券 分析師:譚倩 撰寫日期:2019-05-30
組建國睿子集團,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公司控股股東十四所和二十三所為基礎的國睿子集團進入組建階段,十四所和公司將逐漸進入子集團運作模式。一方面,此次子集團的組建范圍擴大至二十三所,業務范圍增加光、電信息傳輸線及光纖傳感技術;另一方面,子集團內部組織結構更加清晰,子集團探測感知領域領導者的發展戰略加速實施的同時,各成員單位也將按照各自定位加速發展。公司作為上市平臺,隨著子集團的成立,在資本運作和產業資源整合方面的功能有望進一步強化。
重大資產重組有序推進,國內雷達龍頭蓄勢待發。公司擬收購國睿防務100%股權、國睿信維95%股權,重組完成后,公司將增加主戰雷達和工業軟件業務,成為我國雷達領域龍頭。并且,標的資產2019年-2022年有望增加公司歸母凈利潤3.59億元、3.93億元、4.43億元以及5.10億元,將顯著增厚公司業績。當前,資產重組已取得財政部批準和國資委的同意,處于有序推進中。
市場環境改善,業績有望回升。公司當前主要業務包括雷達、微波器件以及軌道交通;雷達業務方面,民航局招標采購已經恢復,市場環境開始轉暖;軍品雷達隨著軍改步入尾聲,采購有望逐漸恢復。微波器件業務方面,隨著5G建設的啟動和運營商資本開支的觸底回升,有望進入新一輪高景氣周期。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方面,公司業務規模不斷擴大,2018年收入同比增長53.77%,并且隨著自主化產品的應用,軌道交通業務毛利率有望逐漸提升。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維持增持評級。國睿子集團組建,公司作為上市平臺,充分受益子集團發展的加速和業務范圍的擴大。此外,公司當前業務市場環境邊際改善,盈利有望回升。重組完成前暫不考慮其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雷達業務恢復略有延遲,預計2019-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47億元以及1.98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17元、0.24元及0.32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94倍、67倍及50倍。
風險提示:1)資產注入進展不及預期;2)注入資產發展不及預期;3)公司業務恢復不及預期;4)系統性風險。
第1頁:軍工板塊基本面提升 關注自主可控標的第2頁:國睿科技動態點評:子集團組建開啟新階段,市場改善驅動業績回升第3頁:四創電子:2018年四季度業績超預期,資產注入預期強烈第4頁:航天電子:業績受普利門拖累有所下降,關注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進展第5頁:中直股份:關注主機廠5月的機會第6頁:中國海防:內生增長與注入預期雙輪驅動,低估的船舶電子信息行業龍頭第7頁:中航飛機事件點評: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影響利潤大增
四創電子:2018年四季度業績超預期,資產注入預期強烈
四創電子 600990
研究機構:聯訊證券 分析師:王鳳華 撰寫日期:2019-04-03
一、事件:
3月30日四創電子公布了2018年年報,2018年營業收入52.5億元,同比增長3.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7億元,同比增長27.82%。基本每股收益1.62元。公司最新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發股息人民幣1.70元,股息率0.32%。
二、2018年業績略超預期
2018年營業收入52.5億元,同比增長3.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7億元,同比增長27.82%。因子公司博微長安因土地收儲約產生5000萬投資收益等,2018年實現扣非凈利潤約1.9億,同比下滑13.19%。2018Q4單季度實現營收31.9億,同比增長14.05%,實現歸母凈利潤2.62億,同比增長100.6%,扣非凈利潤2.58億,同比增長117.49%。四季度業績超出市場預期,帶動全年業績略超預期。
三、雷達業務快速增長,博微長安業績超預期
2018年公司52.5億主營業務收入中,雷達業務實現營收20.9億,同比增長27.23%,毛利率21.49%,同比下滑4.35%;公共安全業務實現營收14.11億,同比下滑12.19%,毛利率12.43%,同比增加4.27%;電源產品實現營收5.43億,同比增長8.15%,毛利率16.82%,同比增加2.38%;能源系統產品營收1.05億,同比下滑60.64%;機動保障裝備營收7.26億,同比增長1.22%;糧食倉儲信息化2.1億,同比增長1358%。三大子公司中,博微長安2018年營收20.26億,同比增長19.31%,實現凈利潤1.8億,扣非凈利潤1.29億,同比增長24.63%。華耀電子2018年營收5.44億,同比增長4.82%,實現凈利潤0.48億,同比增長約7%。
四、十三五進入收官階段,公司資產證券化預期強烈,資產注入空間巨大
十三五進入收官階段,軍工央企資產證券化預期越來越強烈。國睿科技去年獲得大股東旗下資產注入拉開了中電科旗下資產證券化等序幕。我們認為四創電子作為中電科博微子集團旗下唯一上市平臺,平臺地位穩固。中電科博微子集團在原8所、16所、38所、43所基礎上組建成立,重點圍繞網絡安全與信息化事業整合,資產注入空間巨大。2五、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測公司2019~202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4.3、60.54、67.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1%、11.49%、11.6%。對應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67、3.16、3.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5%、18.15%、18.27%。EPS分別為1.68、1.98、2.35元,對應市盈率分別為33.4、28.27、23.9X。考慮到公司資產注入預期強烈,注入資產空間巨大,繼續維持“買入”評級。
六、風險提示
1、博微子集團資產證券化進度不及預期;2、雷達招標不及預期;3、市場競爭加劇,毛利率下行。
第1頁:軍工板塊基本面提升 關注自主可控標的第2頁:國睿科技動態點評:子集團組建開啟新階段,市場改善驅動業績回升第3頁:四創電子:2018年四季度業績超預期,資產注入預期強烈第4頁:航天電子:業績受普利門拖累有所下降,關注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進展第5頁:中直股份:關注主機廠5月的機會第6頁:中國海防:內生增長與注入預期雙輪驅動,低估的船舶電子信息行業龍頭第7頁:中航飛機事件點評: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影響利潤大增
航天電子:業績受普利門拖累有所下降,關注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進展
航天電子 600879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李俊松 撰寫日期:2019-04-15
事件:公司發布2018年度報告,2018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35.30億元,同比增長3.65%,實現歸母凈利潤4.57億元,同比下降12.98%。基本每股收益0.168元//股,加權平均資產凈資產收益率3.926%。
2018年公司營收小幅增長,凈利潤受普利門拖累有所下降,18年對其計提存貨跌價充分,看好下年業績增長。2018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35.30億元,同比增長3.65%,從公司營業收入結構看,航天產品收入占營業收入的60%以上,仍是影響公司經營業績的主要因素,航天軍用產品收入雖微降,但毛利率有所提升,18年軍用產品毛利率22.02%。民品業務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快于航天軍品,主要原因是電纜業務結構升級毛利率提升帶動所致;但受原材料漲價、市場競爭激烈影響,營業成本的增速也明顯高于航天產品,營業成本較上期上漲13.91%,毛利率實現17.62%,較上年基本保持平穩略有提升。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4.57億元,同比下降12.98%,系普利門公司本年度計提存貨跌價準備7,085.60萬元及經營虧損5,000.14萬元所致,普利門公司已經多年虧損,此次公司存貨跌價計提比較充分,未來對航天電子業績影響微弱,看好公司下年業績。
預付賬款、存貨同比增長,銷售回款明顯向好,研發投入保持較高水平,支撐長期發展優勢。預付賬款較上期增長65.73%,主要由于預研項目增加使得備貨時的預付款項增加。報告期內公司加大催收力度,銷售回款明顯向好,經營性現金流-1.03 億,較前兩年報告期明顯改善。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計占資產百分比30.12%,較上年32.46%有所下降。研發投入4.01億元,保持較高水平,存貨較上期增長15.17%,其中航天、民用產品庫存量增加8.79%,生產量增加4.96%,生產任務較為飽滿。本年度對外股權投資較上年增長101.61%,增資航天長征、時代激光、時代光電、上海航天、時代民芯、航天飛鴻,后期資本運作進度可期,我們持續看好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
航天電子產品配套龍頭企業,技術、人才優勢明顯,受益于航天產業迅猛發展,增長潛力巨大。公司深耕航天電子技術領域多年,積累了深厚的技術和人才力量,技術和制造能力強大,持續的研發投入使公司長期保持技術領域領先甚至壟斷地位,2018年圓滿完成了以“北斗三號”和“嫦娥四號”為代表的各類航天發射及科研生產任務,鞏固了航天領域的市場地位。公司主要業務隸屬于國家戰略性的航天產業,公司航天類產品以配套為主,經過多年發展形成航天測控通信、機電組件、集成電路、慣性導航四大傳統優勢專業,始終在行業領域內保持國內領先水平。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國家將繼續實施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點領域的優先項目,這將帶動航天技術的迅猛發展,航天器制造、發射、地面設備設施、國防武器裝備、衛星及航天應用服務產業市場需求巨大。我們認為隨著航天產業快速發展,公司業績有望保持高速增長。
無人機研究所成立獨立子公司,專業融合成效明顯,系統級產品將成為第三業務支柱。公司無人機和精確制導炸彈領域競爭優勢明顯,發展迅速,子公司航天飛鴻形成了以無人機為代表的系統級產品,核心技術和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未來有望助推公司未來業績,打造新利潤增長點。公司“飛騰”系列精確制導炸彈是航天科技集團唯一總體單位,該產品具有小型化、高精度、復合模式、低成本、智能化、模塊化、系列化的明顯優勢并已具備一定的國際知名度。軍品主打中短程戰術戰役序列,布局高端察打一體化產品,在相關領域填補空白,發揮引領作用,新型高端軍民無人機產品正走向成熟。我們認為系統級產品未來有望形成第三業務支柱,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航天九院唯一上市平臺,預期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實施助力資產注入,增厚公司業績。航天九院隸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是航天電子專業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公司是航天九院旗下唯一的上市平臺,同時也是航天科技集團航天電子專業領域整體上市試點單位,2016年已經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注入了九院旗下包括航天電工100%股權、時代光電58.73%股權等在內的企業類資產,公司與航天九院共同增資子公司航天長征火箭,18上半年設立子公司航天飛鴻。2018年5月,國防科工局、財政部等部門聯合批復兵器裝備集團58所的轉制方案,標志生產經營類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預計未來兩年軍工科研院所轉制將會實施,為研究所資產上市助力,九院旗下資產有望繼續注入上市公司體內,從而有望進一步增厚公司業績。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我們預測公司2018-2020年實現收入分別為158.00//176.48//197.97億元,同比增長16.77%//11.79%//12.17%;實現歸母凈利潤5.51//6.22//7.02億元,同比增長20.70%//12.81%//12.83%,對應18-20年EPS分別為0.20//0.23//0.26元。隨著國家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軍民融合和商業航天的推進,公司的營收有望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同時也將受益集團資產證券化和院所改制。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集團資產證券化不及預期;科研院所改制不及預期;公司產品研發不及預期;航天事業發展不及預期。
第1頁:軍工板塊基本面提升 關注自主可控標的第2頁:國睿科技動態點評:子集團組建開啟新階段,市場改善驅動業績回升第3頁:四創電子:2018年四季度業績超預期,資產注入預期強烈第4頁:航天電子:業績受普利門拖累有所下降,關注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進展第5頁:中直股份:關注主機廠5月的機會第6頁:中國海防:內生增長與注入預期雙輪驅動,低估的船舶電子信息行業龍頭第7頁:中航飛機事件點評: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影響利潤大增
中直股份:關注主機廠5月的機會
中直股份 600038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馮福章,余平 撰寫日期:2019-05-08
一、投資觀點:我們在2019年年度策略報告《陽和啟蟄》明確提出主機廠更多是跟隨行業指數上漲而上漲,主機廠重點關注海軍裝備;預計19年軍工板塊估值水平可能保持基本穩定,強烈看好一季度軍工行情。2019Q1,船舶、信息化、民參軍表現突出,航空裝備跑輸軍工指數。
但主機廠自2019年4月以來進入調整期。我們認為中直股份在基本面向好背景下,目前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中樞以下,可以重點關注5月估值修復的機會。
二、基本面向好:10噸級通用直升機或已實現小批量交付列裝,并有望于2019年提高交付量;陸航部隊擴編催生軍用直升機巨大需求空間,預計未來3年需求缺口至少500架,直升機行業高景氣度有望持續。
新型10噸級通用型直升機有望于2019年提高交付數量,將是重要業績增長點。10噸級通用直升機有望比照“黑鷹”擁有強大拓展能力,三軍通用擁有很大列裝空間。對標美國黑鷹占其軍用直升機總量的53%,我們認為,即使保守估算未來我國10噸級通用型直升機總量有望達到600架以上。根據2018年年報,中直股份哈爾濱分部(產品系列包括:直9、直19、Y12、EC120、H425等)的營收與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30.58%、66.63%,利潤總額增速超過營收增速或表明新型直升機產品已有小批量交付且毛利率水平相對較高。我們認為10噸級通用直升機在2018年小批量交付基礎上,有望于2019年提高交付數量,將成為公司未來重要業績增長點。
多項財務數據驗證2019年軍用直升機交付量將得到提升,19年業績增長有望提速。首先,公司預計2019年與航空工業集團出售商品及提供勞務的關聯交易額為190.75億元,同比2018年預計上限額增長25.69%,我們認為此類關聯交易大幅增長是考慮到2019年軍用直升機交付量會有所提升;其次,2018年景德鎮分部(產品系列包括:直8、直10、直11、AC系列等)的營收與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0.60%、7.43%,我們認為主要原因是直10型號穩定交付,直8改進型這一新型號尚未大批量交付。而直8改進型亦有望于2019年提高交付量并帶來業績增量;最后,2019Q1合同負債同比上期預收款增加(16.72億元,+44.28%),表明訂單量提升;2019Q1預付款項同比增長38.92%,主要原因是備產采購有所增加。綜和以上3方面,我們認為軍用直升機交付量有望在今年得到提升,業績增長有望提速。
陸航部隊擴編催生我國軍用直升機巨大需求空間,預計未來3年需求缺口至少500架。陸航部隊是我軍建設“立體防攻”的重要兵種。我軍陸航部隊在2015年底啟動的軍改中得到大幅擴編,目前我軍13個陸航旅+2個空突旅已全部改革完成(此輪軍改新組建3個陸航旅)。據央視新聞和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推測數據等,未來我國陸軍將配置發展15個陸航旅(13個集團軍+西藏//新疆2大軍區)和5個空突旅(5大戰區),單個陸航旅、空突旅所需直升機數量分別為100架、72架,則未來我國陸軍一共需要約1860架軍用直升機。未來3年,僅考慮新組建的3個陸航旅每個旅配置70架直升機(考慮組建過程中,不達滿編狀態),現有的13個陸航旅和2個空突旅每個旅更新換代20架直升機計算,我國僅陸軍用直升機需求缺口至少500架。此外,我國075型直升機航母、055型、052D型驅逐艦等均將帶動海軍直升機需求。作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直升機板塊唯一的上市平臺,中直股份將充分受益我國軍用直升機的發展。
三、投資建議:在陸航部隊擴編、075直升機航母等艦艇列裝背景下,我國軍用直升機存在巨大需求空間;疊加我國新一代10噸級通用直升機或于2019年提高交付量,我們認為中直股份經營基本面持續向好,2019年公司經營業績增速或有所提升。我們預計2019-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6.47、7.96、9.41億元,EPS分別為1.10、1.35、1.60元,對應當前股價的PE分別為36X、29X、25X。中直股份自2019年4月以來進入調整期。我們認為在基本面向好背景下,目前估值水平處于歷史中樞以下,可以重點關注5月估值修復的機會。
四、風險提示:關鍵零部件短缺影響交付進度和采購規模;陸航旅建設速度不達預期。
第1頁:軍工板塊基本面提升 關注自主可控標的第2頁:國睿科技動態點評:子集團組建開啟新階段,市場改善驅動業績回升第3頁:四創電子:2018年四季度業績超預期,資產注入預期強烈第4頁:航天電子:業績受普利門拖累有所下降,關注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進展第5頁:中直股份:關注主機廠5月的機會第6頁:中國海防:內生增長與注入預期雙輪驅動,低估的船舶電子信息行業龍頭第7頁:中航飛機事件點評: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影響利潤大增
中國海防:內生增長與注入預期雙輪驅動,低估的船舶電子信息行業龍頭
中國海防 600764
研究機構:中國銀河證券 分析師:李良 撰寫日期:2019-02-21
1.事件
中國海防近期發布公告,在2018年11月27日股價觸發定增價格調整機制的情況下,為保證上市公司和股東利益,不進行價格調整。
2.我們的分析與判斷
(一)注入研究所資產,實現水下信息系統全覆蓋
2018年9月15日,公司發表公告,擬以25.08元//股向中船重工集團、七一五所等8家單位發行2.34億股份及支付8億元現金購買海聲科技、遼海裝備等6家公司股權(作價66.65億元),另配套融資32億元。該方案已于今年1月獲國資委批復。注入完成后,公司將實現水下信息系統各專業領域全覆蓋,成為國內水聲專業龍頭公司。
(二)維持定增價格與增持并舉,彰顯發展信心
公司董事會決定不對本次定增價格進行調整,避免了每股收益被攤薄情況的發生,無形中增厚了公司每股5.2%的收益,保證了上市公司股東利益,進一步提升了公司質量。2018年12月26日至2019年1月18日期間,公司大股東中船重工集團累計增持1.88億元,占公司總股本2%,顯示出中船重工集團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三)反潛能力備受重視,水聲設備需求增長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漫長,“第一島鏈”的存在為我國艦艇遠洋作戰帶來障礙的同時,為敵方潛艇隱蔽進入我國領海提供了便利,因此,反潛能力建設是海軍裝備建設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我國多型水面艦艇都加裝了拖曳聲納,并研制了新型反潛巡邏機,海空并舉以增強海軍反潛能力,但相關裝備數量相比外軍仍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國水聲設備的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公司作為國內水聲專業龍頭,內生增長可期。(四)后期電子類資產注入,更加值得期待
中船重工集團將中國海防定位為船舶電子信息類資產平臺,主要包括水下的水聲類資產和水上的電子類資產。水聲類資產即將注入完成,按照公司定位,未來與艦艇作戰指揮、雷達、通信相關的電子類資產也有望注入。中船重工集團電子類資產,是艦艇作戰指揮系統的核心裝備提供商,覆蓋了“中華神盾”系統的主要部分,在行業內處于龍頭地位。如果該部分資產能夠注入,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價值,使中國海防成為船舶電子信息龍頭公司。
3.投資建議
假設本次重組方案年內完成,考慮配融對股本的稀釋,預計公司2019至2021年備考歸母凈利潤為6.18億元、7.27億元和8.24億元,備考EPS為0.87元、1.03元和1.16元,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28x、24x和21x,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軍品訂單延后和民品市場不及預期的風險。
第1頁:軍工板塊基本面提升 關注自主可控標的第2頁:國睿科技動態點評:子集團組建開啟新階段,市場改善驅動業績回升第3頁:四創電子:2018年四季度業績超預期,資產注入預期強烈第4頁:航天電子:業績受普利門拖累有所下降,關注軍工科研院所改制進展第5頁:中直股份:關注主機廠5月的機會第6頁:中國海防:內生增長與注入預期雙輪驅動,低估的船舶電子信息行業龍頭第7頁:中航飛機事件點評: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影響利潤大增
中航飛機事件點評: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影響利潤大增
中航飛機 000768
研究機構:國海證券 分析師:譚倩 撰寫日期:2019-04-30
交付上升驅動收入增長,多因素綜合影響利潤大幅增長。收入方面,公司產品交付增加,驅動營收增長21.42%,彰顯公司產品需求的旺盛;成本方面,公司毛利率略有下降,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2.56%;三費方面,受益于管理提升和沈飛民機出表,三費均有所減少;此外,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資產處置收益大幅增加,綜合影響下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46.13%。
民機子公司管理變化,負擔減輕發展加速。沈飛民機主要從事機體結構部件制造業務,2018年收入為10.77億元,凈利潤為-0.77億元。公司不再對沈飛民機行使管理權,一方面有助于縮短管理鏈條節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沈飛民機實現區域協同,加速業務發展。此前,公司已對西飛民機引入戰略投資者進行增資,西飛民機資本實力明顯增資。當前我國民機產業仍處于成長階段,整體盈利能力較弱,公司通過對兩家民機子公司的運作,在減輕公司負擔的同時,進一步加速民機業務的發展。
軍隊轉型支撐裝備,軍機需求持續增長。軍品方面,公司是我國運輸機和轟炸機的唯一生產商。運輸機作為戰略空軍的象征,一方面,承擔遠程軍力的投送;另一方面,也是加油機、預警機等特種機型的發展平臺。在我國軍隊加快轉型,作戰模式向體系化、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我國運輸機和特種飛機等裝備數量明顯不足。在我國高度重視國防建設以及軍方需求迫切的背景下,公司產品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維持增持評級。公司產品交付增長,彰顯需求旺盛;同時,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和不再行使管理權,減少自身負擔的同時加速民機業務發展。預計2019-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2億元、7.60億元及9.05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24元、0.27元及0.33元,對應當前股價PE分別為69倍、59倍以及49倍。
風險提示:1)軍品采購不及預期;2)民機發展不及預期;3)公司盈利不及預期;4)系統性風險。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