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熬夜20多歲患上淋巴癌
9月6日,網絡名人李開復微博中透露自己罹患淋巴癌,讓網友十分,大家紛紛送上自己的祝福。淋巴癌的癥狀是什么?它最愛哪些人群?記者8日了解到,這種腫瘤可不是老年人的“專利”,青壯年患病率達到6成左右,發病原因和長期熬夜、飲食不規律、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及污染等有關,長期疲勞工作的年輕人易高發。專家提醒,如果遇到淋巴部位無痛包塊,要趕緊去醫院檢查。
淋巴癌這個詞,近年頻頻出現在新聞里。從著名央視播音員羅京,到出演過《情深深雨濛濛》的演員李鈺,他們都被淋巴癌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李開復患病后,大家對這種病更加害怕。“淋巴癌就是惡性淋巴瘤,是一個淋巴系統和造血系統的疾病,在全球平均每9分鐘就有一個人發病。”趙洪國介紹,青醫附院本部血液科主任趙洪國直言,這兩天有不少人得上了“心病”。
“前兩天有個40多歲的男子來看病,第一次我告訴他只是普通淋巴炎,讓他放寬心,結果第二天他又來了,看上去非常緊張。”趙洪國說,這名患者腹股溝鼓起一個疙瘩,而且很疼,他感覺到不適后立即來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他患的是普通腹股溝淋巴炎,并不是淋巴瘤,但是看到李開復患癌的新聞,他開始自己,稱擔心第一次檢查不準確,要再來看看。
“能重視自己的身體是好事,有不適應該及時就醫,但得了心病就不好了。”趙主任耐心地解釋了淋巴炎和淋巴癌的區別,才讓這名患者稍感寬慰。
淋巴癌的患病原因很復雜,這些年的發病率也是越來越高。“現在淋巴癌的患病群體以青壯年居多。”市中心醫院淋巴瘤科主任袁成錄介紹,淋巴癌發病高峰在31歲至40歲,青壯年占到6成左右。
前段時間,袁成錄接診了一名25歲的小伙,當時他的癥狀是不明原因的發熱、無力、消瘦、食欲不振,時常覺得腹痛,經診斷患了淋巴癌,而且其內臟、四肢等部位也長滿了瘤子,應該是晚期。經了解,小伙剛參加工作不久,平日里生活很不規律,經常熬夜,一開始身上有硬塊時并沒有在意,一直到肚子痛才去就診,“幸運的是,小伙經過治療已經沒有生命,現在還在觀察。”
“這并不是個例,很多20多歲的年輕人得了淋巴癌,共同特點就是生活習慣不好。”袁成錄說,像其他惡性腫瘤一樣,淋巴癌雖然沒有確切發病原因,但一些與化工行業、制造業接觸密切、易遭受污染的地方易高發,由于淋巴細胞具有免疫能力,若生活不規律、壓力過大,長期疲勞工作,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也有患病風險。
近日,一貫以自信樂觀示人的微博名人李開復患上淋巴癌,就像他自己所言“無常,生命有限。原來,在癌癥面前,人人平等。”消息一經傳出,新浪網友發起“李開復加油”微線萬條。
患病后,李開復發微博反思自己:“我一直篤信付出總有回報的,甚至每天努力擠出三小時工作,還曾天真地和人比賽誰的睡眠更少誰能在凌晨里及時回復郵件……努力把拼命作為自己的一個標簽,F在,冷靜下來反思:這種以健康為代價的,不一定是對的。”
曾有數據顯示,我國淋巴癌發病率為0.002%,每年新增患者約2.5萬人 。由于人的身體,除了毛發 、眼角膜和指甲等都有淋巴系統,因此淋巴癌發病不少是性的。由于發病率較高,市中心醫院專門成立了淋巴瘤科,袁成錄介紹,這種病好不好治還要看每個人淋巴瘤的類型,“有的淋巴瘤進展很慢,患者能帶瘤生活很長時間,但是有的成因比較復雜,有致命性,患者還是要積極治療”。
在青醫附院,每年都會接到幾十例甚至上百例淋巴癌患者,市中心醫院患者接收數量一年也超過100人。趙洪國說,據粗略估算,島城淋巴癌發病率在所有惡性腫瘤中占到六七位。
由于不少明星因淋巴癌去世,并不代表它無藥可救。相反,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淋巴瘤治愈有很大希望,“治愈率能達到50%至60%,至少比白血病治愈率要高。”趙洪國說,雖然淋巴癌在臨床發病率占到了前7位,但是在青島市2012年居民死因報告中,男性和女性排名前十位的惡性腫瘤里,淋巴瘤并沒有上位。
“淋巴細胞能抵抗外來的細菌病毒入侵,但是一旦發生惡變就成了淋巴癌。”趙洪國介紹,淋巴瘤分兩大類,分別是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這兩大類又有70多種不同的類型,均為性疾病,所以診斷比較復雜,需要做病理分析。
淋巴瘤由于產生的是無痛性包塊,因此發現較為困難。“總的來說淋巴瘤分四期,一期局部淋巴有硬塊,二期是兩個及其兩個以上的淋巴區域有進行性腫塊,第三期是橫隔上下有腫塊,第四期就是長滿淋巴瘤了。”趙洪國說,從臨床來看,檢查的都是三、四期居多,都是出現了肚子痛、憋氣才來就診,若淺表沒有可做病理分析的腫瘤,只能開胸、開腹做病理分析,因此早做檢查、有病及時就醫,才是避免更大痛苦的方法。
雖然治愈率較高,但淋巴癌作為惡性腫瘤還是致命的,年輕人是淋巴瘤的高發群體,跟身體透支有很大關系。趙洪國,年輕人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吃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控制脂肪的攝入,適量運動,同時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記者 郭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