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期間媽媽生病了如何安全用藥?
在母乳喂養中,媽媽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惑。有來自寶寶的問題,也有來自媽媽的問題。哺乳期用藥一直是媽媽們關心的話題,怕吃錯藥到寶寶,但有時候不吃藥病又不會好,真的很糾結。
只要不是乳房局部感染,引起媽媽患病的病菌很難通過乳汁進入孩子體內,而媽媽對抗這種病菌產生的抗體卻可通過乳汁進入孩子體內,增加孩子對抗疾病的能力。
通常的是對癥治療,盡量選擇單一成分的藥品,不使用泰諾、白加黑和日夜百服寧之類的多成分的復方感冒藥。如鼻塞流涕,選用海水鼻腔噴霧器護理鼻子,或者通過吸入熱水蒸氣的方式緩解鼻塞;止咳可以選用右美沙芬;頭疼可以服用對乙酰氨基酚(也叫必理通或撲熱息痛);嗓子疼可以用淡鹽水漱口,如果癥狀仍得不到緩解,可以使用些含片,如枇杷糖等。
哺乳期感冒的媽媽可以繼續哺乳,乳汁不會傳染感冒病毒,相反還會具有感冒病毒的抗體。但感冒媽媽要注意避免感冒病毒通過呼吸道給寶寶,所以需要感冒的媽媽戴口罩哺乳。
退燒最好選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單一成分的退燒藥,買不到的話也可以吃兒童型的美林或泰諾林糖漿,換算成劑量。
胃腸道疾病,如拉肚子,首先需要明確診斷,如果是細菌染,需要醫生開具處方抗生素;如果不是,可以選擇思密達止瀉,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口服益生菌調理腸道。多種消化道疾病都可能表現胃痛的癥狀,應該看醫生明確診斷,系療。列出幾種哺乳期可短期對癥使用的胃痛非處方西藥。中和胃酸的碳酸鈣口服混懸液(蘭達)和鋁碳酸鎂片(達喜),胃酸分泌的雷尼替丁,胃黏膜劑硫糖鋁,用于惡心的胃動力藥嗎丁啉。
頭孢類抗生素是哺乳期可以安全選用的抗生素,也不需要間隔一段時間再哺乳。有可能產生的副作用,會對嬰兒的腸道有點兒影響,所以應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腹瀉癥狀。如果腹瀉嚴重,應繼續看醫生換藥治療。
2:若有服藥,應養成記錄用藥(藥名)的習慣,以便需要時能明確地提供所服的藥物名稱,以評估藥物對胎兒及哺乳是否造成影響及影響程度。孕期及哺乳期養成收集和保管所服藥物的包裝盒和藥物說明書的習慣則更加。
3:若因患甲狀腺功能異常、癲癇、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特殊疾病而需要長期服藥者,應先告知醫生,并向醫生咨詢,切勿因為計劃懷孕或已懷孕、因哺乳而自行停藥,以免影響原有的疾病致病情惡化。
4:服用藥物時,應注意包裝上的“孕婦及哺乳期女性慎用、忌用、禁用”等字樣。
6:能少用的藥物絕不多用;可用可不用的藥物,則不要用。不得不用的藥,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7:當兩種以上的藥物有相同或相似的療效時,就考慮選用對寶寶危害較小的藥物。
1、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有些藥物對寶寶是安全的,有些藥物卻會產生不良甚至非常嚴重的反應,如病黃疸、紫紺、耳聾、肝腎功能損害或等,所以,哺乳媽媽一定要慎重使用藥物。需要用藥時,應向醫生說明自己正在喂奶,不可自己隨意亂服藥。如所用藥物弊大于利,則應停藥或選用其他藥物和治療措施,或終止哺乳。對可用可不用的藥物盡量不用。
2、應給予最低的有效量:乳汁中藥物濃度和服藥劑量有關,所以乳母用藥給予最低的有效量,這樣盡可能降低乳汁中的藥物濃度,以減少對寶寶的影響。
3、媽媽服藥期間,密切關注寶寶可能出現的任何藥物副作用。特別要注意呼吸困難、皮疹等癥狀。
4、服藥后調整哺乳時間:如果哺乳期需要用藥,而且是一種比較安全的藥,應在哺乳后立刻服藥,并盡可能推遲下次哺乳時間(最好間隔4小時),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嬰兒吸入的藥量。如果乳母必須使用某種藥物進行治療,而此種藥物對嬰兒的危害不可避免時,可考慮暫時采用人工喂養。
服用的藥物通過胃腸道吸收進入血液,再進入身體的各個組織內。乳房也是人體的一個組織,當然可以接受從血液帶來的藥物。乳汁是由乳房內分泌細胞產生的,當然也會含有一些藥物成分。
乳汁中所含的藥物成分比血液內濃度稍低。一般消炎藥物、治感冒的藥物等對孩子影響不大。若媽媽因身體原因需要服用這些藥物時,還可繼續進行母乳喂養。只是服藥前應征得醫生的意見。有些藥物在媽媽母乳喂養期間最好不服用,例如,環丙沙星等奎諾酮類抗生素、抗凝血藥物、治療神經或病的藥物等等。
提醒:哺乳期媽媽,生病了不用再糾結了。哺乳期生病不要忌諱用藥,注意正確、安全地用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