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哺乳期不能吃什么藥?
盡管母乳喂養獲得的收益很大,但當這個收益彌補不了它的風險時,就一定不要哺乳。還有,如果新媽媽是吸毒者或酗酒者,也不能哺乳,因為這樣會讓寶寶中毒,或者是對酒精成癮,或者對毒品成癮。
要進行癌癥放、化療的媽媽也要注意:放療時會使用放射性物質,給乳汁帶去污染,也不適合立刻哺乳,需要隔一段時間才能哺乳;而對于化療,由于每一種化療藥物的代謝時間不同,所以,化療期間能否哺乳需要咨詢腫瘤科的醫生,聽取更專業的。
放棄哺乳的媽媽,可以由醫生開具處方藥回奶,目前常用的西藥處方回奶藥是溴隱亭。具體服用方法可以咨詢醫生。
藥物除了可能影響媽媽的產奶量外,有些藥物還可能會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哺乳期媽媽要記住下面這些藥物的名字并盡量避免使用。
利巴韋林也叫病毒唑,它在孕期使用有明確的致畸作用,它在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也沒有臨床數據支持,而且此藥從身體完全清除甚至需要幾周的時間,應該在哺乳期避免使用。
這類抗生素除了四環素外,還包括金霉素、多西環素(又稱強力霉素)、米諾環素(又稱美滿霉素)等。這類藥物可以進入乳汁,若哺乳期媽媽長期服用,有導致寶寶出現四環素牙的風險。過去由于不知道四環素會對寶寶的牙齒造成,導致很多人不得不一輩子與黃牙齒相伴。好在這些年來隨著相關知識的普及,很多人了解了這類藥的副作用,哺乳期也會盡量避開這類藥物了。這里特別提一句,金霉素雖然也屬于這一類的藥,但由于金霉素目前常用的劑型是眼膏劑型,眼睛局部少量使用時的吸收量很少,不會影響到吃奶的寶寶,因此不用擔心。我聽說一些基層的醫生也會直接給寶寶開金霉素眼膏,其實,寶寶短期少量地對癥使用,也是可以的。這個藥雖然是抗生素,但由于使用時間長、安全性高,可以作為非處方藥在藥店里直接賣。
受政策的影響,很多人不被允許生第二胎,所以產后恢復后,就要考慮避孕方法,那么哺乳期能吃避孕藥嗎?國內市場上常見的避孕藥多為復方避孕藥,通常包含兩類成分:孕激素和雌激素,如優思明、媽富隆等。哺乳期應盡量避免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藥,長期服用會泌乳,導致媽媽產奶量減少,從而影響寶寶的“口糧”。
在國外,有專門為哺乳期媽媽研制的避孕藥,叫“Mini-Pill”,含的是低劑量(0.03毫克)單一成分的孕激素左炔諾孕酮,這種避孕藥不影響哺乳,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沒有可售,所以我不推薦國內的哺乳期媽媽服用任何牌子的口服避孕藥,而應該選擇其他的避孕方式。哺乳期可選用的避孕方法很多,總原則是不影響乳汁分泌和嬰兒的生長發育。
以往,人們普遍認為母乳喂養能夠排卵,起到避孕作用。實際上隨著產后第一次月經回潮,哺乳期媽媽再次懷孕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哺乳期媽媽只要恢復了性生活,就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孕。常有哺乳期媽媽由于疏忽大意在時忘記了采取措施或者措施失敗,事后又焦急地到微博上問我能不能吃緊急避孕藥毓婷。可以讓她們放心的是:毓婷是只含有孕激素的藥物,不含會對乳汁分泌產生影響的雌激素,因此可以服用。但由于毓婷含孕激素的劑量比較高,每片含左炔諾孕酮高達0.75毫克,和介紹的國外哺乳期使用的避孕藥劑量0.03毫克相差懸殊,所以為了避免高劑量孕激素進入乳汁對寶寶健康產生影響,根據國外的臨床資料,兩片一起吃時(單劑量1.5毫克左炔諾孕酮),服用后8小時才可以哺乳。分兩次吃的線小時后才可以哺乳。這是不得已情況下的補救措施,緊急避孕藥只用于緊急情況,不要常規使用,否則容易導致月經紊亂。
氨基比林這個名字你可能不熟悉,但要說安乃近、去痛片、安痛定這些藥名,你一定聽說過,這些藥的有效成分其實就是氨基比林。這個成分的主要功效是解熱鎮痛,常常被用作退燒止疼藥使用。而實際上,這類藥物是國際上普遍使用的藥物,任何人群都不應該使用這類藥物退燒。2013年鬧得沸沸揚揚的“維C銀翹片”事件,正是因為該產品被檢測出含有被禁用的西藥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
這個成分的之處在于它會產生比例非常高的嚴重不良反應。血液方面的影響是可引起粒細胞缺乏癥,重者有致命,也可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皮膚方面的影響是可引起蕁麻疹,重者可發生剝脫性皮炎、大皰表皮松解癥。患有大皰表皮松解癥的患者,皮膚會像薄紙一樣脆弱,只要遭到輕微的碰撞或摩擦,皮膚和身體內部就會潰爛,形成性的傷口,傷口發生在口腔里,會形成黏膜潰瘍,喝水和吃飯都成問題。平時咱們嘴里起一個小潰瘍都挺疼的,更別提整個口腔黏膜都水腫了,其痛苦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