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回報70%以上 這些基金是如何操盤的?
來源:財富動力網
三季度落下帷幕,公募偏股型基金的業績隨之揭曉。
博時醫療保健行業A以80.87%的總回報,奪得前三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冠軍。交銀成長30混合、廣發雙擎升級基金分別以79.13%和77%的年內總回報,獲得第二和第三名。
11只基金回報超過70%
今年前三季度,上證綜指上漲16.49%,創業板指上漲30.15%。
從偏股基金表現看,在2968只偏股基金中,1459只基金年內回報超過25%,約占總數的一半,大幅跑贏上證指數。
今年堪稱公募基金的“大年”。從績優基金表現看,207只基金前三季度回報超過50%,其中64只基金回報超過60%,更有11只基金回報超過70%。
從上述高收益基金看,包括3只醫療主題基金,得益于把握住了醫藥行業龍頭股的優異表現。另有4只成長風格基金,例如交銀成長30、廣發雙擎升級、博時回報混合和交銀經濟新動力,主要受益于科技股行情。
此外,匯安豐澤、國泰融安多策略、萬家行業優選等基金,除了把握住了醫藥、科技等板塊行業以外,還把握住了年內表現搶眼的白酒、養殖等板塊行情。
冠軍葛晨守正出奇
博時醫療保健行業基金以80.87%的總回報,奪得前三季度冠軍。
該基金經理葛晨,2018年4月9日擔任基金經理,距今尚不足一年半。
從其操作情況看,投資策略守正出奇,“守正”核心資產,如恒瑞醫藥、邁瑞醫療、長春高新等明顯具有競爭優勢的行業龍頭股,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就位列其十大重倉股,“出奇”則主要布局了高預期差標的。
從第三季度的表現看,該基金第三季度凈值上漲19.08%。
從其半年報披露的重倉股情況看,包括創新藥龍頭恒瑞醫藥,醫療器械龍頭股邁瑞醫療,類消費品醫藥股長春高新以及深耕基因檢測領域的艾德生物等,以及專科藥龍頭興齊眼藥、血液制品龍頭華蘭生物、醫療服務龍頭股愛爾眼科等,均是細分領域的龍頭。
從上述重倉股三季度的表現看,除了馬應龍股價微跌以外,其余均表現搶眼。表現最亮眼的興齊眼藥,今年二季度末股價為50.45元,8月底飆漲至97元,股價接近翻倍,盡管9月份以來股價回落,但該股今年第三季度的漲幅依然高達50.11%。
如果從年內整體表現看,葛晨長期持倉的恒瑞醫藥、邁瑞醫療、長春高新、健帆生物等公司股價漲幅均超過70%,其中長春高新年內上漲1.3倍。
在高預期股的波動性機會中,葛晨表現同樣出色。以萊美藥業為例,今年一季度末位居該基金第二大重倉股,二季度末已經全部清倉。從萊美藥業股價表現看,從今年初的3.5元左右,4月初突破9元,二季度末再度回落至5元以下。股價巨幅波動或為該基金貢獻了不錯的收益。
亞軍郭斐靈活操作
交銀成長30基金以79.13%的年內回報,奪得今年前三季度亞軍。該基金經理郭斐同時管理的交銀經濟新動力,年內回報為72.39%,表現同樣不俗。
從郭斐履歷看,2014年正式加盟交銀基金,擔任電子行業研究員,2017年9月起擔任基金經理,距今剛好兩年。
從其投資風格看,靈活均衡不拘一格。從其重倉股情況看,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不僅重倉了成長板塊的滬電股份、億嘉和、匯頂科技、立訊精密等,還布局了鋰電池領域的億緯鋰能、欣旺達等。
公開資料顯示,郭擅長在電子、通信、半導體等科技硬件領域挖掘個股。主要通過自上而下的產業趨勢判斷,結合自下而上的微觀驗證,判斷公司價值選出個股,在合適的價格買入。
根據郭斐的解釋,所謂自上而下的產業趨勢判斷,即緊密追蹤產業鏈動向,運用全球視野廣泛覆蓋整個產業鏈的每個環節,對公司價值做出前瞻性的判斷。自下而上的微觀驗證,則是從公司業績彈性分析入手,錨定公司價值后進行趨勢挖掘,并通過各種形式的產業鏈交叉驗證。
在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中,郭斐管理的交銀成長30、交銀經濟新動力,重點配置了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創新硬件、半導體、5G通信、產業信息化等,由于交銀成長30基金今年三季度凈值漲幅高達26.7%,郭斐投資風格靈活,這或許意味著,該基金在3季度的科技股行情中,已經進行了大舉布局。
廣發劉格菘風格凌厲
廣發雙擎升級混合基金,以77%的年內回報,位居今年前三季度季軍。
由于節前科技板塊出現調整,該基金凈值有所回落,事實上,截至9月24日,該基金年內回報已經高達94.47%。
從基金經理劉格菘的投資風格來看,他專注成長,看多科技,尤其是有預期差個股。
從上述重倉股情況看,對于成長股,劉格菘非常看重個股的行情空間,由于上述個股市盈率均非常高,圣邦生物、康泰生物、歐普康視、科大訊飛等市盈率均高達一、兩百倍,中國軟件今年上半年虧損,但是絲毫不妨礙其重倉持有,這意味著劉格菘追求高預期差,對科技發展的趨勢判斷也有充分自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廣發雙擎升級基金從8月7日至9月24日的一個半月時間內,凈值漲幅高達35%,結合其重倉股持倉情況看,或意味著該基金在三季度已密集調倉換股。由于該基金二季度末規模不足5000萬元,且處于暫停大額申購狀態,調倉換股也比較容易。
從劉格菘近期觀點看,他認為,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科技成長股,有望受益于華為等龍頭公司產業鏈向國內轉移、國產替代等機會,近期行情不是一波主題投資,而是基于產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的成長,未來科技成長股有望走出一輪長牛、慢牛行情。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