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上廁所一天不喝水!杭州36歲大哥自愿報名救護車駕駛員,家人準備了幾大包成人紙尿褲
后臺回復“地圖”
可以獲取杭州疫情詳細情況哦~
繼杭州新增病例連續個位數的下降后,浙江的數據每天也在傳來好消息→杭州0新增! 而在這數字的背后是一批批默默付出的英雄。
救護車駕駛員志愿者李中奇就是其中一位。 “非常非常非常開心!我每天起床就在關注數據!說明越來越接近勝利!我們也能早點回家了。”談到每天下降的數字,李中奇非常開心。數據的穩定下降,才能鋪成他們放心回家的路。
24小時待命
休息時間全看運氣
李中奇原來是良渚街道的輔警,談起自己為什么要報名駕駛員志愿者, 他說,“當時聽說政府組建了救護車隊,因為駕駛員太危險雇不到人,自己就去了”。1月3日他報名,1月4日就正式開始了志愿者工作。
中奇的工作時間很滿,每天5、6點起床,都要到半夜2、3點才能睡覺,因為防護服不透氣,每次工作完渾身的衣服都是濕的,背上也捂出了大片的痱子,汗水浸的又疼又癢。
運送病人包括各種隔離人員、發熱疑似病人、密切接觸對象,往返接送杭城各大醫院、隔離點、住宅小區,這些是他們每天的工作。
街道臨時組建的救護車隊一共是3輛救護車,3個駕駛員,公司派來的老潘,大聯動的志愿者小楊,還有他自己。
早上起來他們簡單洗漱,穿戴好防護服、護目鏡、頭套、鞋套、手套,全身消毒、車輛消毒,然后根據指揮部的指令開始運送各類病人。
早餐從來是不吃的,中奇告訴志玲,是真的沒有時間。中午幾點忙完幾點吃,有時候忙起來就直接早中晚三頓連在一起吃了,平時餓了就車上零食隨便墊墊。
24小時待命,休息時間真的看運氣。
家人近在眼前
卻只能相望無言落淚
最開始的幾天,各級裝備物資緊缺,一天只有一套防護服。但是每天密切接觸疫區敏感人員,必須穿戴防護服,為了避免感染,一套只能穿一次,上廁所就成了大問題。
為了少上廁所,中奇和同事可以一整天不喝水,嘴角干裂到起泡,也憋著不上廁所。實在憋不住的時候,就在防護服的襠部挖個小洞,然后再用膠帶紙封住。
后來,家人知道了這樣的窘境,準備了幾大包成人紙尿褲,拿到了他的小區門口,為了避免傳染,中奇的爸爸只能遠遠地把東西放下,兩人相望無言,卻都忍不住流淚,中奇也只能遠遠地看上一眼,等爸爸走遠了才敢上去拿。
中奇說那是自己第二次看到父親落淚,第一次還是他去參軍要前往大西北5年的時候。每次都是看著兒子上戰場,父親的心中怕是又驕傲又舍不得吧。
那一刻,父母、妻子、孩子就在眼前,卻只能揮手示意,仿佛咫尺天涯,生怕自己再多待一秒就會軟弱,中奇只能頭也不回地離開。
好消息是,志玲了解到現在他們的裝備已經越來越齊全了,也不需要再穿紙尿褲了,“喝水也不用控制了,真好!”中奇說道。
這一刻,喝水自由就是他們的小確幸。
也有不理解和委屈
但是天天感覺超有愛
但是即使這么忙,中奇還是告訴志玲,他每天都堅持會在朋友圈發圖報平安,除了家人,微信上關心他的人真的還有很多,即使來不及一一回復,但是每天自己心里都有點小溫暖。堅持是值得的。
也有不被理解,委屈的一面,但是中奇告訴志玲,“可能想法不一樣吧,就是大家對穿戴厚厚的防護服的我們比較害怕吧。有時候也會被病人不理解,同時派單太多,運轉不開,有些病人需要等待一些時間。絕大部分人都很理解,但也有一些病人非常急躁,除了不停催促,還會指責和埋怨我們,耽誤他們的寶貴時間。哪怕我們已經非常疲憊,哪怕我們已經開的飛快,哪怕我們一整天都還沒吃過飯。但是想到他們是病人,是隔離者,是病人的家屬,我就理解了,他們心情也不好”。
“但是絕大部分人們都是很善良的!真的,疫情以來,我天天接觸著很多人很多事,感覺超有愛!”
有一次中奇送一個摔倒的寶寶就醫,輾轉了四家醫院,下午4點自己才吃上第一頓飯,但是寶寶的家人給他買了很多吃的喝的,“她們太好了!”
第二天一早好多好心的朋友就贈送來了頭套帽子,還貼心地送了鞋套。甚至還有一些人在微信上給他發紅包,“我肯定不會收的,可是很感動啊!”。下面這位姑娘是隔離人員,去醫院看病之后因為交通不便回不了家了。下雨天,一個人在醫院門口瑟瑟發抖,手機也快沒電了,中奇就把她送回了家,還給她一罐八寶粥充饑。后來姑娘非要給他發紅包,他沒有收,他覺得這些都是自己該做的。
我有這個責任
此時不上何時上
平時會接觸到患者,心里會害怕嗎?
中奇坦言,“說不害怕是假的,誰都怕死,而且家里還有那么多人等著我回家。但是,不能害怕啊!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有些人,總要有人去守護!而且這不就是戰場嗎?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退伍的老兵,此時不上何時上!黨員:為人民服務,軍人:保家衛國。我覺得這就是實際行動的時候了”。
這不是他第一次挺身而出,早在一個月前的1月19日,李中奇發現路邊停靠的一輛面包車敞開著門,一位年輕男性駕駛員面色異樣、呼吸急促,一位老人則在一旁急紅了眼。李中奇二話不說就開著對方的面包車往最近的社區衛生院趕,主要路段堵車嚴重。李中奇一路上狂按喇叭、加大油門,闖了紅燈。醫生表示幸虧送得及時,后來小伙的情況開始好轉最后出院了。
中奇從來不覺得這些事是見義勇為,他覺得這些都是自己應該做的事。他總是在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有需要的人。
兒子是鼓勁的天使
爸爸是前進的榜樣
家里人雖然不舍,但是都非常支持他。只是家里的兩個兒子年紀都不大,小的5歲,大的12歲,爸爸一直不能回家,難免會特別想念,但是就算這樣也不會吵鬧,在家里特別乖,有空的時候就會跟中奇視頻聊幾句。大兒子還特意做了愛心口罩,“爸爸加油!”四個字滿滿的都是孩子的牽掛和鼓勵。
嘗試了好幾次后的一個下午,兒子終于告訴他,“爸爸,經過我的不懈努力,終于把你畫出來了”。
此時不上何時上!正是因為有李中奇這樣的人選擇挺身而出, 有些事,才變成了有人在做;有些人,才變成了一直有人在守護!
希望每一位醫護人員都保護好自己,每一位志愿者都平安歸來!加油,是我們對你們最誠懇的祝福;平安,是我們對你們每個人的希冀。
中國加油!每一個人平安!
來 源:19樓(my19lou)
來 源:19樓(my19lou)
志玲提醒:
把疫情地圖發給家人朋友看看
病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提醒他們不要出門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