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囤貨準媽媽小寶寶禮物:一張清單解決產褥期所有必備物品
我在產前囤貨的時候,感覺進入了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都是沒接觸過的東西,需要一樣樣去課,迫切需要這樣一份囤貨清單,不僅告訴我有哪些,也會告訴我怎么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買不買、何時買、怎么選。本文分上中下三篇,分別是:
媽媽睡整覺恢復體力,夜間可以由其他人給寶寶喂奶,尤其是媽媽身體不適、疲勞時;
媽媽不必把寶寶帶在身邊,可以短期出差、旅游、娛樂、等,有助于維持媽媽的生活質量;
吸奶器分手動和電動。手動沒有泵,所以小巧輕便,適合帶出門放在包里;使用時,可以根據乳房感覺和出奶情況來控制每一下的力道和持續時間,這需要一點技巧和,用順手了挺舒服的。不足之處是很累手,用多了手腕疼,吸奶時也基本不能干別的。所以手動吸奶器更適合不需要頻繁吸奶的媽媽。
電動吸奶器比手動貴很多,使用時也輕松得多。電動還分雙側和單側,雙側更貴,優勢是兩個乳房同時吸奶,無疑比單側效率高,對于職場媽媽和夜里吸奶的媽媽,雙側可以節省出寶貴的工作時間或者睡眠時間,這筆投資也相當值得。
吸奶的姿勢很累,需要一手托住乳房一手拿著吸奶器,吸奶器文胸可以幫助媽媽減少疲勞,解放雙手做其他事情。
美德樂(Medela)是口碑最好的吸奶器品牌,我用過手動(和韻 Harmony)和單側電動(絲蘊 Swing),都非常好。
吸奶器是囤貨清單上比較貴的一件,是不是一定要買呢?也未必,問問已經度過哺乳期的好友,是不是可以借用?自己配上新的吸乳護罩和奶瓶就可以了。
也可以干脆不用吸奶器,因為幾乎每個媽媽都自帶擠奶神器:雙手。掌握了正確擠奶手法以后,不少媽媽會發現用手擠奶比吸奶器還要舒適,而且一樣能夠解決儲存乳汁的需要(只需要在乳頭處放個奶瓶)。
主要有儲奶袋和奶瓶兩種方式。儲奶袋比奶瓶單價更低,儲奶袋絕大多數是一次性的,奶瓶可以重復使用。所以,如果需要一次性儲存大量的母乳,比如外出和寶寶分開幾天,更適合用儲奶袋;而對于每天背奶這種長期、少量儲奶的情況,買幾個奶瓶會更經濟。
如果計劃母乳喂養,產假期間媽媽和寶寶總在一起,準備兩個奶瓶就夠了;配方奶喂養和上班媽媽可以多準備幾個。
奶瓶和奶嘴可選擇的品牌非常多,比如貝親(Pigeon)、NUK、新安怡(AVENT),布朗博士(Dr. Brown)等。買的時候留意幾個方面:
奶瓶容量:最小容量約125ml,寶寶剛出生時胃口很小,此后每次吃得越來越多,可能一兩個月會達到這個容量,當然不同寶寶有差別。
奶瓶材質:玻璃還是PP:玻璃的怕摔,但如果沒摔就能一直用;PP 的不怕摔但有一定使用壽命。給小寶寶喂奶一般是大人拿著,小心些玻璃的也沒問題。
奶嘴型號:比如0-6個月用S號,6-18個月用 M 號,具體看產品說明。
奶瓶和奶嘴的口徑:分標準口徑和寬口徑,寬口徑裝奶粉時不容易灑到外面,同時瓶身也更粗,小寶寶小手拿起來難度大些。留意奶瓶和奶嘴的口徑一定要匹配。
最后別忘了配個奶瓶刷,最好能既能清潔奶瓶,又能清潔奶嘴。我買的是日康的,這個牌子這類小工具價格實惠又好用。
如果計劃母乳喂養但又擔心出現不可預期的情況,可以先買一件小包裝的奶粉備用。選擇適合新生兒的可靠品牌就可以了。
乳頭膏用來緩解新媽媽非常多見的乳頭皸裂。很多人推薦蘭思諾(Lansinoh)乳頭膏,可以在喂奶前涂抹不需要擦掉。
如果乳頭皸裂特別嚴重,或者因無法糾正的乳頭短小影響喂奶,可以使用乳頭罩。
防溢乳墊用來應對哺乳初期的溢乳,主要看面料是否舒適。我用過的里面貝親和小白熊的感覺相對好些,后者價格低點。
有上開扣和前開扣兩種方式,前開扣的需要兩只手系上,上開扣的一只手能搞定(另一只手在抱娃)。
我用的是哺樂多(bravado),口碑很好,主要優點常舒適。我前后用了三種款式適合不同階段,都很滿意。
各個階段通用的絲雅:經典款式,塑形在哺乳文胸中算是不錯的(但和平時穿戴的文胸有差距);
專門針對哺乳初期的原創:漲奶嚴重時,乳房大小變化幅度大,這款是偏薄的棉質面料,彈性和透氣性都好,非常舒適,最大限度減低文胸包裹引起的不適,但是單穿會凸點,需要加乳墊,另外下圍處不太透氣;
還有以塑形為主要功能的極樂:盡管沒有鋼圈但塑形效果很棒,幾乎和普通文胸相當了,這款比較厚,彈性也不如原創。
另外這個牌子還有其他的款式,比如背心式、鋼圈塑形款式等,適合哺乳媽媽不同的需要。
主要是在外哺乳和吸奶使用,也有保暖作用。再配合襯衫或開衫使用就更完美了。我用的是Bebe Au Lait這個牌子的,好處是領口有一個硬的支撐圈可以看到寶寶,遮巾里面也更透氣些。如果不想買,也可以用家里的裙子、布料自己做。
我在這方面的看法是:哺乳的時候,乳房并不是性器官(其實從生理角度講本來就不是,女性乳房作為性器官更多是社會文化層面),所以母乳媽媽沒有責任去遮擋自己,他人不僅,而且應當非禮勿視。遮巾的作用是自己想要遮擋的媽媽可以感覺更放松、不必難為情。
如果不想到時候自己洗內衣,又不愿意麻煩別人,可以準備些一次性。純棉面料會比無紡布的舒適。有產后專用的,與普通一次性相比,尺碼更寬松,因為那時候身材還沒有完全恢復,大概是懷孕五、六個月的樣子。
惡露會持續4-6周,剛生完量最多,比月經量最大的時候還多,往后會逐漸減少。
關于衛生巾,很多人推薦蘇菲夜用410,適合在產后最開始的幾用。等到流量和月經差不多時,使用自己習慣的衛生巾就可以。也有專門的產后衛生巾,可能會貴一點。頭幾天也可以準備一些護理墊,免去洗床單的麻煩。還有濕巾也很好用,觸感比手紙好,但有點涼涼的。
新生兒頸部還不能支撐,所以上身選擇前開式最方便(衣服攤開把寶寶平躺放上去再穿上)。套頭的款式等寶寶能抬頭了才容易穿。另一個考慮因素是頻繁的換尿布,可以穿長袍或襠部和腿部有按扣的連體衣。列舉兩個適合新生兒的衣服款式:
蝴蝶衣:一種連體衣,腿部按扣式,方便換尿布,比長袍保暖性更好。因形似蝴蝶而得名。還有連體衣有分腿和長袍兩種穿法。
有些我們熟悉的大眾品牌有嬰裝產品線,像優衣庫(和服裝一樣注重舒適和細節)、GAP。也有一些嬰童裝品牌可以挑選,比如:戴維貝拉(dave & bella,中國)、carters(美國,衣服版型稍瘦,但正常身材可以穿)、mothercare(英國)、千趣會(日本),等等。
先考慮好讓寶寶是自己睡小床還是和大人一起睡?請點擊查看:《是否需要嬰兒床取決于夜間育兒方式》
嬰兒床的床墊有不同材質,像乳膠、椰棕等,應選擇支撐性好的。我買的是羊毛氈墊。
除了小被子,也可以選擇睡袋,這樣不用擔心寶寶踢被子,挑選下擺寬大的款式,更適合新生兒的蛙式雙腿和活動需要,髖關節發育。有些睡袋(比如美國品牌 HALO)通過包裹住手臂防止嬰兒的驚跳反射(嬰兒睡覺時突然雙臂張開,會把自己嚇醒),有助于減少夜醒。
包巾非常實用,除了包裹寶寶,還能當床單、薄被,出門時也能蓋在睡籃、推車和安全座椅上。
如果計劃讓寶寶睡小床,還需要按照小床的尺寸準備褥子,夏季可準備小床蚊帳。新生兒不需要枕頭,因為頸椎的自然生理彎曲還沒有形成,用枕頭反而不適。
紙尿褲和尿布在舒適感和避免紅屁屁方面并沒有實質差別,關鍵在于正確的護理。區別只是用洗尿布的時間換錢,還是用錢換時間。
紙尿褲的推薦品牌:稍貴一點的:麗貝樂(Libero,)、幫寶適紫幫、花王(日本);比以上三款價格稍低但也不算便宜的:好奇金裝(美國)、大王(GOO.N,日本)、尤妮佳(Moony,日本)。以上6款都是很多人用,我也用過覺得不錯的。如果希望再經濟些可以試試:幫寶適超薄干爽、好奇銀裝、媽咪寶貝,用的人也很多。
我用過的6款有區別,但沒達到影響使用的程度。其中好奇金裝是低腰款,在肚臍下;花王和麗貝樂非常能裝;麗貝樂觸感稍硬,可是寶寶用著并沒有不適的表現,沒有尿顯;日系紙尿褲共同特點是觸感較軟,個頭偏大。
洗澡:澡盆,水溫溫度計(或者家長用手臂判斷),浴巾,毛巾,洗發水,沐浴液。
皮膚護理:撫觸按摩油,潤膚乳,護臀膏,濕疹膏。除了撫觸按摩油,其他三樣不需要日常使用,而是皮膚出現問題時的緩解措施。相比傳統的爽身粉,更推薦膏狀或液態的產品,主要是考慮粉塵吸入對小寶寶呼吸系統的影響。
新生兒還不能使用防曬霜,主要通過衣物、遮陽帽、嬰兒推車遮陽蓬等物理隔離加以防護,嬰兒防曬霜等到6個月大后可以使用。
列舉幾個口碑好的嬰兒洗浴和皮膚護理品牌:Aveeno baby(美國),寶寶(California Baby,美國),Aquaphor Baby(美國),維蕾德(WDLEDA,),哈羅閃(sanosan,),貝親(日本),還有很多人的童年記憶郁美凈,旗下有嬰兒護膚品牌郁嬰坊。
汽車安全座椅:不僅能寶寶在車內的安全,還能免去大人抱娃的辛苦。購買攻略請點擊:《4個步驟給寶寶買一款汽車安全座椅》。
背袋(背帶):背袋能解放雙手,是一個人帶娃的利器。我在女兒9個月大時一個人帶她乘飛機,如果沒有背袋幾乎是Mission Impossible。背袋還很適合的情況是:無障礙設施不完善+1小時以內短途出行。另外,有的背袋能提供較好的頭部和頸部支撐,適用于新生兒(比如品牌BABYBJORN)。局限是夏天用背袋會比較熱。選擇的時候注意受力均勻分布在大人的肩部和腰部,可減少腰酸背痛;同時底部足夠寬大,寶寶呈蛙式雙腿(即臀部有足夠支撐,雙腿向外),髖關節發育。
腰凳:腰凳要等到寶寶能坐開始使用,而且需要一只手扶住寶寶,受力也主要在大人腰部,時間稍長腰部就會疲勞。所以腰凳更適合短暫使用,比如在小區里散步十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