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吧今明兩年將是汽車分時租賃發展關鍵期月籠寒天水
交通運輸部6月1日發布了《關于促進汽車租賃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內容包括夯實安全管理基礎、鼓勵分時租賃發展、提升服務能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四方面。
據悉,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分時租賃模式(汽車共享)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興起。據交通部統計,目前分時租賃企業有40余家,車輛總數超過4萬輛,95%以上為新能源車輛。
專家表示,我國汽車分時租賃還處在起步階段,市場規模有限。之所以出臺規范和鼓勵并舉的政策,一方面是由于,在當前大中城市交通資源普遍緊缺的情況下,如果完全任由市場自由發展,可能會加劇城市交通擁堵,給“城市病”治理帶來更大困難和代價,需要規范引導;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汽車分時租賃的合理利用有助于減少個人購車意愿,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私人小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以及對道路和停車資源的占用,應當予以鼓勵。
《指導意見》對分時租賃經營者的服務、組織調配和管理能力提出了相應要求,并要求在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的前提下,考慮分時租賃非集約化出行的特點,研究建立與公眾出行需求、城市道路資源、停車資源等相適應的車輛投放機制。
政策也在基礎設施配套方面予以汽車分時租賃支持和鼓勵。例如,鼓勵城市商業中心、政務中心、大型居民區、交通樞紐等公共停車場為分時租賃車輛的停放提供便利;鼓勵探索通過優惠停車費等措施,推動租賃車輛在依法劃設的城市路內停車泊位停放;提高路內停車泊位的使用效率和租賃車輛使用的便利度;對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布局和建設給予扶持。
普華永道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5年,汽車分時租賃市場將以超過50%的增幅繼續發展,保守估計,2020年全國B2C車隊規模將達到15萬輛。目前,分時租賃市場絕大多數份額為B2C(面向終端用戶)業務,B2B(面向企業用戶)的份額非常少,隨著未來B2B業務的不斷拓展,到2020年,整體車隊規模有望達到17萬輛以上。
艾媒咨詢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中國互聯網汽車分時租賃的市場規模達4.3億元,預計到2020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92.8億元。
從各運營公司的整體實力來看,盼達用車以及EVCARD目前的市場份額稍微領先,而第二梯隊有途歌、Car2Go等品牌,但各梯隊間的實力差距不明顯,未來隨著用戶的增長和市場競爭的逐步展開,各梯隊廠商的位置或將出現頻繁互換。
普華永道的報告指出,2017年至2018年是汽車分時租賃發展的關鍵期。雖然目前市場還未成熟,但無論是整車廠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已紛紛布局,或者計劃進入該市場。企業在B2C業務和一線市場布局完后,未來兩年,分時租賃企業會進一步布局B2B業務,并爭奪二、三線市場,比如EVCARD近期已在滬寧線上的南京、江山等城市布局。
業界預計,2018年后,分時租賃的市場格局將逐漸趨于明朗,主流企業會通過并購形式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和領先地位。和網約車市場格局類似,未來分時租賃市場也將形成3家到4家全國范圍內絕對領先的企業。
需要指出的是,汽車分時租賃發展還存在諸多制約因素。艾媒咨詢表示,產品使用和租賃過程目前仍較復雜、停車點與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分布較少、消費者對汽車租賃仍十分陌生和存在誤解、傳統觀念對汽車的使用仍以購買為主等因素,制約著這個行業的擴大。此外,消費者駕駛違章通知的滯后性,也給分時租賃企業的運營管理帶來了難度。
不僅如此,業界認為,分時租賃運營企業大都依賴高資本運作,車輛的投放點和之后的運維,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從收入角度看,受網點數和使用便捷性等限制,目前單車訂單數較少,使用頻率不高;在定價上,分時租賃企業初創期會以持續打折的方式吸引顧客,較低的客單價和使用頻率導致整體收入偏低。可以說,低收入和高成本導致市場上絕大多數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想要盈利目前看來還遙遙無期。記者 王鶴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