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縛東宮txt新浪故障頻發使用率低 海口部分立體停車庫遇冷今日黃金報價
停車位不是特別緊張
本報訊 本報23日報道了《車位共享 老司機們這事你咋看?》一文,不少讀者來電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表示,這是解決停車難的辦法之一;但也有人認為,停車難的問題不能僅僅依靠車主們的高素質和共享思維解決,因為車子數量早已遠遠超過城市規劃的車位數量,而且二者之間的數字差一直在增大,說到底,還是得建停車場。
其實,修建立體停車場一直被認為是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的重要舉措之一,海口自2011年起,也陸續在商業廣場、醫院等人流、車流密集場所建設了數個智能立體停車場,旨在緩解停車難題。但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其中部分立體停車場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地面停車場大排長龍,一位難求,而立體停車場卻冷冷清清。
記者 林文星 實習生 林書源 張武科 文/圖
該立體停車場故障多發
省皮膚病醫院立體停車場
120個車位每天僅停七八十輛 且停車場故障多發
位于龍昆南路的海南省皮膚病醫院于去年建了立體停車場,今年春節前后投入使用,目前仍在試運營階段。近日,記者走訪看到,該立體停車場共有地上6層,車庫出入口有2個。由于正值中午,前來停取車的市民并不多。
據負責立體停車場管理的夏先生介紹,該停車場內有120個車位,原是為了方便前來醫院看病的患者停車,但實際運營過程中,停車場也存在使用率不足的問題。“平均每天也就七八十輛車來停放,其中一半還是醫院職工的車。”夏先生說,在建立體停車場之前,醫院僅有不到40個地面停車位,連醫院職工的停車需求都難以滿足。為此,去年由市財政撥款800萬元建設了該立體停車場。在收費上,每輛車5元/天,過夜10元。“與地面停車場相比,立體停車場收費并不算高,但實際上來這里停車的人并不多。”
夏先生介紹,由于省皮膚病醫院屬于專科醫院,每天的患者并不多,且來往頻繁,不會長時間占用車位,所以立體停車場從未爆滿過。加上醫院附近的城中村拆遷,不少原來將車停放在此處的居民搬走了,也使得車庫里有許多空閑車位。“另外,立體停車場故障多發,幾乎每天都有故障,收的停車費還不夠維護的成本。”夏先生表示,由于該停車場還處于試運營階段,各項設備設施不是很完善,導致停車場每天故障不斷,原本兩分鐘即可停取車的過程,往往因發生故障需要等上半小時,而這也給后期維護帶來很大壓力,管理成本大幅上升。
停車場啟用時間仍不明確
記者走訪
海口人民公園地下智能立體停車庫
一年前已停用,目前處于檢修狀態
其實,早在2011年,海口人民公園旁就修建了地下智能立體停車庫,是當時海口最大的智能立體車庫。車庫分地下3層,擁有303個停車位和6個中轉車位。近日,記者走訪發現,該停車庫早在一年前就已暫停使用。在望海國際廣場對面路邊,記者多方詢問,才知道車庫的入口在哪里。隨后,記者沿著坡道上行50米左右,來到車庫的停車區域,但現場4個車庫門均已封閉,也未見任何管理人員。
據了解,該地下智能立體停車庫靠近明珠廣場、望海國際廣場等人流密集的商場,原本是為了緩解停車難問題,但是在此前的運營中,由于位置不顯眼、便民性不高等原因,使用率嚴重不足,300多個停車位大半處于空閑狀態。目前,停車場仍處于檢修狀態,記者從建設單位了解到,何時啟用仍不明確。
盛達廣場立體停車樓
共13層有400多個車位 使用率僅一半
位于國興大道的盛達廣場立體停車樓,是海口目前運營較為成熟的停車樓之一。該停車樓于2015年3月正式投入運營,共有13層,分為地上9層和地下4層,總占地面積700余平方米,可同時停放400余輛車。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停車樓的出入口位于廣場一棟大廈的后方,6個出入口上方的顯示屏上實時更新車位剩余信息,車主只需選擇任一個亮有綠燈的入口,車頭朝內駛入停放好,樓內的機械設備即可自動將車輛轉運至空余的車位上;離開時刷卡即可取車,停取過程不超過兩分鐘。
但盛達廣場的立體停車樓同樣存在使用率不高的問題。據了解,該停車樓收費為每個車位300元/月,目前400多個車位常用的有一半左右,“現在每天大概有200多輛車停放,等以后大廈的入駐單位多了,使用率就慢慢上來了。”停車樓的管理方負責人介紹,由于大廈新建沒幾年,入駐單位不多,停車位還不是特別緊張。
分析
立體停車場面臨哪些困境?
建設成本高 每個車位造價8萬到10萬元
與傳統停車場相比,立體停車場占地面積小,但空間利用率大大提高,可有效解決停車難題。不過,打造一個立體停車場,費用并不低。據省皮膚病醫院立體停車場的施工方有關負責人鄭先生介紹,隨著立體停車場技術的不斷成熟,成本有所下降,但與普通停車位相比,造價仍比較高,“機械化立體停車庫的成本算下來,每個車位的造價大概是8萬到10萬元。”鄭先生說,而立體停車場的車位普遍過百,這意味著總體造價都在千萬元以上。高昂的造價限制了立體停車場的建設范圍,往往只有大商圈或高級寫字樓附近才建有立體停車場。
成本難收回 “僅靠收停車費,20年才能回本”
另一方面,如何收回成本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僅依靠收取停車費,在不考慮管理和運營成本的情況下,一個擁有百余車位的立體停車場需要近20年時間才能收回成本。“立體停車庫實際上是商圈或寫字樓的配套設施,其成本大多是通過商圈和寫字樓的運營來回收的,停車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鄭先生說,停車配套設施完善,其周邊場所自然會升值,商圈或寫字樓可從經營和租金方面收回成本。
審批難度大 立體停車場建設涉及多個方面
除了成本較高外,規劃審批難也是立體停車場面臨的問題之一。“北京大廈(位于國貿路)建設立體停車場時,用了一年時間才獲得批準。”鄭先生表示,立體停車場在海口還不夠普及,建設時需要哪些條件,還沒有明確的規定。
記者了解到,海口去年5月份出臺了《海口市公共停車場專項規劃》,其中提出要鼓勵建設停車樓、地下停車場、機械式立體停車庫等集約化停車設施,但具體實施細則尚不明確。
海口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立體停車場的建設要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同時也要考慮建設地點周邊的具體規劃,其中還涉及到用地性質等問題,需要綜合考慮才能批準建設。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