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準備知多少?一孕婦途中意外臨產幸得兩醫生出手相救
近日,在G5京昆高速服務區,一名孕婦在服務區廁所疑似分娩,在喇叭尋醫后,兩名醫生主動站出來指導產婦分娩,最終產下一名女嬰,母女平安。據悉,該女子知道預產期臨近,于是打算返回老家涼山喜德縣待產。不料,車程才進行了8公里,她就痛得不行,便發生了廁所產子這一幕。
網友在紛紛點贊兩名醫生醫德的同時,也了女子明知自己預產期臨近還出遠門的做法。一般接近預產期的前半個月期間,就不宜遠行了,尤其是乘船、乘車。由于旅途中各種條件都受到,一旦出現難產真的會到兩人的性命。這位媽媽是很幸運,恰巧遇到兩名在外旅行的醫生,這才有驚無險,但這樣不規范的分娩方式,誰又能確保母女兩人不會出現感染等后續問題呢?
不可否認,分娩是有一定性的,要想將的風險性降到最低,產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孕媽而言,在37周或37周以后就隨時有臨產的可能,那么,什么癥狀能幫助初產婦判斷自己要臨產了呢?
醫學上有一個時間上的判斷方法--5-1-1原則,詳細來說就是:每5分鐘左右出現一次宮縮(摸一摸子宮,發現有塊兒體發硬)或肚子疼,每一次疼1分鐘,整個狀態持續1個小時左右。這就是明顯的臨產癥狀,加上有可能已經見紅或者感覺肚子輕快了(這是因為寶寶入盆了),那么恭喜孕媽,可以拿上你的待產包去醫院待產啦~
對于待產包,小編還是要孕媽提前準備好,一旦覺得要臨產或者需要住院,可以拿上就走,避免手忙腳亂。也可以提前了解醫院都提供哪些物品,自己準備時可以避免重復,準備的東西并非是越多越好,關鍵還是適用。以下這些必備品,千萬不要遺漏哦~
初產婦對分娩的所有理解都是學習而來的,沒有切身體驗,越是臨近生產,心理起伏越大,家屬最好能夠給予充分的關愛和支持,和她一起迎接挑戰。孕媽也要調節好心理,用最好的狀態去迎接這個小生命。
很多孕媽由于缺乏分娩知識和常識,對分娩有著不同的程度的恐懼,再加上平時就比較關注此類的信息和新聞,夸大的表述和負能量的新聞也會使孕媽的恐懼感倍增。其實,在現代醫療技術下,只要產前檢查一切正常,分娩的安全性幾乎接近100%。反而是害怕的情緒會妨礙的應激能力,使身體不能很快地進入待產的最佳狀態。孕媽們,放松心情,相信自己,相信醫生。
很多急性子的孕媽,還沒到預產期就焦急地盼望早日分娩,到了預產期更是焦灼不安。俗話說瓜熟蒂落,等待就好,加上預產期也是有活動范圍的,提前10天或推后10天左右,都是正常現象。如果過了這個階段還沒分娩,孕媽再去尋求醫生的診斷就可以了。
有些孕媽一直工作到臨產前,在工作、生活上遇到較大的困擾,或者突如其來的意外事件,都會給孕媽造成憂愁、、悲傷、不振等消極情緒。尤其是家里人不要強烈的盼望生男孩還是女孩,這都會給孕媽造成無形的壓力。消極情緒和壓力都可能是出現難產的誘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