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講課課件PPT下載
新生兒黃疸講課課件PPT免費下載是由PPT寶藏()會員weishenhe上傳推薦的疾病課件PPT, 更新時間為2017-04-30,素材編號23548。
這是一個關于新生兒黃疸講課課件PPT,主要介紹了新生兒黃疸的定義、病因及分類、臨床表現及診斷、并發癥、治療及護理、健康宣教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新生兒黃疸講課課件PPT哦。新生兒黃疸是新生期常見癥狀之一,尤其是一周內的新生兒,既可以是生理現象,又可為多種疾病的主要表現。膽紅素重度升高或雖然不很高,但同時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遠期神經系統后遺癥。因此,需及時正確判斷黃疸的性質,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新生兒黃疸 Neonatal jaundice 東海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 胡彩英目錄一、定義二、病因及分類三、臨床表現及診斷四、并發癥五、治療及護理六、健康宣教 新生兒黃疸定義: 新生兒血中膽紅素超過5-7mg/dl(大部分為未結合膽紅素)在體內積蓄引起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的現象稱為黃疸。 其病因復雜,有生和病之分。 部分過高的未結合膽紅素血癥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產生膽紅素腦病。 病因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一)膽紅素生成較多: 1:紅細胞相對較多且也較多。 2:紅細胞壽命比短 3:其他來源的膽紅素(旁膽紅素)生成較多 4:血紅素加氧酶在生后1-7天內含量高。(二)轉運膽紅素的能力不足: 1、早產兒白蛋白含量相對低 2、尤其體內酸中毒影響白蛋白與膽紅素結合減少。 病因(三)肝功能不成熟新生兒肝細胞對膽紅素攝取能力差,并且肝內葡萄糖醛酸轉換酶活力不足,使間接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成為直接膽紅素從膽道排除能力差,加之新生兒排泄膽紅素的能力缺陷,易致膽汁淤積。(四)腸肝循環不完善新生兒出生時正常的腸道菌群未建立,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為尿膽原和糞膽原,間接膽紅素易被腸壁吸收而致重吸收增加。 因此,新生兒攝取、結合、排泄膽紅素的能力僅為的1%-2%,極易發生黃疸 新生兒黃疸分類生黃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 ) 病黃疸(pathologic jaundice)分類 生黃疸(physiological jaundice) 是指新生兒出生2~14天內,單純由于上述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所致,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特點: 1、一般情況良好; 2、足月兒生后2~3天出現黃疸,于4~5天達高峰,新生兒在7~14天內消退,早產兒可延遲至3~4周; 3、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 85umol/L(5mg/dl) 4、足月兒血清膽紅素 221umol/L(12.9mg/dl) , 早產兒膽紅素 257umol/L(15mg/dl) 。 分類病黃疸 (pathologic jaundice) 特點 1:黃疸出現過早(24小時內); 2:重癥黃疸,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2umol /L(13mg/dl),早產兒257umol/L(15mg/dl) 。或每天上升超過85umol /L (5mg/dl); 3: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 4:黃疸退而復現; 5:結合膽紅素升高 34umol /L (2mg/dl)。病黃疸的分類臨床上分為非感染性與感染性兩類一,非感染性 1、新生兒溶血病:指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兒同種免疫性溶血,常引起嚴重的病黃疸,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見,其次為RH血型不合 2、膽道閉鎖:因宮內感染引起進行的膽管炎、膽管纖維化等,導致膽汁排泄不暢。 3、母乳性黃疸 4、其他:遺傳性疾病或藥物性黃疸:如半乳糖血癥、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藥物性黃疸由維生素K3、新生霉素等引起。 病黃疸的分類二、感染性 1、TORCH感染:這些病原體均可使肝功能受損,而致肝 酶、膽紅素代謝障礙、毛細血管膽汁淤滯、膽紅素排泄受阻等。 2、新生兒敗血癥:其原因是由于細胞毒素加快紅細胞以及損害肝功能所致。臨床表現患兒一般多表現為差,皮膚發黃發亮,吃奶差,棕色尿液。不同類型的黃疸有相應的癥狀和特征。 新生兒溶血病:可出現嚴重貧血、心力衰竭、水腫,可發生肝脾大及黃疸等癥狀,如治療不及時,容易出現膽紅素腦病。 膽道閉鎖:出生后兩周開始出現黃疸并進行性加重,大便顏色由淺黃轉為白色,肝進行性腫大,肝功能損害,結合膽紅素增高,三個月后可逐漸發展成肝硬化。臨床表現母乳性黃疸:一般于母乳喂養后4~5天出現黃疸,4~12周將降至正常,小兒一般狀態良好,停止喂母乳后24~72h黃疸可降至正常 其他:遺傳型疾病黃疸持續時間長,可伴有貧血,藥物性則與用藥有關,新生兒敗血癥,除了有敗血癥癥狀外,重者可出現并發癥及后遺癥,如膽紅素腦病,手足徐動癥、聽力下降、智力障礙等診斷一、 病史(一)黃疸出現的時間: 1、24小時內出現應考慮新生兒溶血病和宮內感染 2、2-3天出現,生黃疸最多見。 3、4-7天 敗血癥,母乳性黃疸。 4、7天后 敗血癥、肺炎、膽道閉鎖、母乳性黃疸均可考慮。(二)黃疸進展情況:新生兒溶血癥最快,其次是敗血癥,肝炎及膽道閉鎖較慢(三)糞便及尿的顏色:糞淺尿深提示肝炎或膽道閉鎖(四)家族史:有蠶豆病者應考慮G6PD缺陷病,父母有肝炎應排除肝炎。(五) 妊娠史生產史:胎膜早破,產程延長提示感染 ,臨產前母親用藥史等。 診斷二、查體 1、黃疸分布情況:僅面部軀干黃疸多為生黃疸;若四肢及手足心均出現黃疸常表示血清膽紅素已大于255 mol/L,多為病黃疸。 2、 黃疸的顏色:黃疸鮮明有光澤呈橘或金應考慮未結合膽紅素為主。若黃疸為暗黃帶有暗綠色應考慮結合膽紅素為主。 3、 注意是否有神經系統的癥狀。 4、 出現水腫兒,為RH溶血癥,提示預后差。 診斷三、實驗室檢查: 1、RBC及Hb降低者多見于Rh溶血或感染,RC上升溶血病(ABO、Rh)可達40-50%。有核RBC上升大于10個/100個WBC。血型( ABO及Rh血型系統) RBC脆性實驗 2、血清性抗體檢查幫助診斷溶血病。 3、肝功檢查 總膽和結合膽紅素,每個黃疸的病兒均應檢查,以了解黃疸的程度及性質新生兒黃疸的并發癥主要就是新生兒膽紅素腦病新生兒膽紅素腦病(bilirubin-en-cephalopathy)是由于未結合膽紅素在腦細胞的沉積所導致神經細胞的中毒性病變,過去稱之為核黃疸。 本病是新生兒黃疸最嚴重的并發癥。臨床上常隨著黃疸加重逐漸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不及時治療,約50-75%患兒死于急性期,幸存者約75-90%常留下手足徐動癥、聽力下降、智能落后、眼球運動障礙神經系統后遺癥。 膽紅素腦病與核黃疸概念的區別 核黃疸最初是一個病理學名詞,用來形容腦干神經核和小腦被膽紅素浸染的情況。在臨床上核黃疸和急、慢性膽紅素腦病常混為一談。2004年指南中對核黃疸和膽紅素腦病概念作了相應界定:急性膽紅素腦病主要指生后1周內膽紅素神經毒性引起的癥狀,而核黃疸則特指膽紅素毒性引起的慢性和永久性損害。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近年來對發病機制的研究中認為, 未結合膽紅素(CUB),它具有親脂性,對富含腦磷脂的腦細胞有親和力,故易通過血腦屏障而進入大腦神經細胞,可引起核黃疸。 病理改變 膽紅素腦病患兒的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均有膽紅素浸潤,最明顯處腦基底核,其它部位如海馬溝、視丘、視丘下核、蒼白核等。 如低出生體重兒、低氧血癥、低糖血癥、低血容量癥、高熱、高滲血癥、高碳酸血癥等可引起白蛋白膽紅素聯結力降低,引起游離膽紅素濃度增大,通過血腦屏障,引起核黃疸。 新生兒膽紅素腦病的臨床表現神經癥狀分為四期,即期、痙攣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第1-3期出現在新生兒期,第四期則在新生兒期以后出現。 1期:(期) 表現為肌張力減退,嗜睡,吸吮反射減弱或拒乳,萎靡,,可伴有發熱和黃疸突然加重。血清中未結合膽紅素256.5-427.5umo/l 2期:(痙攣期)主要臨床特點是痙攣、角弓反張和發熱,一般以痙攣的出現作為進入第二期。伴有尖叫,呼吸不規則,呼吸困難,發熱,體溫一般在38-40℃。還可出現硬腫、DIC或中樞性呼吸衰竭而死亡。血未結合膽紅素超過427.5umol/L。 3期;(恢復期)則抽搐漸漸減輕而后完全消失。吸吮力和對反應逐漸恢復,繼而呼吸好轉。 4期:(后遺癥期)此期約于病后1個月或更晚出現。是膽紅素病后遺癥的特征,即膽紅素腦病四聯癥:①手足徐動 ②眼球運動障礙,呈“娃娃眼”或“落日眼”③聽覺障礙;對高頻音調失聽。④牙釉質發育不良。 角弓反張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 1、光照療法(光療) 2、藥物療法 3、換血療法 4、其他:早開奶、保肝治療、控制感染、支持療法 (一)光照療法(光療)機理:在光療作用下將有毒的脂溶性未結合膽紅素為一種無毒、水溶性的異構體,而不需與葡萄糖醛酸結合,能從膽汁或尿液中排出光源:最好是藍光,也可選擇白光或綠光指征:一般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12.9mg/dl; LBW >10mg/dl;VLBW >6mg/dl; ELBW >5mg/dl 新生兒溶血病,生后血清總膽紅素>85umol/L(5mg/dl)(一)光照療法(光療) 光療注意事項1 光療中應用不透光黑布或黑紙患兒雙眼以免損傷視網膜; 2 光療可有發熱、不顯性失水增加; 3 短暫腹瀉與皮疹; 4 血鈣降低、核黃素分解增加; 5 血清結合膽紅素68.4umoI(4mg/dI)時,光療可使皮膚呈青銅色(青銅癥),停止光療后可緩慢消退 藍光床、 藍光燈 表1不同出生時齡的足月兒黃疸干預推薦標準 血清總膽紅素水平(mol/L) 時齡(h) 考慮光療 光療 光療失敗換血 換血加光療 ~24 103 154 205 257 (6) (9) (12) 15) ~48 154 205 291 342 (9) (12) (17) (20) ~72 205 257 342 428 (12) (15) (20) (25) 72 257 291 376 428 (15) (17) (22) (25) 表2 不同胎齡/出生體重的早產兒黃疸干推薦標準(總膽紅素界值,mol/L) 胎齡/出生體重 出生 ~24h ~48h ~72h 光療 換血 光療 換血 光療 換血 ~28周/ 17~86 86~120 86~120 120~154 120 154~171 1000g (1~5) (5~7) (5~7) (7~9) (7) (9~10) 28~31周/ 17~103 86~154 103~154 137~222 154 188~257 1000~1500g (1~6) (5~9) (6~9) (8~13) (9) (11~15) 32~34周/ 17~103 86~171 103~171 171~257 171~205 257~291 1500~2000g (1~6) (5~10) (6~10) (10~15) (10~12) (15~17) 35~36周/ 17~120 86~188 120~205 205~291 205~239 274~308 2000~2500g (1~7) (5~11) (7~12) (12~17) (12~14) (16~18) 注:括號內數值為mg/dl值,1mg/dl=17.1mol/L (二)藥物療法 1、酶劑 常用的是5mg/kg.d分2-3次口服。尼可剎米100mg/kg.d分2-3次口服。 2、增加膽紅素與白蛋白的連結,可輸血漿10-20ml/kg或白蛋白1g/kg,在換血前1~2h應輸注1次白蛋白。 3、其他糾正酸中毒、熱量 4、錫-原撲啉或錫-中撲啉的應用:是血紅素加氧酶的競爭性劑,血紅素就不能轉變為膽紅素,從而膽紅素的增加。 5、溶血過程:大劑量丙種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癥溶血癥的早期,用量為1g/kg,4~6h內靜脈滴注。 (三)換血療法 目的: 1、換出部分血中游離抗體及致敏紅細胞 2、換出大量的血清膽紅素,防止膽紅素腦病。 3、糾正貧血 溶血征患兒有下列指征之一: 1、產前已明確診斷,出生時臍血清總膽紅素 68umol /L(4mg/dl),Hb120g/l,伴水腫、肝脾大、心力衰竭: 2、生后12小時內膽紅素每小時上升12umol /L(0.7mg/dl); 3、總膽紅素342umol /L(20mg/dl); 4、膽紅素腦病早期患兒。 (三)換血療法 1、血源的選擇新生兒 換血的血型選擇的次序 Rh溶血病有抗D者 1、Rh陰性、ABO型同兒 2、Rh陰性、O型血 3、無抗DIgG Rh陽性、ABO型同兒 4、無抗DIgG Rh陽性,O型血 Rh溶血病有抗C、E等者 1、Rh同母,ABO型同兒 2、Rh同母、O型血 3、無抗C、E等IgG的任何 Rh型、ABO型同兒 4、無抗C、E等IgG的任何 Rh型、O型血 ABO溶血病 1、O型紅細胞,AB型血漿 2、O型血 3、同型血 不明原因的高膽紅素血癥 1、同型血 2、O型血(三)換血療法 2、換血量:患兒血量的2倍150-180ml/kg(400-600ml) 3、途徑:臍靜脈、股動脈、腋動脈等。 換血后處理: (1)繼續光療重點護理,每4h測心率呼吸,注意黃疸程度及嗜睡、據食、煩躁、抽搐、擁抱反射等情況,黃疸減輕即可解除。使用抗生素3d預防感染,拆線后改為一般護理,繼續母乳喂養。 ( 2)血常規每1~3 d檢測1次,膽紅素每天1次。出院后每2周復查1次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直至生后2個月。(3)1次換血后,血清膽紅素可再次上升,此時可按指征考慮再次換血。 其他治療及病因治療防止低血糖、低體溫、糾正酸中毒、缺氧、貧血、水腫和心力衰竭。母乳性黃疸的治療: 母乳性黃疸分為早發型(母乳喂養性黃疸)和晚發型(母乳性黃疸)。早發型母乳性黃疸的預防和處理:①鼓勵頻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日10次以上。②監測膽紅素濃度。③血清膽紅素達到光療指征時可光療。 (2)晚發型母乳性黃疸血清膽紅素 257umol/L( 15mg/dL不需停母乳; 257umol/L時暫停母乳3d,在停母乳期間,母親需定時吸奶。342umol/L ( 20mg/dL)時則加光療,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漿治療。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 一、一般護理: 1、維持患兒舒適體位,減少啼哭,避免耗氧增加 2、嚴密觀察病情進展,遵醫囑采取各種治療護理措施促使黃疸盡早消退,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1)密切觀察病情,詳細記錄黃疸進展情況(2)觀察神經系統癥狀如有反應差、嗜睡、厭食、 尖叫,雙眼凝視、肌張力改變甚至角弓反張、抽搐等臨床癥狀,應立即報告醫生,協助處理。(3)、觀察胎便排出的時間及次數,注意大便顏色護理(4)、監測生命體征(5)、補液管理(6)、處理感染灶:觀察皮膚有無破損及感染灶臍部是否有分泌物,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3、液體入量(1)評估排泄情況,監測大小便的次數及量(2)遵醫囑營養供給,注意喂養,保持液體的攝入(3)評估患兒體溫,囟門、粘膜情況,早期發現脫水癥狀,保持口腔清潔,做好口腔護理。(4)遵醫囑靜脈補液,保持患兒水電解質平衡(5)做好喂養的護理 護理二、光療的護理 1、評估患兒膽紅素水平、高膽紅素血癥的癥狀及體重。記錄情況及光療開始的時間 2、擦凈燈管塵土、預熱,水槽內加入適量水 3、當藍光箱溫達到預設值,濕度55%~65%,患兒沐浴后剪去指(趾)甲,用黑色眼罩遮蓋雙眼,尿布兜住會陰部,男嬰注意。將患兒臥于箱中,用深色布簾圍在暖箱周圍,集中光線,眼罩保持清潔并一用一消毒,防止發生眼炎。(4)每2h記錄箱溫、呼吸、心率、出入量、大小便性狀、次數并更換體位,使之得到充分照射,每4h測量體溫,根據體溫變化隨時調整箱溫。 護理(5)充分的水分及營養供給,防止產生脫水熱,還可利尿,有助于膽紅素代謝產物的排出。(6)光療期間密切觀察患兒一般情況,有無皮疹、腹瀉、青銅癥等光療不良反應發生。(7)保持患兒臀部皮膚清潔干燥,及時更換尿布,以免皮膚受刺激,藍光結束后,及時清潔藍光箱并消毒備用。(8)停止光療后,繼續觀察患兒黃疸情況(9)其他注意事項:定期測定光照強度,一般使用2000h后更換燈管,工作人員在藍光下護理患兒是應戴墨鏡。 藍光照射中護理三、如需換血,遵醫囑做好術前及術后的護理 1、做好術前準備:將患兒放置在遠紅外保暖床上,設置保暖溫度為36.5左右,取仰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術中誤吸。手術部位,安置心電脈氧血壓監護。換血前禁食一小時,患兒保持安靜,可給予安慰奶嘴,必要時可予鎮靜治療,備好心電監護儀、輸液泵等。 2、術中監測患兒心率、呼吸、反應、皮膚溫度等。 3、術后患兒護室監護,繼續光療,密切觀察患兒黃疸程度及有無嗜睡、拒食、煩躁、抽搐、擁抱反射、呼吸、心跳等變化。術后情況良好者,可試喂糖水,如無等異常情況可進行正常喂養。術后三天內,可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每1-3天檢驗血常規,血清膽紅素,每日測經皮膽,黃疸減輕后可免除。血糖等可按需監測,做好基礎護理。 股動脈、腋動脈、頭皮動脈置管遠紅外輻射臺物品準備換血結束預防及健康指導 1、使家長了解病情,取得家長配合 2、對于新生兒溶血病,做好產前咨詢及孕婦預防性用藥。 3、發生膽紅素腦病者,注意后遺癥的出現,及時給予康復治療和護理。 4、若為母乳性黃疸,可繼續母乳喂養,若仍出現黃疸,可改為隔次母乳喂養逐漸過渡到正常母乳喂養,若黃疸嚴重,患兒一般情況差,則暫停母乳喂養。同時指導家長將嬰兒防至有陽光的地方,可透過玻璃曬臉、手等部位,有助于黃疸的消退。(5)若為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者,忌食蠶豆及豆制品,患兒衣物保管時勿放樟腦丸,并注意藥物的選用,以免誘發貧血。(6)發放有關書面材料。 謝謝!
黃疸及新生兒黃疸的診斷與治療PPT課件:這是一個關于黃疸及新生兒黃疸的診斷與治療PPT課件,主要介紹了黃疸的基本概念、膽紅素在肝臟中的代謝、黃疸的分類與發生機制、黃疸的實驗室檢查、黃疸的其他診斷檢查、黃疸的治療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黃疸及新生兒黃疸的診斷與治療PPT課件哦。當血液中的紅血球死亡,紅血球中血紅蛋白的血紅素會于肝臟的庫弗氏細胞及脾臟為膽紅素,膽紅素經肝臟處理后隨膽汁分泌至十二指腸,最后透過消化系統與糞便一同排出體外,黃疸可根據上述的血紅素代謝過程分為三類: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以及阻塞性黃疸。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PPT課件:這是一個關于新生兒黃疸的護理PPT課件,主要介紹了新生兒黃疸分類、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并發癥、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預防及處理等內容。歡迎點擊下載新生兒黃疸的護理PPT課件哦。新生兒黃疸是新生期常見癥狀之一,尤其是一周內的新生兒,既可以是生理現象,又可為多種疾病的主要表現。膽紅素重度升高或雖然不很高,但同時存在缺氧、酸中毒、感染等高危因素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死亡率高,幸存者多存在遠期神經系統后遺癥。因此,需及時正確判斷黃疸的性質,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PPT標簽:節日愛心喜慶草地白云公益相冊環保婚禮勵志愛情唯美可愛好看經典清爽古典藝術生日兒童古風
PPT標簽:酷炫文藝大氣婚慶匯報競聘最美報告答辯迎新水墨海洋公司頒搞笑動漫農業結婚讀書足球
PPT標簽:植物漂亮黑板團隊培訓述職京劇荷商網球籃球淡雅企業簡約簡潔總結論文年會大學產品保險
課件PPT:語文課件PPT數學課件PPT英語課件PPT物理課件PPT化學課件PPT生物課件PPT地理課件PPT科學課件PPT美術課件PPT
PPT背景:淡雅背景商務背景風景背景好看背景簡約背景背景人物背景節日背景物體背景精品背景中國風背景
主題PPT:培訓教程PPT發布會PPT疾病課件PPT家長會PPT主題班會PPT影視動漫PPT職業PPT模板風景旅游PPT繪本故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