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哺乳母豬的飼養管理要點
產前1-2周清洗、消毒產房,準備接產用品,在產床鋪好墊料,并接好紅外線℃。
體況良好的母豬,產前5-7天逐漸減少20%-30%喂料量,到產前2-3天進一步減少30%-50%,每天大致飼喂2kg,分娩當天不喂料,避免產后乳汁過多或過濃引起仔豬下痢和母豬乳房炎。體況一般的母豬不減料,體況較瘦的母豬可適當增加優質蛋白質飼料,以利于產后泌乳。產前3天和產后3天用0.02%高錳酸鉀熱敷并按摩乳房。臨產前母豬日糧中適當增加麩皮等輕瀉性飼料,調成粥狀飼喂,并供給飲水,以防母豬便秘導致難產。
冬季氣候寒冷,防寒保暖工作很重要。過低的舍溫,會使妊娠母豬健康水平下降,誘發一些疾病,從而影響哺乳母豬的泌乳量和乳汁的品質。母豬體重大,通常在200kg上下,舍內溫度最好控制在18-20℃。
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如果沒有良好的通風設施,又不敢開窗,使得室內空氣質量嚴重下降,致使母豬食欲降低,料槽中的飼料也很容易因濕變質。飼養管理人員要在平衡產房溫度和保持空氣質量上下工夫。溫度較低時,增加采暖設備,同時配備仔豬的保溫裝置,提前把干燥、潔凈的軟麻袋放入保溫箱內,使其與圈舍同溫,以防新生仔豬體溫散失過多。產房要求干燥,濕度保持在65%-75%;陽光充足,空氣新鮮。
不喂發霉、變質、、冰凍、有毒等飼料,防止因飼料問題產生拒食、引起乳汁變化導致仔豬下痢等疾病發生,表現持續發情或發情周期延長,影響哺乳期乳豬成活率。如果母豬產仔數超過10個,最好采用漸進增食或采食的原則。
加強妊娠母豬后期的飼養妊娠后期胎兒發育很快, 母豬乳腺也同時發育,如果營養不夠,不只胎兒發育不好出生 重低,而且乳腺發育不好產后泌乳量低。因此妊娠后期的營養水平不僅對仔豬出生重而且對泌乳量、哺乳仔豬增重及斷 奶到配種間隔都有影響。在母豬日糧中添加1%的“牲命1號”,可充分滿足胎兒生長發育和免疫器官發育的營養所需,提高仔豬的初生重和抗病力。
哺乳階段是母豬的“雙搶”時期,不但要哺育仔豬,還要修復自身器官,大大增加了母豬每天的維持需要量。但由于產后器官正處于恢復時期,消化機能弱,又不宜給料太多。因此,找到一條合適的為母豬補充營養物質的途徑就尤為重要。在飼養哺乳期母豬時,產后第一天不喂料,第二天少喂料,平均每頭0.5千克,經過3-5天逐漸增加至正常喂料,最多不超過6千克,且日喂4次為宜,并適當增加飲水及青綠、多汁飼料供給。同時在日糧中添加2%的無抗生素母豬專用保健產品“牲命1號”,可顯著增加母豬泌乳量、仔豬斷奶重及成活率;縮短母豬自身(特別是子宮)修復的時間,子宮復舊程度高。一般母豬哺乳期的泌乳量為5-9公斤/天,通過使用“牲命1號”保健,泌乳量在原有基礎上增加30%以上。仔豬28天斷奶,平均斷奶重在9公斤以上,并且大小均勻,整齊度高,哺乳期成活率提高,達98%以上。
主要是近幾年來獸藥的,導致臨床上母豬糞便干結、母豬產前產后出現減食甚至不食,哺乳母豬少乳、無乳為特征一個疾病。發生在哺乳期母豬出現少乳、無乳,仔豬就生長發育慢。嚴重的藥源性便秘的母豬斷奶后也不能按時發情,所以說藥源性便秘在生產中影響之大。
我們在產前、產后可適當添加藥物預防感染世可以的,但也要遵循三個原則:一藥物對胎兒沒損害;二藥物不引起便秘;三就是藥物不能進入乳汁。
如果已發生了便秘,我們就要查找一下原因:飼料里是不是添加了大量的藥物,添加了話那就要撤掉;如果便秘后不吃食,那就在飲水里添加人工鹽或小蘇打軟化糞便使它通暢。如果是能吃食,飼料里也沒添加大量的藥物,這種情況大多是飼料里本身的藥物含量比較高,遇到這種情況我們的預混料原來是添加4%的,可以適當降低一點,添加3%,哺乳期加2%的牲命1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1、少喂勤添,增加飼喂次數。母豬產后幾天消化機能還未恢復,每次不要喂的過多。隨泌乳量上升,母豬對營養的需要日漸增加,對泌乳母豬應增加飼喂次數,以日喂3~4次為宜。
2、充足的飲水。母豬哺乳階段需水量大,只有充足清潔的飲水,才能 有正常日泌乳量。
3、好母豬乳房和乳頭。仔豬生后應去掉獠牙。并訓練固定乳頭吃奶,防止因爭吃奶而咬傷乳頭。仔豬的吸允能促進母豬乳房發育,尤其是初產母豬,一定要讓仔豬均勻地利用全部乳頭,使每個乳房都發育良好,能提高以后幾胎的泌乳量。
4、冬季產房內母豬和仔豬處于封閉或半封閉的中,需要經常調整以滿足豬只對溫度、濕度、光照、通風、飼料、飲水的要求。對于使用保溫燈或其他電器取暖的產房,同時配備消防栓或滅火器,以防患于未然。作好各項生產管理記錄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母豬產仔記錄、仔豬稱重寄養等記錄、豬只淘汰記錄、疾病發生和治療處理記錄、死亡記錄、飼料消耗記錄、進豬出豬記錄、斷奶記錄、值班記錄等等。記錄應當規范統一,并可以良好保存和查找。一旦發生生產和管理問題,就能從記錄中找到許多可以有助于發現問題的原因。
仔豬出生后,其有了很大的變化,要求仔豬具有適應各種復雜條件的能力,但這種能力有一定限度,否則,就會患病死亡,因此培育健壯的仔豬,是多方面的綜合措施,除合理的飼養好哺乳母豬外,應著重在哺乳仔豬養護方面下功夫。
首先,讓仔豬吃到初乳,母豬初乳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尤其是蛋白質含量超過了正常豬乳的23倍,富含抗體,是初生仔豬從母體中獲得免疫抗體的主要來源,故必須在仔豬出生后0.51小時候給仔豬吃到初乳。
其次,給初生仔豬;固定乳頭,固定乳頭可母豬泌乳安靜,提高泌乳量,仔豬有固定乳頭的習慣,直至斷乳為止,都不更換?煞乐挂詮娖廴,使仔豬發育均勻。
三是保溫防壓。仔豬出生前在母體子宮內,溫度為40℃,出生后溫度不能低于30℃,否則仔豬表現行動呆滯,吸乳困難。且低溫會損害仔豬的肝臟和腸導致休克、下痢,常以餓死、壓死、病死而告終。因此春冬季節產仔都應在保溫舍內進行。水泥地面必須有厚墊草,建保溫室、育仔欄等措施。
四是補鐵,用市面上有售的補鐵制劑,產后2天內肌肉注射1mL,7天后再注射1次即可。
最后是早期補料。仔豬營養來源除都母乳外,還靠補料,主要是彌補母豬的不足及增加仔豬營養,以仔豬正常發育。
綜上所述,在嚴寒的冬季,對哺乳母豬通過營養調控等多方面措施累增加泌乳量,最終達到提高仔豬初生重和斷奶重,增強抗病力,提高仔豬成活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