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字聾啞孕婦剖宮產醫生漫畫溝通順利產下女嬰
“剖宮產手術”中需要大量的醫患溝通,大部分聾啞人平時就沒有辦法與陌生人正常溝通交流,當一名不識字聾啞產婦剖宮產該如何破解交流難題?8月6日上午,南京浦口中醫院手術室就完成了一臺“特殊”的剖宮產手術,記錄下了這樣暖心的一幕:醫生用畫漫畫與不識字聾啞孕婦溝通,順利產下一名女嬰。
8月初,南京浦口中醫院婦產科收入了一名懷孕足月的孕婦,今年27歲的陳女士。由于陳女士是二胎,第一胎因身體條件并不適合自然分娩,當時其他醫院的醫護人員為她進行了剖宮產手術。
入浦口中醫院后,醫生診斷發現陳女士,這次二胎情況屬于“妊娠風險評估紅色預警”高危孕婦,加上第一胎就是剖宮產手術,經浦口中醫院醫生討論后決定,對她仍然行剖宮產手術,這是最安全的。
可特殊的是,陳女士是一名先天性聾啞,丈夫也是聾啞人。更令人焦慮的是,陳女士大字不識一個,醫患溝通成為手術的關鍵。
“麻醉的時候,需要產婦表達出自己的生理反應,我們對這種情況的產婦剖宮產,需要更全面的溝通,從而取得產婦的配合。例如剖宮產手術的麻醉實施和手術過程,孕婦需安靜配合、身體需弓成‘蝦米狀’、腰部穿刺、感覺麻醉變化等,甚至要比正常產婦了解得更多。”浦口中醫院婦產科醫生白淑芬副主任告訴南京晨報記者,8月6日上午,是陳女士將進手術室做剖宮產的時間,可由于無法交流,讓大家都有些犯難。
孕婦是一位聾啞人而且還不認識字,這給溝通確實帶來了困難,為此,這臺手術的麻醉醫生琴在術前一天進行麻醉前訪視評估時就考慮到這點,于是在婦產科白淑芬副主任及巡回陳榮的溝通策劃下,大家靈機一動,有了一個暖心想法:用畫漫畫與不識字聾啞孕婦溝通。
白淑芬副主任告訴記者,因為醫生們都不會手語,會手語的普通人又不能隨便進入手術室,麻醉醫生在手術過程中要一直監測孕婦的生命體征,還要不斷了解她的疼痛情況及各種感覺變化,以便能及時處理。這些交流內容對于普通孕婦不會是難題,但對于聾啞人來說,交流成為了麻醉和手術中最大的困難。
8月6日上午,這場特殊的剖宮產手術在手術室進行。與孕婦陳女士的語言溝通方式以“畫漫畫”的方式展現在手術室,醫生們擬好了術前、術中、術后與患者進行溝通的方式,事先準備好小題板,用一幅幅“手畫圖”和“點頭、搖頭、眨眼”等的畫面交流,為聾啞人陳女士完成這場無聲的剖宮產手術。
“打完平躺,有不舒服就提示我!” “別怕,我們就在你身邊!”“惡心、、頭暈,盡快告訴我!”“疼嗎?手術馬上要開始了”,“操作過程中,千萬不能動,否則會很!”“寶寶取出來,你放松一些,張口呼氣”,“現在送你回病房”……
醫生們拿出預先畫好的漫畫,按照手術順序,隨著手術的進展,一張張連續地展示在孕婦陳女士的面前,正是這一幅幅畫,貫穿了整個手術過程,在術前、術中、術后與陳女士進行溝通。因為溝通得當,取得陳女士的配合,就這樣,在一幅幅手畫圖的交流中,8月6日上午9點40分左右,一名健康女嬰順利出生,母女平安。
白淑芬副主任說,這幾份有愛的漫畫是在產科與麻醉科團隊通力協作下制作而成,順利完成了陳女士的手術分娩全過程。
談起這場無聲的剖宮產手術,負責麻醉工作的琴醫生向南京晨報記者介紹說:“我術前一天查看孕婦病例時,了解了孕婦是一位聾啞人,當時我還心想只能寫字溝通了,可當我來到病房進行麻醉前訪視、評估時,我才知道該孕婦還不識字,這一時還真難住我了,如果不能溝通,那第二天的麻醉就很難安全實施了。我想到前段時間網絡上有聾啞人孕婦行剖腹產,麻醉醫生通過手繪流程圖加文字說明的方式與孕婦溝通效果很好,于是我就想到能不能采用類似的方式溝通。于是我就打電話給這臺手術的巡回陳榮溝通,策劃了這樣的方式,現在看來效果不錯,當我看到小生命順利誕生,看到孕婦臉上那幸福的笑容,我自己也覺得很欣慰!”
巡回陳榮說:“其實手術最的并不是手術過程而是麻醉過程,因為那會我們還是和有感覺的,所以,張醫生那晚打電話給我時,我就開始想如何去做才能盡量讓孕婦懂得如何配合,如何盡量降低孕婦緊張!看到這樣美好的結局,一切都很值得!”
畫漫畫成了這場無聲的剖宮產手術暖心的舉動,助力聾啞產婦分娩是浦口中醫院婦產科全體醫護人員每天工作的縮影,他們每天都在迎接著一個個新生命的到來,唯獨8月6日的這一個小寶寶更是來之不易,她傾注了醫院婦產科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愛南京·南京晨報記者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