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產or剖宮產你準備好了嗎
近日,本刊微信號收到讀者留言,這名讀者表示她在自然分娩以后,仍舊面臨著側切、前壁突出等后期恢復問題,本以為“一勞永逸”的順產其實并不十分容易。那么順產和剖宮產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它們又會為產婦帶來哪些后期恢復問題呢?
如今,越來越多的待產婦女正在為順產和剖宮產兩種生產方式做著各種思想斗爭。有人出于對后期身體恢復的考慮更傾向于順產,有人擔心生產過程中過多疼痛想要直接選擇剖宮產。盡管產婦個人的生產意愿會被作為考量因素之一,但是真正起到決定作用的是產婦、胎兒和胎盤三方面的因素。
“每位產婦在孕37周(胎兒足月)以后,醫生都會根據上述三個方面的因素為她們做一個全面評估,然后針對各項數據指標給到她們專業。”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潞河醫院產科主任葛自銀對記者介紹稱,健康評估報告包括查看孕婦是否罹患了孕期并發癥或孕期合并癥,是否是頭胎生產,如果不是頭胎生產,那么在上一次生產過程中是否遇到了突發問題,另外孕婦的骨盆、胎盤、臍帶等各個要素也均在檢查之列。
除了對孕婦自身的綜合身體檢查,胎兒的胎位處于什么狀態、胎兒的大小(估計體重)、是否有畸形等,也需進行全面細致的檢查。在進行完各項綜合檢查以后,如果醫生認為孕婦的順產幾率在80%以上,那么醫生會其選擇自然分娩。
“有些孕婦胎位不正,有些孕婦骨盆過窄、有些孕婦胎盤過低,以上情況的孕婦都不宜順產,此時醫生會她們選擇剖宮產。”葛自銀稱,醫生會從母嬰安全角度的考慮,給產婦最穩妥的生產。
需要注意的是,在生產過程中如果產程進展不順利,醫生也可能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臨時為孕婦改變生產方式。葛自銀說:“生產過程一般分為三大環節,其中包括第一產程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全(宮頸擴張期);第二產程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胎兒娩出期)和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胎盤娩出期),第一產程和第二產程尤其需要注意觀察產婦的生產狀態,不論哪個階段,一旦產程受阻,那么醫生會立即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為產婦判別是否選擇第二生產方式。”
順產也就是醫生所說的“自然分娩”,它是指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通常不加以人工干預手段,讓胎兒經娩出的分娩方式。與剖宮產相比,順產不論對產婦、還是對胎兒,都更為安全,但是即使孕婦在產前已經做好了各項評估,這也并不意味著在生產過程中產婦不會遇到任何問題,順產也有一定風險。
“有的孕婦在宮縮以后因為難以宮縮的疼痛,會在產床上不斷翻轉喊叫直至精疲力竭,結果等到真正需要生產時體內力量已經基本透支,子宮收縮無力,胎兒也可能出現缺氧現象;還有一些情況,如生產過程中胎兒在產道內下降旋轉,讓胎兒頭部以最小徑線通過產道最狹窄的部分,如果下降或旋轉不好,也會導致胎兒難以自然分娩。”葛自銀坦言,孕婦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還有可能子宮收縮不協調、宮縮過強、產程進展過長、產道裂傷、羊水栓塞、產后出血等各種異常情況,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不僅如此,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胎兒也可能臍帶脫垂;缺氧等情況。“在產檢過程中,醫生會依據腹部檢查情況,結合B超等對胎兒的體重進行預估,但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能發現胎兒的實際的體重比預估偏大,甚至可能因為預估偏差較大導致自然分娩不暢。”葛自銀稱,只有產力、產道、胎兒和產婦心理這四大因素通力合作,才能胎兒順利正常分娩。
另外,并不是每一位順產的產婦都需要行會陰側切手術,只有當助產師發現產婦會陰體發育不良,或者會陰有炎癥、胎兒缺氧或其它原因需要助產時,為了避免生產時產婦會陰裂傷,醫生出于生產安全的考慮,會對孕婦會陰進行側切。但與剖宮產相比,側切只是一個小型手術,不僅安全可靠、而且恢復較快,不會對產婦未來的婚姻生活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孕婦在產后可能會出現尿潴留等情況。近年來,在葛自銀接觸到的臨床患者中,產后尿潴留的情況有時會有發生,有些是因為產程過程,胎頭時間過長導致孕婦的膀胱神經;但也有些是因為在側切以后,產婦害怕疼痛沒有及時排尿,引起膀胱過度膨脹,結果導致產后尿潴留問題的出現。所以,孕婦應在生產前與醫生做好產前溝通,了解必要的生產常識。至于生產以后出現前壁、后壁突出問題,一般并不多見,除非發生了難產。
在一些人的潛意識里,認為剖宮產可能會為孕婦帶來諸多后遺癥,所以對其懷有一定的心理,但是,當孕婦有嚴重的合并癥或并發癥,或者胎兒過大、骨盆狹窄、胎位異常,或者胎兒缺氧短時間內不能分娩時,剖宮產無疑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初產婦一般至少需要經歷十多個小時,才能完成整個生產過程,有些人在此期間因難以疼痛導致自然分娩出現問題,但是剖宮產產程時間較短,無需過多的生產時間,可以幫助這些難以自然分娩宮縮疼痛的孕婦。
另外,有些產婦在生產時可能兼有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問題,那么在剖宮產手術過程中,醫生可以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同時幫助產婦解決上述問題,避免二次手術。還有一些人在二胎生產后可能有直接做絕育手術的打算,那么此時醫生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兩個手術同時進行。
但是葛自銀提示稱,盡管如此,有自然分娩條件的產婦仍應選擇自然分娩。她詳細解釋稱:“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搶救胎兒缺氧的一種重要手段,它比自然分娩冒的風險更大,它不僅僅是在產婦的肚子和子宮上各留一道傷痕,而且在剖宮產之前醫生必須對產婦進行麻醉處理,而麻醉本身即有風險,剖宮產術中出血比自然分娩出血多,剖宮產術中發生羊水栓塞的風險也比自然分娩大。另外剖宮產手術之后,還有可能出現切口感染等問題。”
據了解,剖宮產手術中產婦需插入導尿管,并且直至術后第二天才能取出,這樣即可能增加泌尿道感染的機會。另外,剖宮產術后很多孕婦因未及時做適量運動,導致下肢靜脈炎、靜脈血栓等腿部疾病頻發。所以,產婦在手術完成的六個小時以后,應少量多次飲水,并對下肢加壓、防止血栓形成,一旦罹患靜脈血栓,即可能導致肺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剖宮產術后面臨的另一大問題就是再次懷孕,因為子宮有瘢痕,首先可能會發生瘢痕處妊娠(一種特殊的宮外孕),將會危及生命。如果是正常懷孕,做流產發生子宮穿孔的風險也很大。如果懷孕,可能會發生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孕晚期可能會發生子宮破裂,而且第二次剖宮產的可能性更大,術中還可能因為子宮收縮不好,發生大出血等情況。
- 標簽:剖宮產前應做哪些準備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