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廣安外貿進出口總額25.8億元 繼續領跑川東北
黃輝 本報記者 何浩源
近日,商務部公布65家新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名單(消費類電子產品),華鎣市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成為廣安首個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至此,廣安擁有一個國家外貿基地和三個省級外貿基地,成為除成都之外省內出口基地最多的市州。
華鎣市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與廣安歷年來重視外貿出口密切相關。多年來,廣安加快外貿平臺建設,做強外向型經濟。今年1月-7月,廣安外貿進出口總額25.8億元,同比增長45%,繼續領跑川東北地區。其中,外貿出口額24.74億元,同比增長43.3%,增速居全省第4位。
華鎣為什么能獲這一“金字招牌”?這塊“金字招牌”對華鎣乃至廣安意味著什么?
外向型經濟優勢明顯
“今年名額很少,每個省份一般只有1個至2個名額。”廣安市商務局副局長李洪說,獲取國家級外貿基地,這離不開華鎣市的產業基礎。
近年來,華鎣出臺政策,營造良好環境,培育壯大外貿企業,外向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為獲得國家級“金字招牌”奠定了基礎。
10年前,華鎣市還是全國第二批、四川省首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試點市,電子信息產業幾乎為零。當地瞄準電子信息產業,2013年成功創建為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外貿發展示范基地。
目前,華鎣電子信息產業園已入駐企業達91戶,外貿獲權企業83戶,其中,電子信息類外貿獲權企業46戶。今年1月至7月,華鎣市電子信息產業規上企業總產值115億元,同比增長11.7%,占工業總產值的53.2%;電子信息企業外貿進出口額達4.37億元。
培育更多外貿企業
“這不僅是一項榮譽,更推進了外貿與產業的聯動發展。”李洪說,廣安通過外貿基地建設,為外貿企業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增強了外貿企業發展的信心。李洪認為,要用好這塊國家級‘金字招牌’。一方面要利用它,有針對性招引一批外貿企業;另一方面,做好基地建設和服務保障工作,培育更多外貿企業。
今年,廣安外貿進出口持續保持川東北首位。“年初,我們就審時度勢,摸清了‘家底’,著力解決企業遇到的各種困難。”李洪說,廣安市商務局組織召開了全市外經貿工作專題會及銀企對接會,集中解決企業進出口貿易中的實際困難,促成企業獲得貸款數千萬元。此外,還協同海關,積極推進稅收征管方式改革,鼓勵企業通過“單一窗口”“互聯網+海關”一站式辦理報關申報、繳稅等手續,進一步優化了通關流程,壓縮企業通關時間,降低通關成本,不斷釋放改革紅利。
今年上半年,廣安企業平均通關時長同比壓縮了三分之一以上,進出口業務同比實現較大幅度增長,為廣安外向型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以前我們外貿出口企業大部分是工業企業。”李洪說,今年廣安將農業企業也作為重點培育對象。“去年,廣安檸檬走出國門,出口印度尼西亞。今年,我們要力爭廣安龍安柚、鹽皮蛋等農產品走出去。”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