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痛分娩”美國普及率高達86%到了中國卻只有10%?
產房之痛,仍在蔓延。作為現代文明產科的標志,“無痛分娩”已誕生百年,進入中國也已有50 年,但只有10% 的中國孕婦享受到了這項技術。而在美國普及率則高達86%。如果不是陜西榆林的產婦那的一跳, 很多中國人依然認為“生產之痛,理所應當” 。
“‘ 無痛分娩’ 真的不痛嗎?”“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無痛分娩’”……在百度上輸入“無痛分娩”四個字,便可以看到這樣的相關問詢。
“無痛分娩”在醫學上稱作“分娩鎮痛”,其實就是在宮口開到兩指左右介入,在腰椎棘突間隙進行穿刺,醫生判斷到達硬膜外腔后置入一根非常細的軟管,通過軟管連接止痛泵持續給藥,作用于脊髓和神經根。
在藥物作用下,通過子宮收縮產生的疼痛信號向大腦傳導,減少分娩疼痛和恐懼。
全球的“無痛分娩”技術早已成熟,被引進中國已有50年了,為何在美國“無痛分娩”的普及率高達86%,而到了中國卻只有10%?
“生孩子到底有多疼呢?” 一個簡單的問題便引出了一位產婦的一段傷心往事。“我差點把我老公的手指頭咬斷,就這么疼,”她看似輕松地說道。但只有她的親友知道,當初為了爭取“無痛分娩”,她差點在產床上和自己的母親打了起來。
“女人嘛,生孩子哪有不疼的?再說,用對孩子智商不好,”回憶起母親的言語,這位產婦這樣說道。無奈之下,她只有接受了所謂的“ 普遍規律”——忍著痛。而她的美國丈夫則驚呼“這簡直就是!”
無痛分娩在歐美推廣無阻的同時,而中國產婦的分娩疼痛卻直接加劇了她們提出剖宮產的。據中國衛計委統計,2013 年中國剖宮產率為46%,2014年為34.9%, 仍處于偏高水平,遠超世衛組織推薦的15%。
在美國,產房里沒有麻醉師是不可能的事。但在中國,麻醉醫生數量嚴重不足。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麻醉科醫生周祥勇曾在接受央視《焦點》采訪時說:“按照歐美每萬人需要2.4 個麻醉醫生的標準,中國應該配備30 萬至35 萬名麻醉醫生,而實際情況是,中國的麻醉醫生只有8 萬至9 萬。”缺口高達30 余萬。
疼痛是天經地義、藥物分娩對孩子和產婦都不利——是很多中國孕婦以及其家人的普遍觀念。但實際上,“無痛分娩”分為藥物性和非藥物性兩種,即使是藥物性,整個過程只是鎮痛,不是麻醉, 其藥物濃度僅為手術的1/10,相對安全。
另外,由于分娩時的麻醉費用是額外收費的,而且不能報銷社保,這使得許多產婦也有些猶豫。
無痛分娩在中國難以全面推廣,除了麻醉師的緊缺和國人傳統觀念的制約外,當然還有國家醫療體制方面的影響。
但話說回來,隨著普通家庭經濟收入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轉變,特別是北上廣地區,不但希望無痛分娩,還想直接去美國分娩呢!一邊旅游待產,一邊分娩坐月子,寶寶拿的還是美國的身份,一舉多得!然而實現這些愿望,只需要赴美待產和坐月子加起來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便可搞定。
赴美生子,不再是全球明星的專屬,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早已擁有赴美生子的前瞻眼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