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產婦分娩不再愁 “90后”助產士繪出指導畫
無法用言語去交流的聾啞孕產婦,如何在分娩過程中減輕一些痛苦?在上海,一名90后助產士為此做了一些“功課”:手繪了一套漫畫,幫助這部分特殊的孕產婦更好地與醫護人員開展交流,減輕分娩時的痛苦。
昨天是世界殘疾人日,記者從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簡稱“一婦嬰”)了解到,這份整理成冊的圖文版分娩攻略,在一婦嬰西院投入使用以來,不僅給聾啞孕產婦帶來了便利,還為一些“老外”孕產婦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幫助。醫護人員們受到,目前正在完善圖譜,計劃推出雙語版,今后在該院跨越浦江兩岸的三個院區進行共享。
一婦嬰院長萬小平透露,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西院,一年總能碰上兩三例聾啞孕產婦來生寶寶,多的時候一年可能有七八例。這些特殊的孕產婦在預產期臨近時,由于聽不到醫生和的聲音,較一般的孕產婦,心理上會更加焦慮,“但醫院很重視對這些‘少數派’孕媽媽的精細化服務。”
“在產房里需要產婦配合的時候,醫護人員只能通過肢體語言、手勢比劃來跟產婦和家屬‘手舞足蹈’地進行交流。如果家屬的聽力正常,會通過手語‘翻譯’給產婦。”助產士張鑫2014年畢業,是個不折不扣的“90后”,目前就職于一婦嬰西院,已經從業3年多。她表示,“如果家屬也有聽力上的障礙,那就不能給到很大的幫助,只能拿出紙筆又寫又畫。”
雖然沒有親身幫聾啞孕產婦接生,但受諸多同事的經歷和,她想,能不能把整個過程用圖畫好好“梳理”一遍,“我沒有漫畫基礎,畫得沒那么“精準”,但即便是簡單的圖文,也能讓聾啞孕產婦明白分娩的幾個階段性,讓她們和家屬一起做好相應的準備,在生小寶寶的過程中淡定一點。”
記者注意到,這本手繪版產房攻略分為《入產房》、《物品準備》、《導樂室》、《麻醉室》等5個篇章,共10頁漫畫。以簡潔的畫風,再加上簡單好記的“產房三字經”,向孕產婦和家屬告知分娩需要準備的物品和分娩需注意的事項,幫助她們更好地“通關”。萌萌的嬰兒帽、可愛的寶寶穿戴著尿布、長方形的床墊、狀的紙尿褲、兩條胎監帶——這是《物品準備》篇的一頁漫畫,旁邊編配文字:“待產包,物品多;尿褲與尿墊,寶寶帽子與尿片;胎監帶,入產房;胎心監護不可少”,朗朗上口的小提示告訴產婦和家屬待產的一些必備物品。
進入麻醉室,則須“心莫急,氣勿躁;二公分,可鎮痛;擺體位,助操作;置管后,勿揉搓;分娩鎮痛伴您順”——一婦嬰西院產房長劉宏解釋說:“這張圖說的是,當宮口開至2公分以上,可以按產婦要求予以分娩鎮痛,我們會通知麻醉師來實施。此時,產婦配合麻醉師采取合適的體位,常重要的——這關系到麻醉師準確迅速實施麻醉。漫畫中,產婦雙手抱住兩大腿膝蓋,頭盡可能貼近胸口,像蝦一樣將背部弓起挺出,保持姿勢讓麻醉師實施麻醉操作。麻醉后,背部有軟性連接管予以敷料黏貼;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產婦不要來回摩擦已置管的后背部,防止導管脫出。”
“90后”助產士的想法和漫畫成品,最終得到了醫院全體醫護團隊的一致認同。一婦嬰西院產科副主任李婷表示,“溝通好了,可以避免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產生過度焦慮的癥狀,更可以消解家屬或者產婦本人因為長時間的溝通不暢或者因為不耐心產生的煩躁情緒。”
無法用言語去交流的聾啞孕產婦,如何在分娩過程中減輕一些痛苦?在上海,一名90后助產士為此做了一些“功課”:手繪了一套漫畫,幫助這部分特殊的孕產婦更好地與醫護人員開展交流,減輕分娩時的痛苦。
昨天是世界殘疾人日,記者從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簡稱“一婦嬰”)了解到,這份整理成冊的圖文版分娩攻略,在一婦嬰西院投入使用以來,不僅給聾啞孕產婦帶來了便利,還為一些“老外”孕產婦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幫助。醫護人員們受到,目前正在完善圖譜,計劃推出雙語版,今后在該院跨越浦江兩岸的三個院區進行共享。
一婦嬰院長萬小平透露,在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西院,一年總能碰上兩三例聾啞孕產婦來生寶寶,多的時候一年可能有七八例。這些特殊的孕產婦在預產期臨近時,由于聽不到醫生和的聲音,較一般的孕產婦,心理上會更加焦慮,“但醫院很重視對這些‘少數派’孕媽媽的精細化服務。”
“在產房里需要產婦配合的時候,醫護人員只能通過肢體語言、手勢比劃來跟產婦和家屬‘手舞足蹈’地進行交流。如果家屬的聽力正常,會通過手語‘翻譯’給產婦。”助產士張鑫2014年畢業,是個不折不扣的“90后”,目前就職于一婦嬰西院,已經從業3年多。她表示,“如果家屬也有聽力上的障礙,那就不能給到很大的幫助,只能拿出紙筆又寫又畫。”
雖然沒有親身幫聾啞孕產婦接生,但受諸多同事的經歷和,她想,能不能把整個過程用圖畫好好“梳理”一遍,“我沒有漫畫基礎,畫得沒那么“精準”,但即便是簡單的圖文,也能讓聾啞孕產婦明白分娩的幾個階段性,讓她們和家屬一起做好相應的準備,在生小寶寶的過程中淡定一點。”
記者注意到,這本手繪版產房攻略分為《入產房》、《物品準備》、《導樂室》、《麻醉室》等5個篇章,共10頁漫畫。以簡潔的畫風,再加上簡單好記的“產房三字經”,向孕產婦和家屬告知分娩需要準備的物品和分娩需注意的事項,幫助她們更好地“通關”。萌萌的嬰兒帽、可愛的寶寶穿戴著尿布、長方形的床墊、狀的紙尿褲、兩條胎監帶——這是《物品準備》篇的一頁漫畫,旁邊編配文字:“待產包,物品多;尿褲與尿墊,寶寶帽子與尿片;胎監帶,入產房;胎心監護不可少”,朗朗上口的小提示告訴產婦和家屬待產的一些必備物品。
進入麻醉室,則須“心莫急,氣勿躁;二公分,可鎮痛;擺體位,助操作;置管后,勿揉搓;分娩鎮痛伴您順”——一婦嬰西院產房長劉宏解釋說:“這張圖說的是,當宮口開至2公分以上,可以按產婦要求予以分娩鎮痛,我們會通知麻醉師來實施。此時,產婦配合麻醉師采取合適的體位,常重要的——這關系到麻醉師準確迅速實施麻醉。漫畫中,產婦雙手抱住兩大腿膝蓋,頭盡可能貼近胸口,像蝦一樣將背部弓起挺出,保持姿勢讓麻醉師實施麻醉操作。麻醉后,背部有軟性連接管予以敷料黏貼;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產婦不要來回摩擦已置管的后背部,防止導管脫出。”
“90后”助產士的想法和漫畫成品,最終得到了醫院全體醫護團隊的一致認同。一婦嬰西院產科副主任李婷表示,“溝通好了,可以避免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產生過度焦慮的癥狀,更可以消解家屬或者產婦本人因為長時間的溝通不暢或者因為不耐心產生的煩躁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