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順產的寶寶比產的更聰明?
誠然,寶寶的智力發育是每個家庭最為關注的事情?蛇@個事情若和分娩過程扯上關系,卻演變成了產婦們沉重的「包袱」,進一步了產婦的選擇。
那么,順產的寶寶真的會比產的寶寶更聰明嗎?丁香媽媽今天請來了錢瑞英醫生,讓她來為大家解解惑。
一項伊朗的研究對 372 名正常出生的新生兒進行研究,依據分娩方式不同分為順產組(189 例)及剖宮產組(189 例)。
結果顯示,在矯正了父母年齡、受教育水平等因素之后,不同分娩方式的兩組兒童 6~7 歲時 IQ 得分無明顯差異。
國內研究者曾對國內 217 名 3~6 歲兒童進行研究,根據分娩方式不同,分為順產組、社會因素剖宮產組和醫學因素剖宮產組,對 3 組兒童進行 PPVT 智力篩查。
一般情況下,由于嬰兒的顱骨縫隙相當大,正常順產過程中,由于產道擠壓,會出現腦袋被拉長或擠壓變形的情況。但這種變形在可承受范圍之內,生后會自行恢復。
正常順產過程中短暫的產道擠壓不會對已經形成的新生兒腦溝、腦回產生任何影響,也沒有表明,擠壓會影響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聯系。
很多媽媽都會擔心,產要進行麻醉,這會對寶寶的大腦產生影響,進而認為疼痛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
一項美國多中心的專業研究對 1976~1982 年出生的 5320 名兒童進行調查,其中有 497 名為剖宮產(193 例為全麻,304 例為局麻)。
結果顯示,在 19 歲時,與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產中接受麻醉或區域麻醉后生產的新生兒,在成年后學習認知障礙的發病率沒有差異。
也就是說,產時短期的麻醉對寶寶神經系統發育的影響不大,并不會使寶寶變笨。
再者說,生產方式的選擇,是要對產婦的身體條件、產前胎監等進行綜合判斷后得出的。
其中,社會包括居住、社交等,這些因素從小對兒童的智力發育與行為方式造成影響,并且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影響,逐漸加強。
例如,在嬰兒時期,通過社會給予寶寶觸覺、視覺、聽覺和動作方面的刺激,能夠促進大腦神經細胞間的突觸聯系,進而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
家庭社會地位及經濟狀況也是影響寶寶智力的因素之一,父母是寶寶第一模仿對象,父母的行為直接影響寶寶的行為,對寶寶的智力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對于孩子的一生來講,先天基因固然重要,但后天的培養,才是決定他能夠走多遠的更重要因素。
美國心理科學協會會員、中科院心理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葉壯老師的「寶寶好習慣養成課」中就有答案,報名課程,不僅能學習到最科學的育兒指導課程,還有機會得到葉壯老師的親授,解決你家寶寶個性化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