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臨床執業醫師女性生殖系統疾病第六單元
2015臨床執業醫師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復習,環球網校醫學考試網搜集整理相關考試資料供考生們參考,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
本單元2000~2009年約考過48題,其中分娩的產程和處理32題,影響分娩的四大因素6題,枕先露的分娩機制5題,先兆臨產和臨產的診斷4題,考點主要集中在分娩的產程和處理,其次是影響分娩的四大因素,應重點掌握。
產力(子宮收縮力為主)、產道(骨、軟)、胎兒因素(重量、產式、方位、先露、安危狀況)、心理因素(自信、社會影響)。
1.子宮收縮力(產力的主要組成部分,貫穿整個產程) 具有節律性、對稱性和極性(左右對稱上強下弱)、縮復作用(2006)。
1.骨產道 骨盆的四個平面及其徑線(入口、最大、中骨盆、出口)。幾個重要徑線cm;中骨盆平面橫徑l0cm(坐骨棘間徑);出口平面橫徑9cm(坐骨結節間徑);骨盆測量徑線最有價值的是骶恥外徑(2003)。
(1)子宮下段(生理收縮環是由于子宮收縮力的對稱性及縮復作用,宮底比下段厚,造成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而形成)。
子宮頸管消失。初產婦:宮頸管先消失,宮頸外口后擴張。經產婦:頸管消失與宮頸外口擴張同時進行。
2.胎位 理想胎位:枕前位(LOA、ROA)。臀位:先出臀易,后出頭困難。橫位:足月妊娠活胎不能通過產道。
1.分娩機制 胎兒先露部,隨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態,被動地進行一系列適應性轉動,以抬頭的最小徑線%為枕先露,LOA枕左前位較多。
2.分娩過程 銜接:胎兒顱骨的最低點接近或到達坐骨棘水平稱為銜接,以枕額徑銜接為主(2000、2003、2006)。
內旋轉:矢狀縫與中骨盆及出口前后徑一致,胎頭到達坐骨棘水平時才完成(2007、2008)。分娩中協助胎先露在盆腔中內旋轉的肌肉是盆底肛提肌(2000)。
復位及外旋轉:胎頭分娩后左轉450,與肩的方向保持一致,肩位于骨盆入口左斜徑??復位。胎兒雙肩轉成與骨盆出口前后徑一致的方向,胎頭又向左轉45°一外旋轉。
(1)假臨產:不規律的宮縮(持續時間不定、間隔長、宮縮強度無變化、用鎮靜藥后宮縮消失)、宮頸管不消失,宮口不擴張。
2.臨產的診斷 規律的宮縮(宮縮強度逐漸加強、間隔縮短、間隔5~6min、持續30s以上、用鎮靜藥宮縮仍不停止)伴宮頸管消失、宮口擴張和胎先露的下降(2000、2007)。
1.第一產程 規律的宮縮到宮口開全。經過規律宮縮、宮口擴張、胎頭下降、胎膜破裂。
(2)活躍期:從3cm到宮口開全,平均4h,8h以上診斷活躍期延長(2001)。
2.第二產程 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2h為第二產程延長;經過撥露、著冠、胎兒娩出。
3.第三產程 胎兒娩出到胎盤娩出。經過胎離和胎盤娩出。需5~15min,30min診斷胎盤滯留。
征象:宮底上臍上,子宮呈球形;胎盤下降至子宮下段,外口臍帶自行延長;恥骨上壓臍帶不回縮;少量出血。
(1)第一產程:給予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充足水分;每4h行檢查一次,必要時行檢查;記錄破膜時間,破膜12h尚未分娩者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第二產程:會陰(胎頭撥露后聯合緊張時)+協助胎頭俯屈(2002)。
新生兒處理:先清理口鼻的黏液和分泌物,大聲啼哭后處理臍帶,在距離臍輪0.5cm處結扎,斷端用20%高錳酸鉀消毒(2000、2001)。
出生后1min內,8~10分為正常,4~7分為輕度窒息,0~3分為重度窒息。
副胎盤、部分胎盤殘留、大塊胎膜殘留應用手取出,少量胎膜殘留可待其自然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