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前的征兆和準備有哪些?早晚用得上!
臨近預產期的準媽媽是不是都開始緊張起來了呢,不禁會有這樣的疑問:孕婦臨產前幾天的征兆是什么呢?臨產前需要準備什么,又有什么癥狀呢?
對于有經驗的準媽媽來說,面對孕晚期隨時可能臨產的情況,該什么時候去醫(yī)院不是問題;但對于初產婦來說,選擇什么時候去醫(yī)院還是有很多困惑。接下來小編就帶你了解一下關于臨產的那些事:
在足月以后,隨著羊水量的減少和胎頭的入盆,多數孕媽咪會感覺到胎動不像以前那么頻繁了。但是,在胎動比較少的時段,每個小時胎動的次數還是要大于3次(如果不滿3次/小時,加數1個小時,2個小時胎動滿6次就可以了)。如果是小于以上的標準,提示有可能存在胎兒宮內缺氧,需要去醫(yī)院看急診,讓醫(y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幫助判斷。
醫(yī)生提醒!出現胎動明顯減少也不必過于焦慮,隨時隨地去數胎動,因為寶貝有時也會睡比較長的時間,或者胎動不是太活躍。例如上午胎動不明顯,可以看看下午時段,如果下午胎動正常了,不必急著去醫(yī)院,依此類推。
孕期黏稠的分泌物累積在子宮頸口,由于十分黏稠,平常就像塞子一樣,將宮口堵住。而臨產時,子宮頸脹大,這個塞子就不起作用了,分泌物就會流出來。這種現象多在分娩前數日活在行將分娩前發(fā)作。
如果這是你的第一次懷孕,在分娩開始前的幾周內,你可能會體驗到一種胎兒下墜的感覺。覺得胎寶寶要掉下來了。這是胎寶寶頭部曾經沉入準媽媽骨盆的一種反響。這種狀況多發(fā)作在分娩前的一周或數小時。這時候,你也許會感到骨盆部位的感加重,并注意到胸廓下方的壓力減輕,呼吸更通暢。
更頻繁、更強烈的宮縮收縮,這期間,有些準媽媽會經歷類似月經期的絞痛。正規(guī)臨產以后,大約每3~5分鐘就會有一陣宮縮,每次宮縮持續(xù)30~60秒。在此之前,大約會隔十幾分鐘有一次宮縮,宮縮的強度不大,宮縮的間隔時間會越來越短,強度會逐漸增加,持續(xù)時間會逐漸延長。宮縮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暫時觀察,不用急著去醫(yī)院,等到了差不多每5~7分鐘一次宮縮時再去醫(yī)院也不遲。因為有些人會在正式臨產之前有一些不規(guī)律宮縮,過一段時間又會消失的。
在分娩前的幾天甚至幾周里,宮縮可能會做一些前期準備的工作,讓你的子宮頸變軟、變薄,也許還會使你的子宮頸稍微張開。(如果你生過孩子,你的子宮頸在產程開始前,便有可能會打開1~2厘米。但要知道:如果這是你的第一胎,即使你懷孕40周,你的子宮頸張開了1厘米,也不能你馬上就要生了。)如果你已經到了預產期,或者臨近預產期,醫(yī)生可能會在產前檢查時,為你做一次檢查,看看你的子宮頸是否已經開始發(fā)生了變化。
隨著分娩的臨近,如果你的子宮頸開始張開,你可能會排出宮頸粘液栓——少量稠厚的粘液,在過去的9個月里,它起到密封子宮頸管的作用。這塊粘栓可能會一次性成塊地被排出,也可能會以增多的分泌物的形式在幾天內排出。這些粘液可能帶血(可能是棕色、粉紅色或紅色的),因此叫做見紅。
準媽媽在預產期如果感覺到有不規(guī)律宮縮的時候,應及時發(fā)現這種征兆。若發(fā)現靠口的處有濕潤不適的覺得時,應立刻查看上能否有血性分泌物,如有應立刻去醫(yī)院,以防不測。
若只是流出少量淡血絲,準媽媽可留在家中察看,不要過度勞累,防止猛烈運動。假如流出鮮血,超越月經量,或伴有腹痛,就要自行入院就診,不需求叫救護車。
臨近分娩時子宮收縮增強,子宮腔內壓力增高,使得羊膜囊,囊內清亮淡黃的羊水流出。尿液一般多數可控制,有尿液味道;分泌物的量一般比較少,不會持續(xù)流出;對于無法判斷的流液,最好去醫(yī)院讓醫(yī)生幫助判斷是否是羊水。普通破水后很快就要分娩了,這時立刻讓準媽媽取平臥姿態(tài)送往醫(yī)院分娩,千萬不要直立或坐起,以免臍帶脫出,形成嚴重結果。
普通在臨產前2周左右,準媽媽會呈現不規(guī)則的肚子發(fā)緊和疼痛的覺得,這是子宮收縮。這種子宮收縮不規(guī)則,普通不超越半分鐘,休息后能夠減輕或中止,被稱為假臨產。假如腹痛逐步加強,持續(xù)時間延長,距離時間越來越短,腹痛一陣緊過一陣,就預示著快分娩了。臨產的征兆像見紅之類的十分明顯,也無法,但是還有些不明顯的征兆,同樣不能。
有規(guī)律的痙攣和后背痛。這種有規(guī)律的痙攣和疼痛是子宮交替收縮和松弛所致。由于子宮頸的脹大和胎寶寶自生殖道中產出,疼痛是必然的。隨著分娩的臨近,這種收縮疼痛會加劇。這種現象多半發(fā)作在分娩開始時。
有的準媽媽會時而出現分娩的,或子宮無規(guī)律的收縮,無意間上演了一場狼來了的故事。為了避免到時候虛驚一場,要事前懂得辨別分娩的大致差別。
在分娩前2-3周,孕婦會自覺輕微腰酸,有較頻繁的不規(guī)律宮縮。其特點是收縮力弱,持續(xù)時間短,常少于30秒且不規(guī)則,強度也不逐漸增加;常常在夜間出現,清晨消失;子宮頸不隨宮縮而擴張,有一種叫假臨產情況,孕婦務須辨別清楚。
假臨產多發(fā)生在分娩前2~3周內,此時子宮較,由于胎頭下降、子宮底下降,常引起子宮不規(guī)則收縮。這時,孕婦自覺有輕微腰部酸脹,腹部有不規(guī)則陣痛,持續(xù)時間很短,常少于30秒,并且無逐漸加劇和間歇時間逐漸縮短的情況,而常在夜間出現,清晨消失,更為關鍵的鑒別點是無血性分泌物流出,故稱作假臨產。這時產婦不要急于進院,待假臨產過后再注意真臨產的到來。
超過預產期孕婦要監(jiān)護,最好的辦法就是觀察胎動。所謂觀察胎動就是經常注意胎兒是否活動,活動是否與往常一樣。如果胎兒的胎動減少或明顯不動,就要立即到醫(yī)院去看醫(yī)生。由于胎動沒有規(guī)律可循,因此不要自己自己,胎兒睡醒周期是四十分鐘,一般一個小時左右不動,過一會兒就會出現胎動。如果不動,還可以撫摸腹部,輕輕拍拍;或者拍拍手,再進行觀察。
胎兒有宮內窘迫、巨大兒、胎頭跨恥征陽性時醫(yī)生會剖宮產結束分娩,以母嬰健康。
如果胎兒正常,只是單純過期,醫(yī)生會根據宮頸情況進行催產,促進母親宮頸成熟,并引起自發(fā)宮縮而臨產。
很多孕婦對分娩有恐懼感,害怕疼痛和,臨產期越近,越是緊張。其實,這種害怕完全沒有必要。分娩幾乎是每個婦女必經的一關,事到,人人都能承受。現代醫(yī)學發(fā)達,分娩的安全系數大大提高,分娩手術的成功率也近于100%,一般不會出現意外。
臨產前,工作量、活動量都應適當減少,應該養(yǎng)精蓄稅,準備全力以赴地進入臨產過程。
臨產前要振作,情緒飽滿,擺脫一切外在因素的干擾,輕裝上陣。尤其不應該顧慮即將誕生嬰兒的性別,親人也不應該給孕婦無形的壓力,免得給孕婦帶來沉重的心理,使分娩不順。
到了預產期并非就分娩,提前17天、過后10天都是正常的情況。孕婦既不要著急,也不用擔心,因為這樣都無濟無事,只能是傷自己的身體,影響胎兒的發(fā)育。
關于寶媽在臨產前后,我們的準爸爸需要做些什么呢?這時候他最大的責任有哪些呢?
如果你是個沒有生產經驗的孕婦,那么在產前存在著很多的困惑屬正常,但帶著疑問分娩是萬萬不可的,最好尋得答案再生,如此分娩會更順暢。臨產前媽媽最關心的是什么,小編幫孕媽媽們羅列了幾條:
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但是為了防止突然發(fā)生破水,身邊應常備為好。也就是說,外出時最好也要帶在身邊,才會處變不慌。其實不僅是妊娠期間,作為女性,平時隨身攜帶些不測狀況時會用到的生理用品是一種很好的習慣。
破水后,隨時都有可能分娩,因此應該去醫(yī)院。但也沒必要急得什么都不顧。可以換換干凈的衣服,如果是稍微一動就會有液體流出的話,可以用衛(wèi)生巾或干凈的毛巾墊上。一般來說,小便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想要大便的感覺有可能是分娩的一種,所以要有所注意,應該馬上去醫(yī)院。
如果你已經在洗頭發(fā)或身體了,可以先用淋浴簡單地沖洗完。但是如果是在泡澡,就不能再繼續(xù)了。
有些準媽媽因為怕醫(yī)生說來得太早了,還得回家觀察等待,所以一直到上氣不接下氣無法的時候。這樣是不對的。其實即便是去早了,又有什么難為情的呢?而且還可以讓醫(yī)生檢查一下,這樣你不就可以更加放心了嗎?更何況還有分娩比預想來得早的可能性。因此,只要有什么擔心的,不要猶豫馬上去醫(yī)院。
這時候即使你一個人最好也要馬上去。如果勉強地等老公或家人的話,一旦開始分娩,就非常了。因此,在進入預產期后,應該做好一個人應對突然開始陣痛的準備,比如將出租車公司或鄰居的電話貼在電話機旁邊等等。這時,千萬不要自己駕車去醫(yī)院。一邊陣痛的痛苦一邊駕車常的。
陣痛的時候會比平時容易出汗,呼吸方式也會導致口容易干。如果你口渴了,沒必要忍著,可以邊補充些水,邊等待分娩時刻的到來。
陣痛中想要如廁的時候,必須先跟醫(yī)生打招呼。因為想要用力分娩的感覺與想要大便的感覺常相似的。不和任何人打招呼,獨自去衛(wèi)生間,結果子宮口大開,胎兒的頭部都露出來,甚至一下將孩子生出來的情況都是發(fā)生過的。如果醫(yī)生檢查發(fā)現你的子宮口已經開始張開,就不會讓你去衛(wèi)生間了。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fā)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