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管理模式”:現代企業治理“公器”
有人說,在全球經濟逐步一體化的今天,中國企業要想立足甚至國際舞臺與國際優秀企業同臺競技,必須過兩道“關”:一是管理的規范化,二是員工的職業化。
然而,在企業中,很多管理者的困惑和現實狀況卻是:面對紛繁復雜的難題卻找不到癥結所在,企業管理效率低下的窘況,時刻都在上演。
那么,作為企業和發展的主題——管理,究竟有無規律可循?企業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和員工應該怎么做?做什么?……這一系列沒有參照物的復雜問題,是否可以簡單化、流程化、模塊化、信息化?
近日,在三晉文化研究會晉商管理文化研究院與山西老鄉俱樂部主辦的《晉商制度文化應用會》上,記者了解到,從2013年起,晉中市就向全市中小企業輸入本土晉商文化應用研究的重要——《三維(PEC)戰略管理應用模型》,這一在當地被稱為“三本治理”(資本、成本、人本融合貫通)與企業生態測評體系的課題,借鑒晉商“銀股制”、“身股制”產權制度設計原理,成為針對晉中市中小企業治理瓶頸而創立的現代企業治理“公器”及“藍本”。
在晉中,提到三維(PEC)戰略管理模型,也就是“三本模式”,繞不開一個人,他就是晉商文化應用研究專家范浩里。
范浩里,做過縣長,做過經委主任,操刀過國企和破產轉制,被譽為懂經濟懂企業的學者型干部,退休后更是潛心于研究晉商制度文化和企業管理。他認為,與傳統晉商并沒有直接“血緣”關系的當代晉商企業,將不可避免地渡過一個文化涅槃與制度轉型的浴火期。
十多年來,他帶領團隊確立了晉商文化應用研究的歷史座標,剖析了晉商文化的主流特征,發掘了晉商的本源價值,重塑了當代晉商的集體人格,開創了將傳統晉商文化與現代企業變革思維相統一的《三維戰略管理應用模型》。
范浩里認為,“三本治理”的核心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條件下,通過產權制度、工程經濟、企業文化三個管理維度的鏈接、融合和強化,并以其系統和間成功的交互激發,實現同頻共振和對接,從根本上推動企業的管理變革。比如:資本,是企業發展的財產基礎。成本,是企業實施經營管理戰略的中樞要件。人本,是企業管理場源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決定因素。
最核心的運行方式是:以資本、成本、人本融合貫通、循環集成的“思維邏輯”,引領產權制度的統攝整合、工程經濟的發展整合和企業文化的溝通整合,完成企業所有制實現形式與分配制度、資源配置方式與轉換效率、管理組織與人文的戰略性整體謀劃;通過“三維結構組合”與“六步流程驅動”的分項策劃、系統管控和細節操作,把企業的戰略目標變成具體的經營管理行為。
中小企業是晉中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目前,晉中市中小企業發展已達8萬多戶,僅年營業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就有735戶。全市中小企業發展呈現速度快、勢頭好、市場競爭力逐步增強的良好局面。
近幾年來,晉中市中小企業局組織領導干部和專家團隊深入基層調研,總結了晉中本土120多個企業資本化、社會化的經驗教訓,并經榆化、天星、金恒等本土企業的實戰檢驗,重點剖析了部分企業式、自發式和傳統家族式管理弊端和矛盾,通過引入晉中市經濟管理促進中心首創的“三本模式”,制定了與其配套的《晉中市中小企業管理評價體系實施意見》。
近日,記者在對應用了“三本管理”規范化的民企晉中方盛液壓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晉中市金糧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采訪后發現,兩家企業在的幫助下,采用“三本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適合自己企業的科學的管理應用模式和相對規范的企業運行機制,通過體制與機制的變革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記者在晉中方盛液壓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看到,標有“產權制度運行”、“工程經濟運行”、“經營者素質與團隊績效”等字樣的十幾個大檔案盒里,每一本手冊都印有“晉中市中小企業規范化管理”,這一系列管理手冊涉及該公司管理的所有程序及步驟,并被逐一細化。
“對于一個生產企業而言,生產現場的管理至關重要,要有一定的制度去,才能避免管理混亂。這個現場管理制度手冊,相當于一個 崗位說明書 ,對于管理者和執行者而言,做到了有章可循。”晉中方盛液壓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拿著一本《物質文化與形體文明》手冊告訴記者。
通過“三本模型”的運用提升,該公司現已成為榆次工業園區的液壓行業龍頭企業。在未來五年黃金發展期,更是以建設國內同行技術領先的“小巨人”集團為目標。
管理無止境。企業的規范化管理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要隨著時代變遷和企業發展需求不斷調整和完善。因此,建立常規的周期評價制度,并持之以恒地循環推動,這既是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企業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一種自組織、自調矯和不斷完善的過程。
2013年6月,在晉中市的推動下,晉中市中小企業規范化管理提升行動正式啟動,以晉中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領導組辦公室印發的《晉中市中小企業規范化管理評價體系》為標準,通過“三本模式”中的企業自評、組織專家評價、整改完善、資格認定,促進全市中小企業強化規范管理。
在對晉中經緯冷拉型鋼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規范化管理提升行動中,對其規范化管理提升活動的實務操作進行咨詢指導和服務,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郭雨田告訴記者,該公司成立近三年來,一直處于負債經營、發展的狀態。他們針對從大國企生產單元轉身為企業法人后存在的體制機制短板,制定了以“六對標”為徑主線,以“五結合”“四落實”為規范行動,以“三統一”為活動目標的規范化管理提升活動實施方案。
“在試點示范企業的自考自評活動中,我們感到企業對規范化管理提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但對《評價標準》的理解處于相識不相知的朦朧境況,沒有專家組的介入與服務指導,單靠企業有序開展自考自評工作有著很大的難度,只有專家組深入到企業,與企業聯手互動,形成一種 教練機制 ,才能使試點示范企業規范化管理提升活動的自考自評工作扎實推進,達到預期效果。”郭雨田說。
事實上,這次規范化管理提升行動活動,不僅是對《PEC戰略管理模型》即“三本模型”的運用實踐,而且是對企業管理基礎的一次創新與完善。通過對四大管理體系的立規建制與落實施行,形成一種“以系統建制立標、以標準倒逼管理、以周期評價績效、以績效反饋經營”的管理提升機制,必將推動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浪淘中,快速發展。
來自山西老鄉俱樂部的晉商文化學者賈云智告訴記者,“三本管理”被稱為鄉土理論草根模式的晉中實踐,是源于晉商制度文化的中國式管理的科學探索,實現了從體檢、問診到開方的教練式咨詢,在國家治理的時代背景下,晉中實踐為全國民營企業提供了、企業和社會合力治理的案例范本,三本治理模式未來可能會有意無意地復制到全省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