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產后恢復快又好 把握“黃金48小時
產后對于母親來說最重要的是哺乳,要讓寶寶健康、聰明,母親就要克服困難,學習給寶寶哺乳,初乳不可浪費。一般來說,當寶寶臍帶處理好后,媽媽就可以嘗試給寶寶喂奶了。母親第一天有少量黏稠、略帶的乳汁,這就是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嬰兒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這個時候應盡可能地給嬰兒喂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
當傷口縫合完畢,產婦就要被挪下產床到觀察室休息觀察,這也叫第四產程。在這兩小時中主要觀察子宮恢復情況,出血情況,會陰部是否水腫等等。因此在第四產程期間,產婦要積極配合醫生。醫生會定時為產婦按壓宮底,觀察出血情況。
產后多見的是產后大出血,主要是由于子宮收縮不好,影響子宮內血竇閉合,造成宮腔積血。當宮腔積血不能及時排出的時候,子宮就像大口袋,不再收縮,造成產后大出血。當然還有其他情況造成產后出血,如:胎盤或胎膜殘留;裂傷沒有及時發現;或者產婦本身孕期就貧血,凝血機制就有問題,造成凝血障礙而出血。這段時間如果產婦自覺流血較多,要及時通知醫生前來觀看,及時發現異常,以免出血量多出現。
在這段時間產婦還應該注意是不是常常有便意,有下墜感,這時也應及時報告醫生。這往往是因為壁血腫造成,因為分娩時兒頭較大將壁內血管撕裂形成血腫,一旦發現醫生會及時縫合止血。當有小便時不能憋著,要及時將小便排出,因為脹大的膀胱會子宮影響子宮收縮,造成產后大出血,所以一旦有感覺就及時小便。有些產婦怕疼而不敢小便,往往會造成尿滯留。
如果是順產產婦,那么下了產床后可要多多地喝水。因為在生產過程中,胎頭下降會膀胱、尿道,使得膀胱以及產后腹壁肌肉松弛,而排不出尿。而膀胱過度充盈會影響子宮的收縮,也會導致產后出血。
此外,由于產程中失血,以及過少也會導致體液丟失,因此要注意多喝水補液。一般來說,媽媽在順產后4-6小時內就可以自己小便了,但是由于外陰創傷,媽媽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極易導致尿滯留。一旦發生了尿滯留或尿不徹底,則可能讓細菌侵入,引發尿感染。如果在分娩6-8小時后甚至在月子中,仍然不能正常地將尿液排出,并且膀胱還有飽脹的感覺,那么,你就可能已經患上尿滯留了。
產后發燒是大事,不要以為只是頭痛腦熱而等閑視之。新媽媽在產后一定要養成定時量體溫的好習慣,如果發現體溫超過38℃就要當心嘍。
產婦在剛生過寶寶的24小時內,由于過度疲勞,可能會發燒到38℃。但這以后,體溫都應該恢復正常。如有發燒,必須查清原因,適當處置。個別媽媽乳脹可能發燒,但隨奶汁排出,體溫將會下降。如果奶汁排出后仍不退燒,就可能是別的原因。
發燒的最常見的原因是產褥感染,也就是俗稱的“產褥熱”。引起產褥熱的原因很多,有產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乳房感染等。女性在產后體力要比平時差很多,又伴有流血,子宮口松弛,本來有的細菌或外來的細菌容易在此時滋生,并漫延到生殖道或側切傷口。這時惡露有味,腹部有壓痛,如果治療不及時,可能轉為慢性盆腔炎,長期不愈。毒性大的細菌,還可能引起的腹膜炎或敗血癥。
因此,媽媽要注意觀察自己的體溫,多喝水,注意攝入營養,如果高燒連續不退就得趕緊找醫生。產后24小時之內會有進行外陰的清洗,但當自己大便后要及時清洗外陰,以免發生感染。
產后第一天應該吃些稀軟但有豐富營養的食物,如肉、蛋、魚和豆腐之類。有湯水的東西,像雞湯、排骨湯,對下奶是有效的。而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不僅增加維生素的攝入,而且對防止便秘也有幫助。
總之要葷素搭配,開胃口,多樣化。貧血的產婦要多吃些豬肝、鴨血和菠菜。抽筋和關節痛的產婦更要繼續服用鈣片。為了泌乳的需要,晚上也可以再加一次半流質或點心一類的夜宵。
很多媽媽在產后第一天基本上是躺著度過的。這樣可不好。其實,順產產婦可以在產后6-8小時坐起來;剖宮產的產婦在術后24小時可以坐起。要多坐少睡,不能總躺在床上。躺在床上不僅不利于體力的恢復,還容易降低排尿的度,這就有可能阻礙尿液的排出,引起尿滯留,并可能導致血栓形成。
因此,如分娩順利,產后可根據體力恢復情況下床,適當活動。產后24小時可以隨意活動,但要避免長時間站立、久蹲或做重活,以防子宮脫垂。產后8周可逐漸恢復正常工作。并且產后嘗試做做輕緩的體操,這有助于形體恢復。
生完寶寶成為母親,社會角色發生轉變,一定要盡快適應。要的的對待自己,對待寶寶。首先不能任性,所有的事情一定從寶寶出發,母乳喂養時寶寶可能因為含接乳頭的姿勢不對,造成乳頭皸裂,這不是寶寶的錯,是我們沒有掌握好喂寶寶的姿勢,所以要調整,母乳喂養。寶寶是自己的,自產的母親恢復很快,要盡快下地活動,盡快自己侍弄寶寶。千萬不能把寶寶交給月嫂,這樣會耽誤母乳喂養,耽誤親子關系的建立,耽誤寶寶一生安全感的建立。
有些新媽媽因為寶寶的性別和自己預想的不同;因為自己不會帶寶寶;因為產后子宮收縮的疼痛;因為家人照顧不周等等會出現抑郁情緒,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自己,對待寶寶,對待家人,克服抑郁情緒樂觀面對周圍的一切。
分娩過程耗盡了新媽媽的體力,因此,第一天最重要的還有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母親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寶寶換尿布,寶寶一哭鬧,母親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母親應爭取時間休息。
剛剛生完寶寶,一切都是新鮮的,尤其是經過千辛萬苦帶到世界上來的這個寶貝,怎么看都看不夠。但是休息,恢復體力是最重要的,來日方長,寶寶什么時間看都可以,但一定知道休息好了才有精力照顧寶寶。
在產后24-28小時內,常會有產婦感到心慌、胸悶、不能平臥、氣急等。這是因為妊娠時,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子宮也跟著增大,從而使得橫膈上升,將心臟推向上方。而在妊娠期間,心臟的工作量逐漸加大,心臟會略有肥大和心率加快。等到了臨產時,每一次子宮收縮都會增加心臟的負擔。而胎兒娩出后,胎盤排出,子宮又驟然縮小,原來與胎盤建立起來的血循環也一下子停止,這時子宮內的血液突然都進入母體的血循環。這一系列的變化,都是對新媽媽心臟的嚴峻。因此,產后媽媽如果發現心臟不適等異狀,一定要及時告訴醫生。
現在誰家生完寶寶,媽媽爸爸、公公婆婆、七大姑八大姨、親朋好友,都堆在產房門口,當產婦和寶寶出來,爭相一睹產婦和寶寶的風采。其實這時產婦是虛弱的,寶寶是稚嫩的,應該這么多人圍觀,只有丈夫和1-2個親屬就足矣。太多人產婦休息不好,還容易有細菌病毒的感染。其他人等產婦回家或出滿月再看望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