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藥井噴 專家建言:開發新藥雖好,不宜過度扎堆
抗癌藥井噴 廣州藥企爭喝“頭啖湯”
專家建言:開發新藥雖好 不宜過度扎堆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得知,目前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已初步形成,包括了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等科技產業基地等聚集群。相關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廣州生物醫藥企業數量、上市公司總市值和企業數量均位列全國第3位;上市企業數量位列全國第4。
到底廣州在哪些方面走在前列?專家和業界又怎么看待行業發展前景?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就此進行了深入采訪和梳理。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涂端玉、陳麗莉
表/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麗莉、涂端玉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波
剛去云南騰沖旅游完的楊先生非常開心,他說自己來廣州就醫撿回了一條命!八哪昵盎忌狭耸车腊┩砥。”楊先生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福建患者來廣州試新藥
“只出路費”救回一條命
“醫生一看檢查結果,直言‘手術都沒機會了’!睏钕壬募胰说故侵С炙斸t生的弟弟決定花百萬元來救哥哥,沒想到幸運的楊先生趕上機會參與PD-1新藥臨床試驗。
“南方醫院和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都太好了,這種看病體驗想都不敢想!睏钕壬嬖V記者,聽弟弟說,“多學科腫瘤會診”出來的治療方案非常個性化,高度的對癥治療使得患上晚期癌癥、和時間賽跑的他沒有走一點彎路,而現在還在用的PD-1新藥的他從沒掏過一分錢,連檢查、化療都全免費,只需要出路費、伙食費之類的“小錢”就可以了,配套的中藥、營養輔助藥也都感覺“很有效”。
“國家談判使得不少進口抗癌藥兌現了大降價,基本降了60%的價格進入醫院!敝猩酱髮W附屬第六醫院腫瘤內科醫生蔡月告訴記者。
在業內人士分析看來,藥品不良反應總體數量增多,并不意味著藥品不安全,最新數據很大程度反映出當前我國腫瘤藥市場紅火,注射劑則受到政策和市場環境影響而日益衰落。根據報告,臨床使用的化學藥抗腫瘤藥包括傳統的烷化劑、抗代謝藥、抗腫瘤抗生素等,也包括新興的藥物,如小分子靶向藥、免疫治療藥物等。
廣州坐擁華南地區優勢最為突出的醫院群和多個醫藥龍頭企業。據了解,2018年廣州醫藥制造業實現產值313.84億元,同比增長8.1%。按照《廣州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17-2021年)》,預計到2020年,廣州生物醫藥制造業產值將實現800億元,生物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有望成為廣州未來在全球引領發展的一個新領域。
廣州生物醫藥發展正當時
近年,廣州聚焦現代中藥、化學藥、醫療器械和健康服務等產業領域,形成了“三中心多區域”的格局,即以廣州科學城、廣州國際生物島、中新廣州知識城為三大產業集聚中心;以白云生物醫藥園區、番禺生物醫藥基地和從化生物醫藥基地為輻射區的產業布局。
近年來,廣州引入的生物醫藥重大項目不斷,醫藥界“大佬”紛紛選擇“廣州制造”——就在上月,百濟神州決定將在廣州生產其自主研發的PD-1抗癌藥,立足廣州、面向全球提供“救命藥”,而且是“臨床急需、價格合理、全球領先的抗癌藥”。據了解,百濟神州是創立于中國的創新型抗癌企業,也是首個赴美上市的中國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
與諾貝爾獎獲得者合作
“今年初,我們聘請了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蘭迪·謝克曼擔任集團及旗下研究總院首席科學家,為的就是在抗腫瘤藥物研發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構筑健康灣區。”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介紹,近年來,廣藥集團瞄準單抗、雙抗、疫苗等前沿藥物、加快生物藥布局。而據了解,該集團目前在研的多個1.1類抗腫瘤靶向新藥,一旦產業化后,未來在國內外市場很可能帶來百億元收入。
上月,廣州本土另一位行業代表、中國第三方醫檢行業領頭羊金域醫學宣布與全球科技巨頭默克就結直腸癌基因檢測達成戰略合作協議。據了解,雙方將聚焦中國結直腸癌的精準檢測和治療,從而幫助醫患選擇更優治療方案,并通過精準用藥減少患者支出,讓醫;鹩迷诘度猩稀
鏈接
廣電運通前三季凈利潤同比增三成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忠安) 10月24日晚間,廣電運通發布財報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三成多。而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廣州上市國企業績明顯改善,嶺南控股、越秀金控、廣日股份、珠江啤酒等都表現不錯。今年以來,廣州國資改革密集出現。因此,未來整個國資體系提質增效將更為明顯。
《廣州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發展實踐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廣州市屬國企資產總額是2005年的7.25倍,國企凈資產是2005年的6.46倍,國有資產規模僅次于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在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一。
專家建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
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如何實現研究成果盡快轉化為商品,在這個鏈條上我們是薄弱的。假如這個鏈條能夠做好,就能夠吸引更多的研發者、開發者。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腫瘤內科醫生蔡月:
現在國家一方面通過談判入醫保使得昂貴進口藥價格變“親民”,另一方面也在大力鼓勵民族藥發展,包括創新藥的研發和仿制藥實現藥效與進口藥的“一致性”。但有一大現象在于,某類藥一旦體現出藥物市場價值,國內藥企就都扎堆去做同一類。作為醫生,還是希望有實力的藥企開發更多新藥,實現“百花齊放”。
廣東嶺南肝病研究所所長楊炯:
抗癌新藥開發成功比如PD-1類別,的確給癌癥治療帶來了革命性進步。所以即使市場前景大好,藥企和投資者也要警惕抗癌新藥、新技術開發“路險且阻”,漫長回報周期和巨大失敗風險是新藥研發所必須面對的“成本”。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腫瘤內科副教授蔡修宇:
針對人類的“頭號殺手”癌癥或其他重疾,我們倡導通過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來盡可能降低患病風險,建議早期篩查早診早治。我們正在用較為適合普及的方式譜寫癌癥簡史,希望以后人們可以更好地了解癌癥,并做到有效預防。
【編輯:于曉】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