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三千多生活費,給孩子買東西花掉一千多,娃長大后卻“毀”了
文 | 上官媽(高級母嬰護理師)
一些家長,小時候什么都沒有,心里總有一種遺憾和自卑感。于是,當自己有孩子之后,就什么都想給孩子買,也不考慮自己的經濟情況。
還有的家長,明白了需要富養孩子,便不顧收入地為他買各種貴東西,殊不知這樣已經違背了“富養”的真正含義。
案例
最近,李女士整天以淚洗面,她的孩子因為亂買東西,如今已經欠下十幾萬。李女士很不解,她明明什么好東西都給孩子買,孩子怎么養成了亂花錢的性格。
原來,李女士小時候家里很窮,過得很自卑,有了孩子后,為了讓孩子不輸給別人。
圖文無關
就算每個月還完房貸后,家里的生活費只有3000多,也要為孩子買1000多一件的衣服、鞋子,好讓孩子在班上有面子。
十幾年來,李女士確實覺得,女兒比她小時候更開朗、更自信。可等女兒上大學后,第一個暑假回來時變得很沉默,李女士只以為她有什么心事,只能多給點零花錢。
又過了一個學期,放假回家的女兒,明顯變得開朗了,身上的新衣服很多,還打扮得更加好看。
后來催債電話打來,李女士才發現,女兒的衣服鞋子、化妝品都是“超前消費”,看著十幾萬的債務,李女士一陣眩暈,她恨鐵不成鋼地問女兒,為什么要這么做?
女兒卻哭著告訴她:“我也沒有辦法,上大學后,我才發現別人的衣服鞋子隨便買,而我的只有幾件,我不想被他們孤立……”
“假富養”使孩子變得更愛花錢、有攀比心理,不是個例。
除此之外,假富養還會給孩子帶來其他負面影響
1、價值觀扭曲,嫌貧愛富
如果父母在“富養”孩子的情況下,長期向孩子灌輸:有錢才是最好的、貴的東西才是好的等思想,孩子的價值觀很有可能變得扭曲。
當他們發現同學的父母更有錢時,會嫌棄自己的父母;碰到沒有錢的人,可能口出惡言;還會變得喜歡和有錢的人交朋友,為了和他們搭上話,不惜借錢買東西。
2、用錢買來的自信,更容易崩塌
有時候,自卑的心理不是用錢可以解決的,可能孩子現在因為比別人多了幾件貴衣服而開心、自信,但遇到下一個更有錢的人,孩子又該怎么辦呢。
孩子可能突然變得非常自卑,覺得自己哪里都不如別人。特別是當他過得很富有,而父母卻過得辛苦時,會使其自卑感更甚。
由此可見,真正的“富養”并不是物質條件上的富養,更多地可能是精神上的,要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家長的錢要用到正確地方
1、教育上
奢侈品帶來的自信,遠遠不如能力帶來的自信堅固,家長與其給孩子買各種昂貴的服飾,不如多培養孩子的興趣。
有職業和興趣追求的孩子,才能更不被外界的誘惑吸引,不在乎自己的身上的服飾是否為奢侈品。
2、保險上
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比較好,但未來的事誰也說不準,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為他備好以后的教育基金、醫療保險,理財產品,能讓孩子以后的工作生活更有底氣。
3、旅游上
在教育、生活等方面安排妥善后,如果還有余錢,可以帶著孩子出去游玩,這能給他帶來不少好處。
- 釋放壓力
當孩子對目前的學習、生活狀態感到煩躁時,帶孩子出去游玩,可以讓他們“逃離”焦慮的生活環境,拋開煩惱,感受世界的美好。
很多家長表示,帶自己的孩子出去玩后,他們變得比以前更加開朗了,心情不好的孩子,帶出去走一圈,回來就開心很多了。
- 增長見識
旅游時,孩子可以看到與自己生活地方不一樣的環境,自然可以收獲很多知識。而且旅游的路上,家長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孩子在一旁學著,也鍛煉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 積累談資
真正有了一次難忘的旅行,孩子寫作文的時候,都不用瞎編了。碰到去過同一個地方旅行過的同學,交流的話題也變多了。更能增進他與同學的友誼。
舍得給孩子花錢是好事,但是家長一定要將錢用對地方呀,希望每個孩子都變得更優秀。
- 標簽:神醫悍妃杠上腹黑邪王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