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女兒對門居下一句影視綜藝“未刪減版”可能注水更多雷佳音孟麗
新京報漫畫/許英劍
【聚光燈】
日前,廣電總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通知中不僅再次強調了“未通過審查的電視劇、電影,不得作為網絡劇、網絡電影上網播出”,同時也要求未來任何平臺不得再傳播“完整版”、“未刪減版”、“未刪節版”等,同一內容多個版本或將不復存在。
“完整版”、“未刪節版”、“未刪減版”,當你在網上看到冠以這種名義的影視、綜藝內容時,會聯想到什么?是更好看、更有料、更過癮,還是更完整、更充實、更詳盡?
不過在廣電總局的新規出臺后,也就不必再聯想了,因為新規明確提出:影視劇、綜藝節目必須實現“網臺統一”,統一審查標準,統一播出時長,視頻同一內容多個版本的狀況將會徹底成為過去時。
對于觀眾而言,這是無所謂的事情。因為現在網上所謂的“完整版”、“未刪節版”、“未刪減版”,更多是內容的拉長,花絮的增多,以及廣告的花樣翻新。在過去,“未刪減”可能還意味著吻戲、床戲等敏感鏡頭會讓人好奇,“完整版”還標志著創作者的意圖表現得更清晰,但照目前影視劇內容質量來看,這種說法連“噱頭”都構不成。
許多仙俠劇、大IP劇,比如《花千骨》、《何以笙簫默》,包括最近熱播的《歡樂頌2》,之前網上也有“完整版”、“未刪減版”,但就那些所謂被刪減的內容看,并無什么重新剪輯進來的必要性。這些劇的電視臺播出版本,都讓觀眾忍不住想快進。注水的劇如果有“完整版”,只能表明“完整版”注水得更厲害。
限制多版本內容,很容易讓人往審查更加嚴格的方向聯想,覺得會傷害創作者的獨立性和創新性。去年廣電總局負責人所說“線上線下標準統一,電視不能播什么,網絡也不行”,也曾被解讀為創作自由度更高的網絡視頻內容要被一刀砍,F在回頭看看,網絡視頻內容制作機構并沒有珍惜最初的創作空間,網絡視頻內容的低劣、粗俗與混亂,讓管理部門不得不出手干預。
對于創作群體來說,新規無疑也會投射到他們的創作思維里。應對新規的最好做法,就是提高對作品的掌控能力。包括:明確自己作品的收視對象,不貪大求全。不要既想吸引電視觀眾,又想討好網絡觀眾,導致作品風格飄忽。把內容打磨得更精煉,不為拉長篇長、增加集數而多說廢話,不留大量可剪可不剪的情節與鏡頭。從長遠來看,還要鍛煉適應全媒體傳播內容生產的能力,因為電視臺也好網絡也好,最不會拒絕的就是好的作品,有了好的作品為底氣,就不用把心思浪費在其他討巧的做法上。
新規出臺后,很有可能會遭遇到執行難的問題。一個很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產業相關鏈條拿版本做文章換取利益。但這是平臺與制度之間的博弈,和創作者沒多大關系,創作者只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才華,貢獻更好的內容,就能夠在變化的環境下掌握主動權。任何一次政策的沖擊,都能給劣質內容生產者找到借口,但真正優秀的創作者,會堅定自己的創作信念,以作品說話贏得業界與觀眾的尊重。
□韓浩月(文化評論人)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