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媽媽容易得的三種病
產婦從懷胎十月,到寶寶出生,心理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家人更多的關懷、鼓勵和支持,如果不幫產婦度過,產后媽媽很易得三種疾病。
為什么這些年來,產后抑郁癥會越來越明顯呢?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康佳麗分析說,以前女人生孩子,往往是兩三年一個,生得比較多,再加上家務繁忙等原因,產后基本沒時間去抑郁。
而現在中國大多數家庭中,產婦多是獨生女,從小就嬌生慣養。懷孕之后,身材臃腫,生理發生改變,也不懂得如何處理并調整這種變化,等孩子出生了,又不知道如何帶孩子、照顧小孩,尤其是當產后無老人幫忙帶孩子。
面對這些一團糟的情況,產婦產后無法應對改變,適應不過來,進而發展成抑郁。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家里有“重男輕女”觀念,對產婦生了女孩后,表示失望,給產婦臉色看,甚至不照顧產婦,這些自然引起產婦焦慮、煩躁、緊張,繼而出現抑郁。
在分娩后,家人應多觀察孕婦的情緒變化:是否變得愛哭、容易掉眼淚、不出聲、不愛笑、情緒不能控制等。父母則可多幫產婦帶帶小孩,平時多鼓勵她,支持、關愛她,幫助產婦適應因為激素突然變化導致的身體、情緒的改變,尤其是老公可多陪陪產婦,從而順利渡過產后的應激期。
如果產婦出現了輕度的抑郁,則需及早重視及治療。治療產后輕度抑郁最主要的是心理治療,家人要多與產婦溝通,關心、鼓勵、支持并關愛她。
產后不能約束小便而漏尿,這就是產后尿失禁。這是因為分娩時,第二產程過長(從看得見孩子的頭到胎兒娩出這個時間段一般最好半個小時,超過兩個小時就算太久),胎兒的先露部分(尤其是頭)對產婦的盆底韌帶及肌肉的過度擴張,特別是使支持膀胱底及上2/3尿道的組織松弛所致。
在臨床上發現,分娩的產婦可能會更容易發生尿失禁。這是因為在陰式分娩時,胎兒過大生不出來的時候,只能采用鉗產、助產,而這樣產婦的盆底韌帶、肌肉等就會被牽拉得太久而變得松弛。
大部分這種情況,產婦在產后會短暫性尿失禁,這種尿失禁幾天后便可恢復。如果時間長還會有尿失禁的癥狀,則在產后需要做盆底康復來改善尿失禁。
一般來說,產后什么時候能做盆體康復呢?康佳麗說,生完孩子就可以做,比如提肛訓練,它有利于提升盆底肌、收縮盆底肌肉。
當然,最好在產后42天做一個系統完整的盆底康復治療,通過這種治療能讓盆底肌肉、韌帶恢復到產前的狀態,一天做一次,既可塑形,又可使收緊,對產材恢復、性和諧都有很大幫助。
另外,產程太長也容易導致產后尿失禁。所以康佳麗指出,為了縮短第二產程,孕婦在平時就應該多散步、鍛煉,讓腹部肌肉強而有力,在分娩時更應該配合醫生。
產后腰痛這是很多產婦遇到的問題,多數人認為這是月子沒坐好的原因。針對這一說法,很多人會說為什么外國生完寶寶的女性朋友,她們產后洗冷水澡、穿背心短褲,在飲食上也很隨意,沒有刻意地進補,而中國人強調產后“坐月子”,不能吹風、不能濕水,產后吃的也格外講究,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差異,大概是中國人與外國人體質不一樣所致。
為什么中國人強調“坐月子”,傳統的說法是因為月子里不注意保養,很容易落下月子病,其中腰痛就是最突出的一個問題。產婦出現腰痛,原因比較復雜。
首先,孕婦懷孕10個月,肚子越來越大,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脊柱受到牽拉,因此造成腰疼,但這種疼痛產后42天會恢復正常。其次,產婦抱小孩、喂奶等,造成固定姿勢,這也會導致產婦腰疼。
另外,產婦分娩的時候,特別是順產時,由于陣痛,在產床上滾來滾去,這也會加重腰疼,通常一周內就會恢復。如果產后42天后還腰疼,則要考慮是否為缺鈣問題。因此,孕產婦一定要補充鈣,在飲食上多吃點骨頭湯、魚頭湯、蝦皮、豆制品。
如果產后2-3個月還腰疼甚至疼,產婦應該去醫院看醫生。如果在懷孕期間,孕婦肚子大,為預防脊柱被拉牽引起的腰痛,少久站,多坐臥,坐的時候最好放一個靠墊。產后42天,即產后惡露清理干凈后,可穿束身衣、束身褲等來恢復體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