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草藥治療3種母豬產后疾病
在豬場管理工作中,部分養豬戶由于缺乏母豬飼養管理經驗,在實踐中常造成母豬產后發生以下三種疾病,使之造成仔豬成活率下降,嚴重的也可使部分母豬死亡,損失很大,筆者臨床多年對母豬產后病治療有一些新體會,望與廣大同仁探討。
營養不良,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胎衣和子宮連接處沒有生長成熟,不能應時自脫,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另外,母豬臨產時,受冷風襲擊,致血道閉塞或因胎兒過大,脫出后,血入胞中,胎衣漲大,亦能致使胎衣不下。癥狀
本病最顯著的癥狀是外垂有一少部胎衣或殘留子宮內污物等,起初病豬有食欲,時兒久之,則出現沉郁,站立不安,喜歡臥地,出現沉郁現象,口色淡白,體溫偏高,時間過長,母豬眼結膜發紅,喘氣粗迫。
以補氣活血,祛瘀為原則。方劑:當歸25克、川芎15克、桃仁10克、炮姜10克、甘草10克、黨參15克、黃芪15克。以上中藥為末灌服,黃酒150毫升為引。
當歸、川芎、桃仁、炮姜、甘草、黃酒有導滯和營補虛祛瘀作用;黨參、黃芪有補氣血作用。氣血不足,產后多虛,故導致胎衣不下或殘留污物等癥。
多因產前營養不良,體質瘦弱,不能生化乳汁。營養過盛,運動不足,以致氣血雍滯不暢亦可致成其患。初產母豬發育不良,也可發生缺乳。治療
乳乃血升化,血少則不能生乳,但是此病與不通有關,臨床常用通補兼施治法,體質弱者,用以補氣養血療法,如黨參、黃芪、白術;體質肥胖可宜用通乳,藥物如山甲、王不留行、通草。
方一:當歸25克、王不留行15克、陸陸通15克、山甲10克、通草10克、川芎10克。
方二:當歸25克、川芎10克、黃芪15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熟地10克、山甲10克、通草10克。方解
本方以黃芪、黨參、白術、當歸、川芎補氣血、養血為主藥,導向引血歸脾;陸陸通、山甲、通草以通,使暢通,乳汁自然增多。
本病多發生在泌乳期,多由于圈舍潮濕,濕熱上蒸,侵入乳房所致,又因仔豬哺乳時乳頭,毒氣乘傷而入或因乳孔閉塞,乳汁不能流出而蓄積,阻礙血液流行,亦可致成本病。
患部發生硬腫塊,皮膚變紅,發熱疼痛,不讓仔豬哺乳,有時蔓延到整個乳房,沉郁,體溫升高,食欲減少。
方劑:通草10克、青皮10克、山甲15克、芙蓉花10克、當歸20克、連翹15克、雙花10克、黃柏20克、牛蒡子15克、皂刺20克為末,白酒150毫升灌服。
通草、山甲、芙蓉花消腫化積乳,青皮、當歸理氣,活血,消瘀,其余藥物清熱解毒,消痛。
目前這三種病輕時,用西藥能夠解決,但是效果不太明顯,雖然中草藥物在臨床上較西藥麻煩,但是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