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協作 如東27歲產婦闖過“鬼門關
中國江蘇網4月18日訊 昨天,27歲如東產婦吳娟(化名),躺在通大附院的普通病房,與家人輕輕地交談著。誰能想到,10多天前,她還掙扎在邊緣。
4月5日,清明長假第一天。下午6點多,正準備下樓會診的通大附院介入科主治醫師顧濰瑋接到通知,一名產后大出血的產婦從如東轉院過來,可能需要做介入手術止血。去會診另一位病人的上,顧濰瑋正好遇到這位產婦,了解到產婦出血量大、血壓很低,病情危急,就馬上改變線,與婦產科急診人員一起護送產婦去病房。
到達產科病房時,產婦鮮血已經浸透厚厚的褥子,處于休克狀態,需要立即查明出血部位,止血救命。婦產科值班醫務人員,立即增加靜脈通道,加壓輸液輸血,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和出血量,同時向科室負責人匯報。科主任張玉泉等5名同志立即從家中趕來,一起投入搶救。
顧濰瑋在旁觀察病情,尋找介入止血的時機。病人血壓掉得非常厲害,只剩高壓40、低壓20。由于失血過多,普通血管都已經黏合在一起,根本無法輸血、輸液,情況危急。醫護人員共同尋找可以輸血的地方,ICU王林華副主任醫師終于在病人股靜脈成功地進行穿刺置管,兩位不停地加壓輸液輸血,補充血容量,糾正休克。
急診科、婦產科、介入科、輸血科、ICU等10多個科室,在院的、在家的醫務人員都用最快速度趕來。在搶救的同時,全院大會診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大量輸血的同時,病人血壓終于回升,得以有機會進行介入治療。
由于患者出血量大,血壓低,股動脈搏動都無法觸及,介入科趙輝主任果斷在超聲導引下迅速成功置入動脈鞘,并成功地將子宮動脈封堵止血,一直忙到深夜近12點。
當天值三線班的婦產科主任醫師王晨毅晚上6點多接到通知趕到醫院,參與救治;在深夜,得知病人介入手術后仍有產道出血的情況下,又趕到醫院,一直忙到凌晨3點多才回家。
失血過多就要緊急輸血。在搶救中有個難點,患者偏偏是存血較少的A型血。輸血科與市中心血站緊密聯系,四處調血,市中心血站的司機往返醫院3趟送血。最終,患者輸入紅細胞18單位(3600毫升)、血漿1450毫升、冷沉淀因子15單位,相當于給產婦換了一遍血。
ICU病房在床位緊張的狀況下,確保危重孕產婦綠色通道收治,并增派精干人手,24小時密切監護。
心內科、呼吸內科……一個個相關科室都派員參與會診搶救與護駕。在多學科參與下,患者終于轉危為安。
清明夜斜風細雨靜悄悄,而通大附院的這個夜晚,單是為這一名產婦就已經動員了全院十幾個科室、幾十位醫務人員。吳娟家屬謝不絕口,“醫院在這么短時間內調集這么多專家,將孩子的娘搶救了回來。”
2016年底,通大附院成為蘇北地區唯一的省級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指導中心。一年多以來,通大附院以此為抓手,開展危急重癥孕產婦救治的多學科協作,對患有嚴重產科并發癥、合并癥的孕產婦實行多學科聯合診治,全面提高救治服務能力。去年醫院共救治危重孕產婦950人次,其中外院轉診220人次,病種包括兇險性前置胎盤、胎盤早剝、產后大出血等,危重孕產婦搶救成功率達100%,并榮獲江蘇省婦幼保健先進集體三等功。
“孕產婦一直是醫院救治的重點,涉及的是兩條生命。建成省級孕產婦危急重癥救治指導中心后,廣大醫護人員一方面不斷完善自身,提高救治水平,一方面對周邊地區各醫院進行相關指導培訓,提升各個醫院的救護水平。”通大附院副院長施煒表示,今后醫院將進一步打造區域中心,為南通及周邊地區危急重癥孕產婦提供更安全、更有保障的醫療服務。
- 標簽:產后什么病可以請長假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