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媽媽產后連孩子都看不清 原來是孕期得了這種病
“寶貝,媽媽終于看清到你的臉了。”32歲的陳女士端詳著1歲多的兒子不禁失聲痛哭。因為大意疏忽,過于,這一年陳女士失明痛苦。更讓她悲痛的是,自己的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這才第一次看清了他的模樣。
那一年,已是30歲高齡的陳女士懷上了頭胎,家里人滿心歡喜,把她當做國寶一樣疼愛。在之后的孕婦體檢中陳女士查出了糖尿病,但她并未重視,血糖控制時好時壞。
胎兒7個月大時,陳女士的視力快速下降,開始看不清東西,一查是糖尿病眼病,醫生手術治療。“懷孕期間動刀動針不吉利”,家人不手術,決定等待孩子出生后再治療。短短3個月陳女士雙眼失明,孩子呱呱墜地時她只聽到聲音卻看不清臉。
生產后陳女士在家人攙扶下趕往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接診的沈肇萌副主任醫生檢查后,發現陳女士的雙眼視力幾乎完全,眼底鏡顯示視網膜脫離,眼底血管完全閉塞。得知疾病經過,沈肇萌醫生深感,雖然陳女士的雙眼病變較嚴重,但她還是極力為她做了手術治療。
“糖尿病眼病拖延不得,一旦發現要及時干預。”沈肇萌搖頭嘆息說,要是陳女士在發現視力下降時及時治療,完全可以避免這樣的結局。據沈肇萌介紹,即使是孕婦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經過4次手術,陳女士的視力恢復到生活能自理,但要閱讀則要借助放大鏡。事后,陳女士后悔不已,疏忽大意,竟然付出了如此慘重的代價。
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常見并發癥。在李惠利醫院眼科病房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眼底病變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初期的糖尿病眼病可在血糖控制良好、配合積極治療下,延緩進展速度。沈肇萌介紹,早期治療干預手段較多,局部的眼底病變還可以通過激光治療,效果也較好,而像陳女士這樣到達重度病變的患者則只能通過手術治療,且效果大受影響。記者發現,在該病房還有不少糖尿病患者首發是眼部病變,其中年輕人的身影也不少見。
20多歲的小林即將大學畢業。在輕松的大學生活中,他迷上了網游,一玩起碼半天,中途渴了就喝飲料,餓了就叫外賣。2個月前小林開始感覺視物模糊,以為是打游戲眼睛疲勞所致就買來眼藥水滴。才三天,小林居然看不清電腦屏幕,心急如焚來到了醫院。一查視力卻只有0.5,細心的沈肇萌憑借經驗判斷小林的視力下降并非眼睛疲勞這么簡單,進一步查血糖,居然高達16.5wmmol/l,小林轉到了內分泌科進一步治療。
經過治療,小林血糖控制平穩,視力漸漸恢復。由于病情沒有拖延,干預較早,小林尚且不需要手術治療。“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現該病變,15年以上者達80%。”內分泌科主任張廣吾在20多年的臨床經驗中,對此并不陌生。
“由于像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及黃斑水腫早期可無癥狀,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到了增殖期是不可逆損傷。在確認患有糖尿病后,所有患者都應該前往眼科進行檢查。”張廣吾,糖尿病患者網膜病變每1到2年檢查一次眼睛,輕度視網膜病變每半年檢查一次,重度者3到6個月檢查一次,而懷孕婦女則要增加檢查頻率。如有眼部有以下異常感覺,要及時去找眼科醫生檢查治療,并要縮短眼科隨診時間:視野物模糊,眼花看一些標志或者閱讀的時候很吃力,看東西有重影眼睛發紅,而且一直不褪,眼睛看見光斑或漂浮物,直線看起來是彎的,原來沒有近視者出現近視,或者原有的近視加重。
“預防和治療眼底病變的關鍵還是在于控制血糖,但也不要忽視血壓、血脂影響。”張廣吾說,控制血糖同時要控制血壓和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