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后子宮內膜炎是繁殖母豬的一種常見病
母豬產后子宮內膜炎是繁殖母豬的一種常見病,尤以規模化豬場和引入的純種母豬易發,如果處理不當,對生產危害極大。據數據統計,發情不正常或延遲發情、屢配不孕的母豬
主要是子宮局部受細菌感染,多發生于產后幾天或流產后。誘因如下:①母豬產子過程中損傷、污染;母豬難產時胎衣不下、子宮脫出或胎衣碎片,子宮弛緩時惡露滯留;②人工授精消毒不嚴,配種時生殖道黏膜受到機械性損傷,公豬的生殖器官或有炎性分泌物;③母豬過度瘦弱或體質差,抵抗力下降,卵泡激素缺乏,黃體激素過多,使生殖道內原來的非致病菌致病;④母豬便秘,一方面糞便殘留在大腸內,擠壓產道,引發難產,另一方面母豬排便不暢,腸內殘留時間長,利于細菌在糞便中大量繁殖,增加了母豬被感染的可能性;⑤炎熱季節的衛生差、消毒不嚴格,也是導致發病的誘因。
急性子宮內膜炎多發于產后或流產后,病豬體溫升高,減食或不食,不愿起立,伴有排尿動作,不時努責,隨同努責從內流出帶臭味的紅褐色黏夜或膿性分泌物,有的夾有胎衣碎片。
慢性子宮內膜炎往往由急性子宮內膜炎轉變而來,癥狀不明顯,食欲、泌乳稍減,臥地時從中流出灰白色、黏稠分泌物,站立時不見黏液流出,周圍可見到分泌物的結痂。此外病豬還表現消瘦、發情不正常或延期,返情率增高。
搞好產房欄舍及豬體的清潔衛生和消毒工作,做好分娩母豬的接產、助產工作,避免細菌經產道感染,并確保胎衣全部排出。
母豬產子前3天和產后3天各肌注一次長效土霉素(每頭每次10-20毫升)或賽福(每支200千克母豬)。
母豬產子完畢后注射前列腺素,每頭每次2-5毫克,使其盡快排出胎衣和子宮內污物,消除感染源。
炎癥急性期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者0.9%生理鹽水溶液沖洗子宮(如感染要沖洗子宮),再肌注魚腥草注射液(4-6支)+阿莫西林(6-8支),一天一次,連用3天。
慢性子宮內膜炎皮下注射垂體后葉素20萬-40萬單位,促進子宮內炎性分泌物排出;子宮內注入高壓滅菌植物油20毫升,混入阿莫西林(15毫克/kgw)。
配合療法清開靈2支+阿莫西林(6-8支)+魚腥草注射液(4-6支),肌肉注射;重癥豬再用5%葡萄糖鹽水250-500毫升靜脈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