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太累失控扔寶寶五類產后媽更易得抑郁!
三個月大的寶寶最近不知何原因一直哭鬧,晚上睡下每過幾分鐘就哭鬧一次,從分娩至今三個月,每晚從沒安穩睡足5小時,過度勞累讓這個新媽媽煩躁不已,突然有一天,她突然失控將寶寶使勁扔在床上,還打了兩巴掌,看著寶寶臉上的掌印,丈夫問別人帶娃怎么沒事,你太嬌氣了吧?
產后媽抑郁癥會表現為持久的情緒低落,具體為表情陰郁、無精打采、困倦、易流淚和哭泣,可用“郁郁寡歡”、“凄涼”、“沉悶”、“”、“孤獨”、“與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墻”來形容。典型的產后抑郁癥是產后6周內發生,可持續整個產褥期,有的甚至持續至幼兒上學前。據統計,76%的產婦患有產后抑郁癥。
“80后”的獨生子女已經成為生育主體,患產后抑郁的比例也高。獨生子女群體獨有的心理特點易使產后抑郁高發。從成長到結婚、懷孕、生育,她們幾乎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一旦生完孩子,一家人的重心一下子都轉移到新出生的寶寶身上,準媽媽在心理上容易出現適應不良等問題,從而成為產后抑郁的易感人群。
一般來說,白領女性受教育程度較高、收入水平較好,往往對自己和下一代的要求都比較高,因此煩惱的事也較多,更容易患上產后抑郁。這類媽媽,在產后都會對重回職場問題、以及產后容貌和身材變化等問題產生各種擔心,這些情緒都可能會導致產后抑郁。
有些產婦對母親角色缺乏認同,初為人母的角色改變,使其面臨自身康復和育嬰兩大問題,對自己的母親角色產生沖突和適應不良,無法克服做母親和工作的壓力,尤其是文化程度高的人由于面臨的社會壓力和壓力較大,考慮問題多,情緒較復雜,易發生抑郁。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法國一項研究發現,女性生男孩較生女患產后抑郁的機率孩更大。研究人員調查了181名法國婦女,參試婦女回答了36項測試問題,內容涉及心理健康、總體健康、體育活動、情感因素等諸多方面。結果發現,生男孩的母親得分比生女孩者得分低70%,其患產后抑郁的可能性則高9%。
世界衛生組織將30歲以上第一次分娩的孕婦定為高齡初產婦。在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中,高齡產婦日益增多,她們常常會過度擔心因高齡帶來的不測,年齡越大,越容易出現緊張、恐懼、抑郁和焦慮等情緒。再加上擔心身材不易恢復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她們的心理負擔。有研究表明,產后抑郁隨年齡增長,其發生率有增高趨勢,高于28歲的初產婦產后抑郁發生率最高,大約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