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首頁  產后月子  產后疾病

8月凈買入699億元中國債券 境外機構加倉人民幣資產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09-04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幅度貶值后,外資會否撤離人民幣資產?8月境外機構以實際行動,有力回應了這一疑問。

  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簡稱“交易中心”)2日公布,8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共達成交易6241億元,在交易放量的同時實現凈買入699億元。要知道,8月人民幣市場匯率、中間價及人民幣匯率指數均出現較大幅度貶值。此外,數據顯示,截至9月2日,今年以來“北上資金”凈流入1269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雖然人民幣貶值風險是境外投資者重點考慮的風險因素,但當前市場并不存在強烈的人民幣貶值預期,且中國債券利差優勢十分明顯。匯率風險釋放后,外資買入的意愿更強了。

  境外投資者持續凈買入

  交易中心2日披露,截至8月,共有2114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較去年末增長214家。當月,境外機構投資者共達成交易6241億元,交易量環比增長43%,同比增長63%,占同期現券市場總成交量的3%。其中,買入債券3470億元,賣出2771億元,凈買入699億元。在這6241億元交易量中,通過結算代理模式達成2855億元,通過債券通模式達成3386億元。

  以上兩方面數據顯示,8月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境外投資者隊伍繼續壯大,境外投資者加倉中國債券的勢頭沒有發生方向性變化。

  2010年8月,人民銀行允許三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中國債券對外開放進程加快。此后,境外機構持有的中國債券規模不斷上升,到2017年9月首次突破1萬億元,到2019年7月末進一步突破2萬億元。突破第一個1萬億元花了7年,實現第二個1萬億元只花費不到2年,近兩年境外投資者買入中國債券的節奏顯著加快。在這一背景下,8月的數據不過是延續了過去兩年多的大趨勢而已。然而,今年8月不是一個普通的月份。

  匯率貶值預期不強

  8月,人民幣匯率出現了近年來較罕見的波動。8月無論是人民幣市場匯率還是中間價,均出現較大幅度貶值。當人民幣匯率出現較大幅度貶值后,外資會否撤離人民幣資產?這個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尤其是在外資持有人民幣資產規模上升、市場影響力增強之后。而在影響境外投資者決策乃至資本流入的眾多因素中,匯率是不得不提的一個。

  平安證券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人民幣金融資產規模與人民幣匯率表現出一定負相關關系。在歷史上人民幣貶值預期較濃的時期,境外機構的中國債券持倉確實出現過增長放緩甚至下滑的情況。

  需要指出的,匯率因素影響外資投資乃至資本流動的關鍵在于貶值預期,而不是貶值。如果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較濃,潛在匯兌損失可能侵蝕債券持有收益,境外投資者傾向于減少人民幣債券持倉,或者等貶值風險釋放后買入。因此,在人民幣貶值預期較濃時,外資投資中國債券的力度可能減弱。這一現象在外資投資A股市場的時候同樣存在。

  當前無論是遠期匯率還是在岸和離岸匯率價差,均表明市場上人民幣貶值預期不強。對于外資來說,可能更加希望看到人民幣貶值再買入,此時人民幣資產比以往更便宜了,而且貶值風險更小。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8月境外機構繼續增持中國債券的現象。

  政策有紅利估值有優勢

  當前人民幣資產的估值水平較低,對外資來說仍具有極強吸引力。

  以債券為例,2018年三季度以來,全球債市收益率持續走低。據數據,目前全球負利率債券規模超過16萬億美元,遠超2016年高位水平,創出新高。在主要經濟體中,基本上只有美國和中國的無風險債券收益率仍高于2016年的歷史低位水平。而在剛過去的8月,美國國債收益率加速下跌,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距2016年低點只差10余個基點。我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仍比2016年低點高出40基點以上。目前,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超過150個基點,處于歷史高位。

  不僅是債券。數據顯示,截至9月2日,今年以來通過滬深港通“北上”凈流入的資金超過1260億元。剛披露完的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以QFII為代表的外資機構在二季度大量買入A股,重倉多家上市公司。為滿足外資需求,今年前8月QFII新增獲批額度超100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正如央行有關負責人所說,在目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背景下,中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的貨幣政策保持常態的國家,人民幣資產的估值仍然偏低,穩定性相應更強,中國有望成為全球資金的“洼地”。

  另需指出的是,外資買入人民幣資產并不完全由市場因素驅動。中國資本市場持續擴大開放,制度紅利不斷釋放,也在近年來吸引外資投資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去美元化”潮流的興起,也使得部分境外投資者把眼光轉向中國市場。

  興業證券研報認為,中國債市開放的制度紅利將與全球流動性“再寬松”形成共振,外資增配人民幣債券的力度有望進一步加大。

  本報記者 張勤峰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