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誰沒非議?被群嘲的黃曉明,學學劉姥姥
《人生在世,誰沒非議?》
文/閆晗
發于2019.9.23總第917期《中國新聞周刊》
明星黃曉明上一個老綜藝節日被群嘲上熱搜,戲謔“明學”成為娛樂現象,他以一己之力扛起了節目收視,讓隊友們收獲好感,連前兩季的點播量都上來了。他就如同《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復,以一人之失敗襯托喬峰、段譽、虛竹三個主角的高大、成功。
明星上綜藝節目遭到“群嘲”的原因,往往是某些言語或行動代入感太強,讓觀眾想起生活中遇到的某人。
之前大S“打擊”阿雅,讓很多人想到自己的損友,不自覺受了傷,替“弱者”阿雅鳴不平。黃曉明的霸道總裁范兒,則讓人聯想起剛愎自用的上司或者父輩。一旦進入集體狂歡之后,其余的吃瓜群眾也一擁而上,“懟”就成了政治正確和時尚潮流,如果當事人表態時不顯得心大,還會被說成沒有娛樂精神。
群眾需要不必負責任的歡樂,可無論相聲小品還是喜劇電影都越來越不可樂,像硬撓咯吱窩,而在網絡上自己發現和總結的“!币驗閰⑴c感強,歡樂加倍,表演者如果肯自覺配合,提供多一些“料”就更有意思了。
“群嘲”往往帶著一種智力、道德或品位上的優越感,抱團攻擊某個可笑之人隱蔽安全,自己的不厚道能得到一種精神上的豁免。看透這種荒謬感,被群嘲或許就不會那么難受。
《紅樓夢》里劉姥姥就被賈府眾人群嘲過,大家伙兒憋著勁兒拿她取樂,王熙鳳給她插了滿頭花打扮得像個老妖精,準備了笨重的象牙鑲金筷子要她夾鴿子蛋,鴛鴦讓她表演飯前“祈禱詞”“老劉老劉食量大如!,所有人等著聽她說行酒令“大火燒了毛毛蟲”。但是劉姥姥怎么應對的?她拿出老藝術家的修養,大大方方表演,賈府內外充滿快活的空氣,姑娘小姐們像做了一次心靈馬殺雞一樣恣肆快活。
高貴有靈性的金陵十二釵嘲笑起鄉下人來也欲罷不能。比如妙玉,劉姥姥用過的杯子,她沒法繼續使用,必須扔掉。用行為提醒別人注意階層差距,不要“過界”,這種做派,放在電影《寄生蟲》里是有生命危險的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