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孕媽最實用的4大胎教法
對于孕媽咪來說,胎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課。什么是科學的胎教?胎教究竟又有何“神奇”功能?應該怎樣進行胎教?就讓我們來學習最實用的4大胎教法吧——
撫摸胎教
名詞解釋:撫摸胎教
就是通過對胎寶貝的撫摸來與之交流,傳遞信息,從而刺激胎寶貝的生長發育。
在子宮里,胎寶貝的手掌、腳掌、嘴唇、前額、眼瞼等部位經常受到觸覺刺激,將會大大增進胎寶貝的活動。活動能力的增強,使胎寶貝在出生后動作發育快,手腳靈活,步履更穩重,而且性格樂觀、自信,能自然融入新環境,適應各種變化。
意義:
1. 可以鍛煉胎寶貝皮膚的觸覺,并通過觸覺神經感覺體外的刺激,從而促進大腦細胞的發育,加快智力發展。
2. 激發胎寶貝活動的積極性,促進運動神經的發育。經常受到撫摸的胎寶貝,對外界環境的反應也比較機敏,出生后翻身、抓握、爬行、坐立、行走等大運動發育都能明顯提前。
3. 在進行撫摸胎教的過程中,不僅能讓胎寶貝感受到父母的關愛,還能使孕媽咪身心放松、精神愉快,加深了一家人的感情。
準備:
1. 在第16孕周時開始能明顯感到胎寶貝的活動,在第20孕周時便可進行撫摸胎教了。
2. 胎寶貝一般在傍晚時活動較多,最好選擇這個時間進行撫摩胎教。
3. 孕媽咪仰臥于床上或坐在舒適寬大的椅子上,全身放松,讓腹部保存松弛狀態,并把雙手手指放在腹面上。
特別提醒:
每次做撫摸胎教前,一定要先去排尿,以免影響效果。
方法:
1. 準備完畢后,孕媽咪伴著輕松的音樂,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輕輕反復在腹部做撫摸動作。一開始,先用中指和食指輕輕并反復觸壓胎寶貝,然后雙手稍握拳,輕輕叩擊腹部。每次做5分鐘左右,每天2-3次。
愛心Tips:
有的胎寶貝立即就有輕微胎動表示反應,有的則要過一陣子,甚至好幾天才有反應。經過一段時間撫摩,孕媽咪只要一觸摸,胎寶貝就會一頂一蹬地主動迎上來。
撫摸及觸壓胎寶貝的身體時,一定要動作輕柔,不可用力。在觸摸過程中,要注意胎寶貝的反應,如果胎寶貝輕輕地蠕動,表明還可以繼續進行;如果遇到胎寶貝“拳打腳踢”,可能是胎寶貝不舒服了,就應該馬上停下來,以免發生意外。
2. 到了孕28周,孕媽咪可隨音樂的伴奏與胎寶貝的身體接觸,如觸摸圓而硬的頭部,平坦的背部,不規則而又常變動的四肢及圓而柔軟的臀部等。這些動作可以幫助胎寶貝翻身、轉動手腳,既好似讓胎寶貝做“體操”,又好似推著他們“散步”。羊水可保護胎寶貝,不必擔心胎寶貝會被壓壞。
愛心Tips:
幫助胎寶貝運動的時間最好固定,一般選擇在晚上8點左右較為適宜。
每次運動時間不要過長,以5-10分鐘為宜。
3. 胎寶貝開始踢媽咪肚子時,媽咪要輕輕拍打被踢部位,等待第二次踢肚;一般來講,1-2分鐘后胎寶貝可能會再踢,這時媽咪輕拍幾下再停下來;待胎寶貝再踢時,如果媽咪改換一下拍的部位,胎寶貝便會向改變的地方踢去。要注意的是,所改變的位置不要離胎寶貝一開始踢的地方太遠。這種游戲每天玩2次,每次玩上數分鐘。
愛心Tips:
由于孕婦在中后期常會出現不規律宮縮,即腹部一陣陣變硬,這時不宜再做撫摸胎教,以免引起早產,可多采用音樂或語言胎教。
貼心叮嚀:
一般在孕早期以及臨近預產期不宜進行撫摸胎教。
有不規則子宮收縮、腹痛、先兆流產或先兆早產的孕婦,不宜進行撫摸胎教。
曾有過流產、早產、產前出血等不良產史的孕婦,也不宜進行撫摸胎教。
撫摸胎教應有規律,堅持在固定的時間進行,這樣胎寶貝才能心領神會地在此時間里做出反應。
撫摸胎寶貝時,避免情緒不佳,應保持穩定、輕松、愉快、平和的心態。
保持室內環境舒適,空氣新鮮,溫度適宜。
如能配合語言胎教和音樂胎教等方法,效果會更佳。
本文共 4 頁,第 [1]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