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教是一門學問
何謂?單看字面,也許有人會認為胎即胎兒,教即教育,就是“對胎兒的教育”。其實,這只是從字義上的淺表認識,不是的真正含義。我們今天說的,不是局限在人類本能的傳宗接代基礎,而是更深一層地去認識包含于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之一的人體科學中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優生,亦即廣義的。
也許你覺得有點奇怪,深居母親腹內的胎兒對于外界既看不見又摸不著,怎么能接受教育呢?是的,到目前為止,即使是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也無法使安居母親子宮內的胎兒直接接受教育。學中廣義的“心”、“神”,指的是人的感覺、認識、精神、情緒,與現代醫學所認識的大腦舊皮質的功能是相通的。嬰兒出生前形成的大腦舊皮質,是嬰兒出生后大腦新皮質形成的基礎,只有這個基礎發育得好,新皮質的吸收知識及形成能力、智慧的功能才得以發揮作用。大腦舊皮質發育得好,是造就孩子良好性格、優秀個性心理品質、良好的素質及發達的智力的決定因素。沒有大腦舊皮質,人的情緒就不能穩定,接受知識的腦的新皮質就不能充分發育以達到應有的水準。
胎兒時期形成的大腦舊皮質,會使母親和其腹內寶寶的心緊緊相連,使之能被美好的事物所感動,能夠接受父母之愛。因此,我們只能順應胎兒的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為其“修路搭橋”,為他(她)的生存發展創造一個好環境,即父母健康的身心,優美、舒適、寧靜、和諧的生活環境,母親平和、安樂的心境。使胎兒的感覺器官——大腦舊皮質能受到良性的刺激,為孩子擁有智慧和好性情的未來奠定基礎,以便孕育出健康聰明的下一代。這就是。
是集優生、優育、優教于一身的學問。國內外大量實踐證明,經過良好出生的新生兒,在聽力、記憶力、性格等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效果。
常常聽到一些父母抱怨:“我們當初積極,又是唱歌又是聽音樂,忙活了半天也沒有生出個神童來。”言語之間對頗感失望。
我們認為,任何父母都對孩子寄予一定的希望,這是很正常的。問題的關鍵在于上述這些父母對抱有不切實際的奢望。要知道,的目的只是使未出世的胎兒具有良好的遺傳素質,為出生后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控制,每個人的身體各有差異,自身修養的水平不同,環境因素的影響不同,以及對實施的程度不同等等,這些都將導致的不同結果。您不妨仔細看看您的嬰兒,他那可愛的小臉,動人的表情,機靈的神態,無處不顯示出您和您愛人的長處。
實際上,只要您的孩子繼承了你們夫婦雙方的全部優點,并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就完全能夠說明你們的是成功的,你們的孩子是優秀的,為什么偏偏非神童莫屬呢?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從個人和家庭環境的具體情況出發,放棄對的奢望,實事求是地看待。這樣,您就絕對不會感到失望,而只會使您和您的家庭洋溢著幸福的滿足感,您的產物——那個令人滿意的孩子,也將在甜蜜無比的氣氛中幸福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