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后發生腸粘連需手術
剖腹產后出現腸粘連是比較常見的,有很多女性會選擇忍耐,為什么會如此呢?因為治療腸粘連并沒有什么有效的藥物,必須依靠手術。
袁暉介紹,腹痛、腹脹、惡心、食欲不振和便秘是腸黏連的常見癥狀,由于這些癥狀與很多胃腸道疾病相似,因此大部分患者一開始都被診斷為胃病、結腸炎,但經過系統的治療癥狀卻沒有緩解。“由于很多人并不意識到自己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沒有找對專科就診,只能常年忍受腹痛的折磨。”
據介紹,腸黏連的診斷主要依靠患者的相關病史、體征、癥狀以及腹部平片、彩超、腹部CT、氣腹造影等檢查。還有部分患者是在做腹部手術時開腹發現腸黏連的。
袁暉說,腸黏連病人的臨床癥狀可因黏連程度和黏連部位而有所不同。輕者可無任何不適感覺,或者偶爾在進食后出現輕微的腹痛、腹脹等。重者可經常伴有腹痛、腹脹、排氣不暢、噯氣、大便干燥、腹內有氣塊亂竄等,甚至引發不全梗阻。
雖然手術后發生腸黏連的機會比較高,但并非每個人都會有癥狀,像陳女士和周女士這種出現癥狀并需要就診的病人大概有10%,這類病人一般以保守治療為主,吃一些解除痙攣、消炎和消腫的藥物,或者采取禁食和灌腸等措施都能使癥狀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癥狀的腸黏連病人中,約有1%的人癥狀比較嚴重,甚至可能發生腸梗阻,需要手術治療。專家解釋說,重癥患者的腸黏連面積比較大,而且腸管肌肉功能受限,蠕動失常,造成腸功能紊亂,致使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食物在腸腔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腸壁吸收,造成大便干燥。輕者兩三天大便一次,重者一周大便一次,每次排便均十分困難,必須借助通便藥才能完成。大便的長期滯留,易引起黏連性腸梗阻,并造成腸壞死,以致危及生命。“這類患者有可能需要接受手術治療。”袁暉說。
其實,與其忍受常年的痛苦,不如進行手術治療。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既然剖腹產會產生如此大的問題,我們還是不要主動選擇剖腹產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