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教務處有了它們 中國“太空家園”漸行漸近燕麥減肥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我們鎖定建造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為終極目標,形成了以神舟飛船、目標飛行器、空間實驗室、貨運飛船為支撐的多類航天器,為正式啟動空間站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4月20日,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院長張洪太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隨著天舟一號的加入,我們離建成中國載人空間站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太空巴士+補給專車
撐起天地生命線
在浩瀚宇宙中安家絕不是件簡單事,航天員在軌所需要的燃料、食品等資源必須依靠地面的支持。此外,航天員飛天“上班”、落地“下班”所乘坐的通勤工具也必須安全可靠。
對此,五院技術專家采取了“客貨分流”的方式,通過神舟飛船、貨運飛船的不同解決方案聯合作戰的模式,支撐起空間站建設和運營的生命線。神舟飛船是航天員專屬的“太空巴士”。為了打造好這艘太空生命方舟,五院技術人員采取了從無人到有人、從一人到多人“小步快走”的驗證方式。
貨運飛船采用了高性能減重設計、輕量化貨架設計,一次能裝載6噸多的物資。它還有一項獨特的本領——在軌推進劑補加技術,這也是“太空之家”得以連續工作10年以上的重要基礎。
交會對接+組合體控制
構建可拓展“太空之家”
空間站在太空的構建采取的是“搭積木”方式,需要先單獨發射各艙段、再拼接組合。支撐空間站“百變如一”的關鍵是交會對接技術、組合體控制與管理技術。
此次,天舟一號要與天宮二號開展快速交會對接試驗,驗證“6小時快速對接”的獨門秘籍,為空間站應急救援提供支撐,推動我國把交會對接技術從“練好”到“練精”躍升。
交會對接完成后,如何實現原本獨立航天器間的資源統籌,讓其成為一個統一整體也是一道難題。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中,五院技術人員將進一步驗證“以小控大”“以大控小”模式,運用塊頭較小的天宮二號控制整個組合體,并檢驗貨運飛船短時控制組合體的能力。
集成模塊化+在軌維修
保證“太空之家”穩定運行
要保證“太空之家”在任務期良好的身體狀態,在軌維修的硬本領必不可少。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中,成功驗證了一項快速、簡單的維修技術。如同科幻電影里“當一套大型設備發生故障時,技術人員像插拔U盤一樣,快捷地拔下損害的部件,插上一個新部件后,設備恢復了正常運轉”的場景,五院技術人員對“太空之家”的供配電、熱控、數據管理等系統實現了高度集成化模塊設計,打造出了可快速更換的模塊單元,只需進行“插拔式”的工作,就能快速完成在軌維修工作。
“天舟一號不是載人航天家族的‘老幺’,隨著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載人航天家族人丁會更興旺。”五院專家告訴記者,我國載人空間站組建即將正式啟動,作為空間站構成的本體艙段,核心艙、實驗艙Ⅰ、實驗艙Ⅱ正在緊鑼密鼓研制當中,將與貨運飛船、神舟飛船一同在太空建起我國第一個“太空之家”。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