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上海打折信息網科普基地: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堅實基礎和重要載體堀口奈津美

  • 來源:互聯網
  • |
  • 2017-04-24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國農業大學智能技術與裝備展館科普日活動現場

  觀眾在科技周現場觀看機器人表演

“以太陽為主線,清潔能源為主題”的專業科普展館(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

  2016全國青少年創意工程挑戰賽頒獎典禮

  “國務院2016年9月印發《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后,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而科學技術普及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科普基地作為科普工作的主要陣地,是科普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北京市啟動科普基地命名已整整十年,實現了科普基地建設常態化、管理規范化,形成了政府、企事業單位、高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多方參與科普的良好局面,建好科普基地,對于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發揮首都核心功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分類指導,北京市級科普基地達371家

  2017年1月23日,北京市科委網站發布了《關于公示北京市科普基地復核結果及2017年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結果的通知》,包括中國農業大學的“智能技術與裝備展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月宮一號”、北京明宇時代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活的3D博物館”、北京乾禹森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蝶語(北京)昆蟲博覽園”等34家單位成為了北京市科普基地的新成員。

  “截至目前,北京市科普基地達371家,包括科普教育基地313家,科普培訓基地10家,科普傳媒基地31家,科普研發基地17家。逐步形成‘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互為補充,‘綜合性與行業性’協調發展,‘既面向社會公眾又面向目標人群’,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的科普基地發展體系。”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市科普基地在支撐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持續發力,新命名的34家科普基地呈現出3大特點:一是引導企業加大科普投入,企業類型的科普基地占基地總數的40%;二是基地領域與生態環保等熱點結合緊密,在進一步支持相關公共事務政策實施上發揮作用;三是新技術新媒體得到廣泛應用,科普傳播更生動有趣、更貼近生活。

  科普基地蓬勃發展的背后,離不開政府管理部門的重視和推動。為加強北京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北京市在2007年制定了《北京市科普基地管理暫行辦法》,開創了國內以分類命名科普基地的先河。次年,科普基地聯盟成立,首都科普資源的開發與共享進一步提升。2014年,北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科普基地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本市科普基地的申報、推薦、評審、命名、服務與管理,增加考核調整機制,通過“統一命名、分類指導、社會監督、定期考評、動態調整”的運行和培育機制,提高了科普基地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整合資源,讓科技資源發揮最大科普效益

  北京是全國科技資源最豐富的地方,也是高校、院所比較集中的地方。如何將這些豐富的科技資源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中指出,“‘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大力支持和引導一批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社會組織參與科普,形成了政府引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科普工作的良好局面。”

  “作為全國最大的地方科研院,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是將豐富的科技資源科普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北京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圍繞首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科研資源,開展了大量科普工作——建成14個市級科普基地,將院所部分高端實驗室向社會進行開放,高校學生、公眾有機會走進科研一線場所,體驗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工程與健康、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公共安全與城市管理等領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還與各類媒體合作,拓寬科普傳播渠道: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推出《健身動起來》、與北京電視臺合作推出《一辯真偽》等科普品牌節目,提升市民對科技知識的關注、興趣和認知。

  同時,北京市科委與中科院合作共建了北京市奧運村科普教育園區,面向北京市民開放,展示中國科學院奧運村科技園天體科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等8個領域研究所的科技成果和前沿科普內涵,以科研促科普,成為在北京乃至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科普教育園區。

  “走進漢能展廳,一個巨大的太陽映入眼簾,能量聚變的聲音縈繞在耳邊,‘太陽主題’清潔能源展廳從這里拉開序幕。”北京電視臺財經頻道的《科普之旅》節目在報道北京市科普基地——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時,主持人如此介紹。漢能清潔能源展示中心的展項借助大屏顯示、交互展示、多媒體沙盤、信息匯聚形象化展示等先進的技術,通過多角度、立體化的感官視覺手段,為訪客打造了一個沉浸式的清潔能源體驗中心,讓觀眾進一步了解漢能“用清潔能源改變世界”的夢想。該中心作為全球清潔能源公眾教育平臺,由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投資建設,坐落于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園,是科技企業參與到北京社會化科普工作中來的典型代表。

  坐擁豐富科技資源優勢的北京,不僅要當好創新發展排頭兵,通過建設一個個科普基地,在科學技術普及方面也要振翅高飛。

  特色科普,讓社會公眾與科技零距離接觸

  不用走出社區就能聽到科普專家的講座、遍布全市的科普基地不斷地更新著展品和開展著不同主題的科普活動、每年的“科普之旅”線路讓不知道去哪兒玩的你實現邊玩邊學的游學夢想……北京市科普基地正在用豐富多彩的特色科普吸引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科技的魅力。

  北京自然博物館“科普進社會”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和科學愛好者更全面、更深入地學習自然科學知識;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開展的心理學科普巡展,讓參觀者從多角度認識了解心理學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圍繞科普基地、科普體驗廳開展的特色科普活動琳瑯滿目,北京科技周等大型活動也不乏科普基地的身影。

  此外,每年一個主題的系列科普之旅活動,眾多科普基地參與,從北京一地到京津冀三地協同,這一科技內涵濃郁的休閑娛樂新體驗成為度假充電的好選擇。僅最近4年間,就設計推出北京一日旅游線路90條,京津冀兩日、三日游線路27條,路線點接待游客累計上億人次。

  圍繞科普基地開展的特色科普活動還有很多,北京市科普基地建設也正向多元化、體系化深度推進。基地創新科普形式,整合分散資源,使服務基層的活動實現了常態化、精品化、高效化和規模化,形成了科普基地無縫對接基層、服務首都市民的社會氛圍,增強了市民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