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春菊動漫上海自貿區設立三年 以1/50面積創造滬1/4生產總值馬家輝
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三年多來,聚焦投資、貿易、金融和政府職能轉變等關鍵領域,著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四梁八柱”。上海市委常委、浦東新區區委書記、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翁祖亮昨天向記者介紹了下一輪改革的思考及路線圖。請聽報道:
翁祖亮說,在中央交付的新一輪改革任務中,上海自貿區要成為圍繞建設開發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圍繞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風險壓力測試區,并且努力成為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市場主體走出去的橋頭堡。
第一投資開放領域,重點在電信、互聯網、文化、文物、航運等專業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領域,進一步放寬外資的準入。第二在貿易便利化領域,世界貿易組織涉及便利化協議40項,我們已經試點了38項,剩下的兩項我們繼續試點,一個是探索公布貨物的平均通關時間,還有一個原產地的自主聲明。第三金融領域,自貿區改革中設立的FT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下一步想覆蓋整個浦東。
加快探索設立自由貿易港區也是上海自貿區新一輪改革的重點,以洋山保稅港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為依托,通過創新監管制度、區域政策、管理體制,探索保稅監管與口岸監管系統對接、數據互認和功能疊加。目前,方案正在抓緊制定中。
翁祖亮說,圍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下一步將通過政府職能再造、組織再造、權利運行再造,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上海自貿區設立以來,以1/50的面積創造了上海市1/4的生產總值。去年在全球復雜的大環境下,上海自貿區進出口呈現逆勢上揚態勢,同比增長5.8%,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更是達到20%。
當記者最后問道,自貿區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翁祖亮說:
比如商事制度改革,實繳制改認繳制,對企業的設立、門檻成本大大改善了。又比如證照分離,給企業來說辦事難、辦事慢的問題明顯改變。又比如金融創新,通過FT賬戶,境外融資為實體經濟不僅提供資金的保障,也減低融資的成本。自貿區的制度創新為實體經濟的成本、辦事效率提高都有獲得感。
以上由東廣記者周導、胡旻玨報道。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