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過程中遭遇大出血怎么辦
最需要引起重視的產程注意問題就是在分娩過程中發生大出血了。我們都知道這種情況是極其危險的,一旦發生對于母嬰健康,乃至母嬰雙方的生命安全都是一種極大的威脅。當大出血發生的時候,焦急和憂慮是沒有幫助的,只有冷靜的態度才能夠幫助我們度過難關。那么在分娩過程中發生大出血應該如何應對呢?作為產婦應該做出哪些努力呢。
分娩時本來就會出血,例如:胎兒、胎盤娩出后子宮內的出血。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出血量如果超過400毫升,就認為是“大出血”。
如果產婦在產程中大出血,而胎兒仍無法盡快娩出時,醫師通常會考慮產婦的安全而施行剖宮產,然后,再尋找出血點,采取措施止血。
導致產中及產后大出血的常見原因有子宮收縮不好或產道裂傷等,醫師會采取一定的手段來止血,包括傷口縫合、加強子宮收縮或盡量將不完全剝離的胎盤刮干凈等。
如果在處理后仍繼續流血,就得打開腹腔,將產婦的子宮動脈或某些特殊的大血管綁住,做“血管結扎手術”以減少出血量。如果仍未找到出血點,必要時,只好采取“子宮切除手術”來止血了。
萬一連子宮切除都無效時,就要采取“壓迫性”止血方式,甚至用血管攝影來做血管栓塞性的止血。因此,這種產中或產后大出血一向是婦產科醫師很頭疼的事,因為止血很困難。
分娩時出血是一種正常情況,但是如果出血量很大,超過了四百毫升以上,那么就應該被認定為是大出血了。當大出血發生的時候,如果能夠盡快結束分娩,那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如果胎兒仍然未能盡快娩出,就必須要采取緊急措施了,通常所采取的措施就是剖腹產,在胎兒誕下之后,再迅速尋找出血點,然后采取止血措施。作為產婦則要保持冷靜。